627_上海外滩
627_上海外滩.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    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上海外滩
 
 
 
  目录 1 景区介绍 2 主要景点 3 外滩大楼 4 雕塑风云 5 外滩美食 6 古典建筑展开全部 1 景区介绍 2 主要景点 3 外滩大楼 4 雕塑风云 5 外滩美食 6 古典建筑 7 时尚风云 8 参考资料
  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它是上
海都市的最初轮廓 上海外滩线,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外滩,上海的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早晨,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 上海外滩 景区介绍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她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 上海外滩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
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科界和法科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科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严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
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上海外滩 主要景点     
  外滩城市雕塑
降脂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新奇,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奏着歌唱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墙林立,船队正驶向全国;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 上海外滩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陈毅广场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
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00年底竣工。建成后,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箱体美观、舒适、轻颖、透明度高,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小时。同时,隧道还利用空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隧道内演示反映人物、历史、文化、科技、风景等各种图案、景象及背景音乐,使过江过程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上海外滩 外滩大楼     
  现在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
造一期工程。现在的外滩 上海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厢内能停放300越野车品牌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小学生家长意见怎么写快2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留连忘返。 上海外滩 雕塑风云     
  雕塑,是城市永远不灭的铜石传记。文中所提及的雕塑,大多已被毁,但,事实上,它们的确存在过。
  浓缩着曾经的“侵略”和占有。战争的胜利者在这片土地上任意书写着自己的纪念,无法回避,但,它们的确存在过。
  存在、被毁,这些纪念碑终究没能永远地存活下来,即便今天的我们仅到一块残石,也无法否认,它们存在 上海外滩过。
  红石纪念碑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侨民在上海外滩竖起了这座“十字架”,纪念他们曾经的“侵略”
  这是上海外滩唯一保存下来的实物1843年,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开埠,自此,上海由一个普通的沿海城市,变成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率先在上海开辟租界,也树起了第一座纪念碑——红石纪念碑。直译,这个纪念碑叫作“英领署地上十字纪念碑”,可不知什么缘故,中国人都把它叫作“红石纪念碑”,19世纪60年代初起,它就矗立在外滩33号驻沪英国领事公署前的草坪上。
  有关红石纪念碑的文字记载和图片资料是相当少,我们仅能在本世纪初的一些英国领事馆的旧明信片上见到。
  红石纪念碑建于第二次战争期间,是为纪念当时与巴夏礼一起被中国官兵所擒后被杀的英国人而建。1859年巴夏礼带一小队兵士到通州与清廷所派遣的钦差大臣会晤,被僧格林沁囚禁,并被监送北京。为此,英、法联军打到北京郊区,为了保全京城,清廷只好释放巴夏礼,但是同时被擒的英人中已有数人被杀。
  1860106日,英、法联军三千人,在额尔金、葛罗、巴夏礼的指挥下,火烧圆明园。不久后,在北京礼部衙门,中、英、法三方签订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北京条约》。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在中国的英国侨民特地从英国定制了花岗石十字架,以纪念遇难诸人。因为无法运往北京,这个十字架就立在了上海英国领事馆前的草地上。
无法删除访问被拒绝
  100年之后,受中东国际形势影响,英国政府下令撤消驻上海领事馆,原领事馆按照国际惯例为中国政府收还。据说当时有市民在英国领事馆前示威游行,红石纪念碑可能就是在当时被毁的。笔者曾到原英国领事馆前的草地上搜索,发现有两块被土坡半掩盖了的枣红大理石呈阶梯状分布,每块约1平米见方,中间还各有一个宽15厘米左右的插槽。这两块枣红大理石很有可能就是“红石纪念碑”的基座,当时十字架下方三级台阶中的两级的残部了。而它也成为外滩曾经的那些纪念建筑物现唯一仍保存在原地的实物了。 上海外滩
  常胜军纪念碑
  常胜军由美国人华尔建立,为清庭四处征讨“判逆”
  最终解散常胜军的是英国人戈登,起因是对李鸿章不满
  上海外滩外白渡桥南堍曾经有座常胜军纪念碑,这是由李鸿章出资,为纪念1862-1864年在江苏省攻打太平军的常胜军阵亡将士而建的。
  纪念碑原在外滩花园北门外,重建公园围墙时划入园内。它以正方形大理石为基座,基座上为三角锥形碑。碑上镌刻汉文“得胜”二字,共镌刻有48名阵亡的外籍常胜军官兵姓名。因华尔列居首位,因而又被称作“华尔纪念碑”。
  华尔是个颇带些传奇彩的美国人,他曾赴南美洲参加冒险活动,曾投身法国军队参加克里米亚战役。1859年来到中国,次年到达上海,应邀任清军水师炮舰“孔夫子号”大副。
  在上海,华尔娶候选上海道杨坊之女为妻并加入了中国籍。在上海道吴熙及候选上海道杨坊的支持和资助下,招募外国人组成洋队并任队长,率领洋队协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因多有战功,他所率的洋队被李鸿章授予“常胜军”之名。后来太平军攻打宁波,华尔前往增援,终于在浙江慈溪受到重创,次日死亡,临终时将生前积蓄一万元捐赠给美国政府。
  最终解散这支队伍的是英国人戈登。他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59年奉命来中国,曾参与第二次战争进攻北 上海外滩京的战役和烧毁圆明园。
  戈登接任后,指挥常胜军参加了江浙战场上的大多数战役,因作战有功被清政府授为总兵
带目字的成语、提督,还被朝廷赏穿黄马褂。186312月,他引诱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投降,并攻占苏州,而李鸿章违背了事前誓约,强行处死郜永宽,戈登遂对李鸿章不满,辞掉了清廷授予他的将军之职,并拒绝了皇帝传旨给予的赏赐——黄马褂、花翎和一万两银。同时,戈登决定解散常胜军,清廷拟赠赐白银二万两挽留,也被戈登拒绝。
  18645自制酸奶31日,常胜军在昆山解散,全体军官辞去了在清军中的职务。解散后,李鸿章划银1500两在上海建立了常胜军纪念碑。
  赫德铜像
  赫德,英国北爱尔兰人,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8年。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同外国的谈判交涉,几乎都有赫德插手。
  客观地说,赫德对对中国近代邮政的开办起了重要作用。
  坐落于九江路外滩海关大楼前的赫德铜像,可以说是上海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铜像。其之所以著名,并不在于铜像本身,而是由于赫德本人在中国的地位。
  赫德获得清廷赐予的头品顶戴,他是惟一获此荣衔的外国人。赫德在中国任总税务司,时间长达48年之久。上任 上海外滩伊始,赫德就发现,当时广东海关每年的税银不过120余万两,而各种走私漏税货物造成的损失即达85万两以上。赫德在任期间,制定海关制度,管理和分配关税收入。同时,他也利用李鸿章对其的信任及其所控制和掌握的权力,暗中帮助英、法等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在帮助葡萄牙窃取中国对澳门的主权问题上,赫德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