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改革探索
新课程研究
2021.05
要:“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本科学生工程应用
与素质拓展的重要课程。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最后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和考试成绩,以及后续反馈总结了改革效果。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改革;高校教育
作者简介:但敏,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发动机系实验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航空器结
构健康管理和有限元技术;郭庆,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发动机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发
动机的维修技术;丁坤英,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发动机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
发动机的维修技术;王炫、张青,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发动机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
机的维修技术。(天津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层间模型对民航发动机热弹性壳结构强度影响分析”(课题编号:3122014D014)的研究成果;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小型平面振动测试台的改进与研制”(课题编号:2018CXJJ03)的研究成果;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校级精品课建设”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
lol无线火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05-0022-02
篪是什么意思
“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改革探索
□但玩玩具
敏郭庆丁坤英王炫张青
“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是中国民航大学发动机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航空发动机故障分析的能力,为其毕业后从事航空发动机制造、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这些问题着手,探讨优化改进策略,力求提升“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了解他国文化、精通民航业务的人才。
一、“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统编教材。由于航空发动机所涉技术全部属于高精尖技术,目前国内高校尚无统编教材。在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教材主要是参考欧美发动机厂商提供的制造和维修手册,同时引用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商公开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编写。由此可见,教材过多引入了国内外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内容,与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工程应用相差较远,易使学生认为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和维修工艺过于简单。
2.课程目标未达成。“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的专业技术及工艺规程,建立正确的大工程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制造维修专业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当前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制造加工以及维修行业的整体认知不足,将工程师培养与技术员混为一谈;同时缺乏对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基本要求、典型零部件制造工业、零部件装配与试车、航空发动机维修流程与规范,以及发动机制造维修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的认知。
3.课程对任课教师要求高。“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还要掌握相应的维修技术。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有非常强的一线工程能力,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概念和技术流程。鉴于航空发动机技术始终处于
-
-22
课题研究
垄断和涉密阶段,详细的制造和维修技术细节很难到相应素材,任课教师还需查阅和研读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和技术报告,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策略
1.知识结构模块化。航空发动机的维修过程也是航空发动机的再制造过程,针对课程“制造部分”和“维修部分”存在部分共性的特点,“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任课教师可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与整合。如考虑到航空发动机上零部件的全寿命过程,在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可将零部件按照“毛坯→成品→维修→退役”整条线路来讲。以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相关知识为例,可将叶片的整个流程分为横纵二维方向讲解:横向内容主要是产品流程,首先选定毛坯,经过初加工和精加工获取
半成品,中间穿插叶片的热处理,最后进行精加工和特种工艺处理形成成品。在实际生产运营中,还要针对涡轮叶片出现的裂纹、凹坑、烧伤、叶尖卷边、材料丢失、烧穿等故障,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维修,从而恢复涡轮叶片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纵向内容包括各类检验和质量控制,即无论是毛坯还是维修后的叶片出现质量问题,都要按照相应的工艺要求进行二次处理。乘风破浪的成团名单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第一,优化教材内容,及时优化课件。教师不仅要充分吸收国内航空院校现有的教材内容,还要不断引入已公开的制造与维修专著和期刊中成熟的知识内容。第二,加强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多角度开发课堂。例如,可充分利用网课,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自编讲义、课程拓展视频以及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上传到系统中,让学生灵活规划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长,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第三,邀请国内航空维修部门的工程师到校上课,将工程一线维修内容引入课堂。现阶段,中国民航大学发动机系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维修部门订立了技术交流和一线实习协议,通过邀请一线技术人员,将航空发动机维修中的案例分析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以便其未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改革效果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
经过8年的改革和试验,总体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出勤率和课程反馈良好。近8年中,无论是网上授课,还是线下课堂教学,学生的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且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的好评率一直在95%以上。
2.课程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明显提高。经统计,“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考试的不及格率从2012年的10%下降到2020年的约5%,在多次随堂测验中,及格率达到99%。另外,卷面成绩80分以上者从2012年的10%上升到2020年的约20%。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一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的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通过随机调研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发现前期课程与后期毕设衔接良好。而且在用人单位的后期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学完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知识后的学生在工作单位中普遍表现出上手快的特点。
因此可以说,“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消化知识点,更好地掌握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知识,而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青,郭庆,王炫,等.基于民航特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
[2]但敏,周耿超.创新创业项目对民航机务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
[3]郝晓红,谈斌,王云岭,等.基于工程教育的航空电气类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8,(6).
[4]张强,周裔彬,王乃富,等.“粮油加工工艺”课程中机械设备教学方法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6,(7).
女式内衣什么品牌好
[5]徐继存,赵昌本.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朱瑞新,贾宝惠,刘媛媛,等.为民用航空高端人才“插上翅膀”[J].中国研究生,2019,(12).
责任编辑钱娜
-
-2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