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李斯特
伟大的钢琴之王—李斯特
摘要:弗朗兹·李斯特(1811.10.22--1886.7.31),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作品以钢琴曲,管弦乐曲,歌曲和宗教音乐为主,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创立了“交响诗”这一重要的音乐体裁。我个人非常欣赏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钟》等作品。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之王、《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钟》
自从“乐圣”贝多芬开创浪漫主义的先河之后,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伟大的流派人杰辈出,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也理所当然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在这些人杰中我很欣赏伟大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弗朗兹·李斯特(1811.10.22--1886.7.31)。
李斯特,欧美姓氏,主要出现在德奥地区。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以钢琴曲,管弦乐曲,歌曲和宗教音乐为主,还有清唱剧,合唱等声乐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创立了“交响诗”这一西方音乐中的重要体裁,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创作出《前奏曲》《塔索》交响诗;代表作品还有:交响曲《但丁》、《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钢琴协奏曲》。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
令人眩晕的,有着炫技特性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钢琴音乐发展至今,不论在教育或演奏上,李斯特所建立的风格仍被当今的钢琴教育家及演奏家所遵循。而他的钢琴作品更是如实地展现其做为教育家与演奏家所要达到的超凡效果。不仅在音乐的内在蕴涵上呈显了多样性风格,能让演奏者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成长而多所选择;更在演奏技巧的发展上显现了无与伦比的教学功能。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距维也纳不足50公里的匈牙利雷定。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在埃斯特哈齐宫廷中做管家,是一位有天分的业余音乐家。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1817年,当李斯特六岁时,他的父亲亚当.李斯特(Adam Liszt)写到:“他听到我弹奏里斯(Ries)的升C小调协奏曲,靠在钢琴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到了晚上,在短暂的散步之后,竟唱着协奏曲的主题走进来,这是他第一次显现他的天才。他不停地要求我教他弹琴”。于是,李斯特在父亲的启蒙下,琴艺进展神速,九岁的首次演奏即已轰动小镇。次年,全家迁居维也纳并分别追随车尔尼(C.Czerny)
和萨里耶利(A.Salieri)学习钢琴及作曲。李斯特在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到了终生受益的严格规范。这些规范并没有阻碍他的天赋,而是建立起精确技巧和深刻思考的能力。无疑的,李斯特的成就除了天份,最重要的还是苦练。1832年5月2日他在给Pierre Wolff的信中写道:“我的心智和双
手就如同一对死囚般共存亡。荷马、圣经、贝多芬、巴赫、汉美耳、莫扎特和韦伯等人都常在我的身边。我冥想着他们、专心倾听他们。并且每天练琴四到五小时,苦练三度、六度、八度音阶、颤音、同音反复和装饰音。钢琴对我而言就像是船对水手、马对阿拉伯人一样非常重要。钢琴是我自己、是我的母语、我的生命。在七个八度音阶里,包含一个管弦乐团的全部乐器。一个人的十个手指可以有能力复制百人演奏所产生的音响。”这种一人乐团的超技能力于1833年在改编演奏柏辽兹(H.Berlioz 1803-1869)的幻想交响曲时得到了听众的肯定。就连英国最冷酷的评论家亨利.卓来(Henry Chorley)也承认李斯特弹出来的声音富于多样性,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其中以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描写李斯特的弹奏做为结论最为适切:“钢琴消失了,而音乐出现了!”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李斯特在演奏生涯的黄金时期(1839-1847),创立了现代钢琴演奏的模式:(一)、全场背谱演奏(二)、完整地演奏巴赫至肖邦的作品(三)、将听众置于钢琴的右手边(四)、创新使用独奏会(Recital)这个名词(五)、提升表演艺术的社会地位。
如果说肖邦是钢琴家中的钢琴家, 那么弗兰兹·李斯特必定是人民大众的钢琴家、表演家、万方瞩目的
春天吃什么好
大英雄, 也是把听众视若噤不出声猴的钢琴家。他得天独厚, 具备了所有的优越条件—长相俊美, 魅力十足, 精力充沛, 技巧让人愕然屏息, 响度无人能及, 以及把听众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投机家气质。他树立了炫技大钢琴家的永久风范,此类钢琴家不出现则已, 一出现则倨傲睥睨, 高举双手, 看来是一幅“打击”乐器的姿势, 即使是厌恶李斯特所有行径的“纯”音乐家也不禁企望仰止。
李斯特带给欧洲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已臻化境的钢琴技巧, 后来更将才能发挥到各种事业上--既是指挥家,也是作曲家、批评家、作家、神父、教师、音乐家表率, 到最后更是“乐坛的大家长”。他的音乐思想著实慧黠,在音乐史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在演奏厅上却经常技痒, 忍不住要擅改他人的音乐, 以增加额外效果,就连贝多芬都在劫难逃。
三位作曲家巨匠对他的教诲, 影响其一生至钜。首先是柏辽兹,李斯特从柏辽兹处发掘了音乐彩的意义,也开始明白什么叫做宏图远擘。他的方式颇能迎合李斯特的品味, 就是这种方式把李斯特引入虚幻的浪漫主义中,体悟真正的感动渴望、主观意识与追求不朽的心境。李斯特是企图让钢琴“管弦乐化”的第一人, 不论在动感或调上,都有显著的成绩。钢琴键盘上的每个琴键绝非虚设, 响度如层层叠瀑。这些都是他师法柏辽兹的心得。第二个影响来自帕格尼尼, 只是这次纯属器乐的冲击, 而非美学或哲学上的造诣。他对此有两大目标: 高超的技巧和倾倒全场的本领。李斯特最后才顿悟肖邦音乐的伟大, 也才明白钢琴演奏除了显示技巧, 还可以传递诗情画意, 钢琴可以制造雄浑的风暴,也可以产生涓滴细流的调, 而装饰非但能营造亮丽效果, 对音乐本质的诠释也有相助之功。
李斯特最初以演奏钢琴起家, 他也许是当时世上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着手于作曲还是后来的事。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知名度最高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和《钟》等。
1827至1829年间,李斯特在父丧及失恋的双重打击下,因极度沮丧而足不出户地待在巴黎的公寓里,除了上教堂,他完全从巴黎的社交圈销声匿迹,以至于巴黎报上一度出现他已经去世的消息。这时他让自己沉浸在宗教里,专注地勤研文史哲学,同时也认真地思考要如何提升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少数与他较为亲近的朋友就是倾向神秘主义的小提琴家Chretien Urhan及法国哲学家 Abbe
身份证借款Lamennais,前者影响了李斯特的作品风格,后者则启发了李斯特的宗教精神。当1831至1833年间,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在巴黎演奏时,他的技巧、舞台风格以及怪诞的外表,立即获得热情的回响,而年轻的李斯特也深为帕格尼尼炫丽灿烂的技巧所震撼。
二十岁即已成为不折不扣的音乐家的李斯特,在他的内心深处知道他的使命并不在于弹得比别的音乐家更好,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自己征服琴键的限制。他知道还有很多钢琴技巧有待开发,但是环境的因素使他无法费心去发展钢琴技巧。幸好帕格尼尼适时地出现,他可以说是“带领李斯特回自己”的音乐家。李斯特从帕格尼尼身上看到他将来的方向,他的使命在于了解发展钢琴弹奏的极致,就如同帕格尼尼解开了小提琴的秘密一样,他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
于是李斯特兴致勃勃地想以钢琴来表现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中,神奇的的拨奏、跳弓、超速音阶及琶
音等技巧,开始着手写作以帕格尼尼的作品主题为主轴作品。后来,李斯特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钟》虽然名为练习曲,却是演奏会上,能轻易地获得喝采的最佳曲目,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乐曲。
而李斯特的另一首著名作品《爱之梦》则是他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并采用夜曲体裁写成的。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尽情爱吧》。其中前两首不常演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6/4拍。开头的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片段1),优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气氛。其音乐分五段,构成类似回旋曲式的二重三段式。第三、四两段热情洋溢,音乐达到高潮后,再回到开头,尽情地歌唱,深受众人赞赏,故而流传较广,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或长笛的独奏曲等。
而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匈牙利狂想曲》则是在1839年,李斯特(28岁)带着“钢琴之王”的荣誉回到祖国后,广泛收集匈牙利民歌和吉普赛音乐而创作出的。
如果说1848 年以前的那些岁月是李斯特奋斗——成长——演奏艺术
辉煌的成功的岁月,那么,在这以后直到1861 年共 13 年的时间中,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他
广州饰品批发市场
的创作才能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他把他多年的思考、探索,业已成熟却又是较为复杂的思想,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及对饱受灾难之苦的民众的同情都浓缩在他的创作中。他首创了“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并创作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如交响诗《前奏曲》、《塔索》、《普罗米修斯》、《英雄的葬礼》、《匈牙利》、《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等等,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他的心声,从中可以听出他对人生的思索,对英雄人物的讴歌,对祖国民族的赞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英雄的葬礼》,反映了李斯特对在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深切哀悼和对奥地利统治者——俄国沙皇血腥镇压起义的憎恨,正像亡国的波兰在肖邦的音乐中得到反映一样,饱受煎熬的匈牙利也在李斯特音乐中得到了反映,这首乐曲也是我对匈牙利这个国家和民族认识的开端。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9首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狂想曲(Rhapsody)是一种技术艰深而又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
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李斯特共有19首《匈牙利狂想曲》,创作于19世纪40~80年代,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十九首乐曲仿佛构成了一部宏大的匈牙利的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画面。在这部画卷中,李斯特深情的讲述了匈牙利民族古老而光荣的历史,表现了匈牙利民族的坚强性
格和威武气概,揭示了匈牙利人民的抒情性和反抗性。这些狂想曲是李斯特在钢琴上重现吉普赛乐师们的演奏的伟大努力:吉普赛民间音乐中独奏的小提琴、单簧管、匈牙利扬琴、铃鼓等乐器的独特音响、吉普赛音乐的民族气质,都可以在李斯特的狂想曲中到反映。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以第二首最为著名,采用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体裁写成。其特点为:双拍子。全曲分成两大部分:它的旋律前半部分称“拉绍”(意为“缓慢”),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后半部称“弗里斯”(意为“新鲜”),速度迅急,多用切分音,气氛热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一时间富有诗情画意、一时间又有如暴风骤雨,让人欲罢不能。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李斯特的每一首狂想曲充满了令人震撼的钢琴效果以及不可抗拒的吉普赛风味。可以说匈牙利音乐因狂想曲而走向世界。米高梅出品的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获奥斯卡奖的一集“猫咪音乐会”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为全集的背景音乐,也显示出这个曲子弹奏的复杂技巧。
巴托克把李斯特视为乐坛的大功臣。十九世纪中期,, 勃拉姆斯与瓦格纳的出现一度抢走了李斯特的风采,到了二十世纪的1925~1950年间, 李斯特也几
乎渐渐为乐迷淡忘。但事实是: 形势最后告诉我们, 先知先觉的李斯特对音乐变化趋势的左右能力, 比同时代任何作曲家都要来的强!!
低格硬盘
救公主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李斯特音乐”的时代已成过去,但李斯特作为人和音乐家,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他说:“在艺术中,一个人必须以宏大的规模进行工作。”
他就是这样做的。
参考文献:
1 .《震撼心灵的狂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之研究与演奏》何涛著
2 .《李斯特》百度百科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