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汉琉璃珠赏析
战国—汉琉璃珠赏析
毕业相册制作
2015-08-04写秋天景的作文 王涛 纪皓东 古珠文化收藏交流平台
乙酸乙酯的制备
dnf怎么退工会
图1 东晋琉璃碗
琉璃,古人亦称为流离、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黄金、白银、琥珀、玛瑙、珍珠、珊瑚、琉璃),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琉璃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其难得。古代中国并未掌握烧制琉璃的技术,故其属于舶来品,《汉书地理志》上有汉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记载。1956年,考古工作中,古代的琉璃器时有发现。江苏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中出土的东晋时期的琉璃碗,便具有明显古罗马的风格(图1)。
佳能lbp2900驱动
图2 战国金镶琉璃带钩
1951年11月,河南省辉县固为村5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包金镶玉嵌琉璃带钩(图2),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带钩的钩头和钩身的玦为纯玻璃制品。如此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器物造型绝非舶来。或许早在25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可能由于工艺复杂或技术保密等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覆灭而为历史所湮灭。
另外,玦“好”中镶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时期最名贵的琉璃珠子,其价值比玉器还要贵重。后来“蜻蜓眼”传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称呼玻璃。
1951年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试用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对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盘变
下辈子也要到你歌词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入土年代久远,至今约2000年,加之埋藏环境十分复杂,每一处坑口的土质、深度、湿度、压力、共存物等均千差万别,地层的差异、埋藏时间长短、土壤酸碱性、地层含水量等都会对琉璃珠子的表面进行不同程度地腐蚀。很多“生坑”的琉璃珠子刚出土时看起来“灰头土脸”,表面坑洼不平,摸起来也十分涩手,质地也有如石灰岩一般(图3-1),全无透光润滑之感。但从残损的琉璃珠子的断面可以明显地看出:“石灰质”只是包裹于表层,珠子的内在仍是琉璃质地,光亮如新(图3-2)。另外,仔细观察,器表隐约可见有模糊不清的纹饰,这些都足以证明琉璃珠生涩的表面是后来形成的,和玉器入土之后产生“沁变”和“质变”等现象是一个道理。出土玉器经过长时间的佩戴,在与人体接触
的过程中,人体本身分泌的油脂等与玉器中沁入的物质发生微妙的化学变化,进而将其析出,使得玉器在泽上、透明度上都会发生变化,即俗称的“盘变”,古人称之为“脱胎”。同样,出土的琉璃珠也可以产生“脱胎”的效果,图3-3即是采用特殊化学方式处理,使局部发生“盘变”现象,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琉璃珠子的胎质,而且是绞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