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间艺术泥猴玩具文献综述
人文研究
中原民问艺术泥猴玩具文献综述
□马娇娇
摘要:该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新媒体网络资料等为线索,从泥猴玩具的分布与风格、泥猴玩具与传统猴文化的关系以及民艺传承的普遍性问题几个方面探讨泥猴玩具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究适用于泥猴玩具传承和发展的方式,并对泥猴玩具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泥猴玩具传承创新发展
一、泥猴玩具分布及风格研究
文章所述泥猴为泥塑玩具猴,是泥塑玩具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类。泥塑与剪纸、皮影等一样,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代表。泥塑玩具在东汉时期已经比较普遍,而小型泥塑玩具的发展应起源于宋代,如,北宋东京的泥玩具“磨喝乐”在当时广为流行。由此历经千百年,泥塑玩具在社会上依然流行不衰。随着泥塑玩具的发展,泥猴玩具的意义也日益突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泥猴玩具不仅是人们手中把玩的小玩意儿,而且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信仰,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载体。
泥猴玩具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其中,泥猴玩具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为河南浚县、淮阳,河北白沟镇、保定市,山东苍山、安丘、临沂,以及陕西等地C1]o林燕在《乡土灵猴一一猴年说泥猴玩具》中对泥猴玩具作了简单分类。文章将玩具的功能性分为两方面一一审美和娱乐,并从欣赏把玩和娱乐两方面展开探究。对于注重欣赏、审美方面的泥猴,有北京市的泥塑《西游记》人物摆件、河南淮阳泥塑“人祖猴”;而以娱乐功能为主的泥猴,有陕西西安的“泥叫叫”、河南淮阳能发声的"泥泥狗”等。其继而又谈到了泥猴玩具的风格,河南淮阳的民间泥玩具俗称“泥泥狗”,其表现内容丰富、造型奇特,与淮阳的地域文化相关,有“人祖猴”“抱膝猴”“抱桃猴”“猫拉猴”“打火猴”“猴背猴”“扛锄猴”等,均为淮阳所特有,且具有特殊意义由此,林燕认为河南淮阳泥猴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层面,而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河北白沟镇泥猴呈现了另一种风格,以模制为主,造型简洁、彩鲜艳,以喜庆、欢乐为主要风格。河北保定泥猴玩具与白沟镇泥猴玩具风格相近,也以喜庆、欢乐为主。山东苍山、安丘、临沂均有泥猴玩具:苍山县“耍猴”使泥猴玩具戴上人的脸谱,其立体感和真实感十足;安丘泥猴的最大特点为“绘着重块而少见墨线”;临沂泥猴则显示出朴实无华的稳定风格。山东泥猴整体上注重娱乐趣味性和绘制工艺,独具特;河南浚县泥猴讲究绘制笔触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风格
吕焰的《浅谈民间猴作品艺术》在谈到猴作品的艺术风格、造型夸张时,提到浚县泥猴造型都是变形夸张的,这种风格增强了其艺术效果臧卫军在《西安鱼化寨“呢叫叫”的传承与变异》中总结陕西“泥叫叫”的整体风格偏写意,是非写实性的,不追求现实的形似叫
看到味道的少女综上所述,泥猴玩具的功能以欣赏和娱乐为主,风格各异,但河南淮阳、浚县的泥猴玩具整体呈现为装饰性风格,而河北、山东、陕西的泥猴玩具整体上体现为娱乐性风格。泥猴玩具在整体上均体现出不求形似的风格,运用夸张手法抓住猴形象的特征,以形写神,生动异常。
二、泥猴玩具与传统猴文化关系研究
在泥塑玩具发展中,泥猴玩具的发展独树一帜。在泥猴玩 具中,猴的形象选取与我国传统的猴文化信仰和猴形象本身的艺术性密不可分。
1.传统文化信仰
秦榕在《猴文化研究初探----猴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中通过对猴的生物性、社会性、文化性的研究,表明猴文化负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存在,发挥着探索、审美、象征等功能;从泥猴玩具的猴形象看,泥猴的最初捏制有可能源于古代人尤其是原始人对于猴的形象与人相似的关注之后,秦榕又在《猴祖崇拜之正面的猴神----中国猴文化研究之二》中谈到了与龙图腾崇拜相比,猴图腾崇拜或许才是原始人原有的图腾崇拜,从而在原始心理和信仰崇拜上肯定了猴形象;其在研究中亦表明,许多学者认为,炎帝和黄帝都是以猴为祖的氏族的后裔,黄帝和炎帝同源,同样是羌族后裔,是猴神的后裔,所以猴的形象从古至今都活跃在生活的舞台上由此可见,猴的形象选取并非偶然,而与原始信仰有关,是精神的载体。文中提到的淮阳泥猴中的许多泥猴形象以其
神秘的形象引起学者的注意,被视为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其中,对于“人祖猴”的研究难有定论,但学者均认为可能包含着隐秘的原始文化信息并流传至今。所以,猴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意义深远。
2.传统艺术
泥猴玩具对猴形象的选取除与传统文化信仰有关外,也与独特的艺术元素有关。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有许多以猴形象为创作元素的艺术品,蕴含美好的寓意。
吕焰在《浅谈民间猴作品艺术》中谈到,在民间艺术发展中,猴艺品的表现形式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民间美术品种薄松年在《金猴临凡兴福降祉一一传统美术中的猿猴形象》中提到了猴作为灵长类动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且最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豢养猴子的现象“猴”的发音与“侯”相同,所以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谚语、俗语、民间故事中都有猴的形象出现,猴
51
吳血叙4*t笼深蓝
的形象在绘画、雕刻以及其他民艺作品中也屡见不鲜
林燕在《乡土灵猴一一猴年说泥猴玩具》中对于猴形象的选取也有明确说明,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腊八节的传说常被人们用“聪明伶俐”“神灵活现”形容,且关于猴的民间故事世代相传,特别是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典型C10]o在一些民间信仰中,猴亦是庇佑人们生生不息、平安幸福的始祖和神灵,常与其他传统的吉祥物一起构成增福益寿、富贵封侯的祥瑞象征。
综上所述,泥猴玩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寄托了传统文化,是承载美好希望的民间艺术形式。因此,长久以来,民间艺人都乐于选取猴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三、泥猴玩具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1泥猴玩具的传承问题
泥猴玩具的传承性问题也是当前民艺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相关研究者需要客观了解民艺的发展现状,并针对不同民艺的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
针对民艺发展面临的问题,黄于瑶在《新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指出,首先是民艺不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活动出现,部分民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其次是一些民艺出现传承变质的现象,部分民艺传承人没有认识到民艺的重要性,由此导致民艺面临窘迫的状况111]o李朝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一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中对河南民艺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以下问题:从业人数减少,传统受到冲击,部分作品存在庸俗、粗俗、媚俗
倾向,保护经费缺乏导致艺人转行,等等;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建立完整的传承人机制,建设非遗保护良好的内外环境,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112]o李朝霞指出的是民艺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泥猴玩具的发展需结合具体问题加以自省。针对传承性问题,谭思蕾在《可持续视角下的传统民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中分析了我国民艺传承中存在的内向性传承的问题: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传统民艺产品制作技艺的两种主要传承方式,在固有观念中还存在“同行是冤家”“传男不传女”等不和谐的观念,这就造成传统工艺在传承中容易出现核心技艺失传等问题113]10o 综上,民艺发展面临三个普遍性问题:首先,民艺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内外生存环境的局限,部分民艺不受重视;其次,受经济因素影响,部分民艺泛商业化,背离民艺宗旨;最后,部分民艺传承人对民艺认识程度不够。泥猴玩具的发展应首先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相关人员应加大对泥猴玩具的关注与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内外生存、发展环境,让其在生活中得到延伸;对传承人选择上存在的封闭性作出调整,加强对传承人的引导教育,使泥猴玩具得以良性发展。
2.泥猴玩具的创新发展
在网络信息时代,泥猴玩具及其他民艺的发展需要与现代元素(如艺术设计、交互体验等)相融合,这是与受众拉近距离的有效方式。只有拓宽民艺的受众范围,在保护性传承的基础上做到创新发展,民艺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传统民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让其简单地回归乡村生活,也不是对传统民艺的复归。谭思蕾在《可持续视角下的传统民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中认为,让传统民艺产品以更好的形式存活于当下和未来,通过物化的形式与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民艺产品活态传承和发展,使其内核、灵魂以更为新颖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131。这种可持续设计视角下的传统民艺产品具有的未来感、前沿感是对传统民艺产品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
泥猴玩具的制作材料是常见的泥土,这使其呈现形式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要想让这一民间艺术成为人们的掌玩之物,就必须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所创新。谭思蕾在《可持续视角下的传统民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中亦提到:“工艺以及技法的独特是传统民艺得以辉煌的主要因素,使民艺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将其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不但活化了传统民艺产品的生命力保留其独特的技法,而且也增加了现代艺术品的文化性与民族性。”1131泥猴造型奇趣多样,有关人员可以将这些独特造型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将其与其他材料结合呈现于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上”孙海楠在《基于民艺材料及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研究》中提到了民艺体验工作坊,其是传播推广民艺的重要模式,“以传统民艺中的一部分内容一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传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缺少有效的互动”日常生活中不乏对传统民艺感兴趣的人,但由于受到地域限制,人们不能及时地、深入地接触到工艺”这时工艺体验工作坊刚好满足了此类人的需要,所以值得研究探讨”141”民艺体验工作坊是被市场检验过的有效的民艺创新发展方式”在泥猴玩具的创新传承中,这种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能够
拉近人们与传统民艺的距离,让人们切身体会民艺的乐趣”让民艺走进生活、课堂,对于民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刘徐湘在《人为状态下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中谈到,学校应该承担起民间艺术传播与传承的责任,让民间艺术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从体验、传播等方面谈,学校教育不失为一个主要的传承点,这对民艺的普及和保护性传承意义非凡1151”
笔者曾经在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此公司以河南浚县泥猴张的泥猴为设计原型进行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产品包括玩偶、日常用品、纪念品、表情包等”其中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浚县泥猴与钧瓷的结合,这两者结合制作的茶杯既有着泥猴的趣味性,又不失传统的文化底蕴”华冠文化有限公司的设计将 泥猴玩具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传统民艺中,无论是生活用具还是娱乐玩具,从出现时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与生活不可分离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要想更好地传承发展民艺,就必须让民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重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下转第55页)
52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
播琉璃咯嘣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再次,要充分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搜集和保存琉璃咯嘣的相关
数据;最后,国家应加强宣传保护工作,地方政府也应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环境。
无独有偶,高明斐在《传统玩具的文化记忆和模因传承》中不仅对琉璃咯嘣的发展现状作出了阐释,而且对琉璃咯嘣的创新传承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一要重视市场因素,重视手工艺品的“艺术化”生产;二要遵循“材料真实性”的思想理念,到新时代的设计风格;三要改变从业人员的固有观念,引导琉璃咯嘣匠人的创作;四要重视工艺要素在创新继承借鉴中的应用,丰富琉璃咯嘣的时代属性,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整体而言,对于琉璃咯嘣的传承问题,除了注重对琉璃咯嘣数据的保护,业内学者普遍把眼光聚焦在琉璃咯嘣的创新发展问题上,同时特别注重实际运用,具体体现在对琉璃咯嘣制作工艺的改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理念、多包多容的时代思路、表里兼顾的传播导向等方面。与众多手工艺品一样,琉璃咯嘣不仅是社会进程中的刻度符号,而且是人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晶。对其的保护传承不仅是文明进化之举,而且是社会使 命所在。
五、对琉璃咯嘣研究的总结
通过以上对琉璃咯嘣研究的梳理和归纳,可知已有一些学者对琉璃咯嘣文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在琉璃咯嘣的起源、工艺造型、现状发展、保护与传承等问题
上,也采用了美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为琉璃咯嘣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琉璃咯嘣与众多传统民间手工艺一样有着较为突出的区域性,地域特明显。作为地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琉璃咯嘣不仅在起源、工艺造型和玩法上独具特,而且蕴含着特定体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我国民间手工艺也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化的进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让琉璃咯嘣面临着危机,人才断层、创作理念守旧、市场萎缩等问题皆为要害,琉璃咯嘣的保护传承成了当务之急。琉璃咯嘣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关系着自身的命运,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目前,琉璃咯嘣的保护传承工作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仍需要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在此问题上,人们不仅要关注琉璃咯嘣文献数据的保护,而且应该扩大视域,不局限于琉璃咯嘣自身,注重琉璃咯嘣的辐射和交集,延长其生命脉络。内核驱动与外部带动双轨运行才会有让琉璃咯嘣焕发第二春的可能。正如柳宗悦所言:“与美结合,参与生活,与经济相关联,表露思想。”或许这才是琉璃咯嘣的发展出路。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王旭
(上接第52页)
四、泥猴玩具研究总结
通过上文对泥猴现有文献资料和民艺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与梳理,可知现在已有的泥猴玩具研究并未有针对性地提出泥猴玩具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泥猴玩具发展中存在的实际性问题仍有待实地考察调研。另外,针对泥猴玩具创新发展的研究、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研究均有不足,且泥猴玩具艺术理论价值的发掘较为缺乏。如P,研究者可针对泥猴玩具的艺术理论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中探索我国传统民艺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民艺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化的发展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但冲击亦是机遇,相关人员要把握时机,让民艺焕发生机。王廷信教授在“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传播”讲座中谈到了如何破解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难题。他提到日本传统艺术的发展,日本相关设计者把继承与发展有机结合,让传统工艺的艺术理念有效延伸到设计领域,创作出大量富有日本民族文化品质的优秀设计产品,为当代日本设计业注入了活力和文化内涵。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艺术风格的融合创新发掘了民艺的艺术价值,为民艺适应现代化社会提供了平台。要想推动泥猴玩具的传承发展,创新是必要的,把握各类民艺独具的优势、特进行传承与创新,不失为民艺浴火重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林燕.乡土灵猴一猴年说泥猴玩具M.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2):16—21.
[3][3]吕焰.浅谈民间猴作品艺术3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29.
[5]臧卫军.西安鱼化寨"呢叫叫”的传承与变异3J.人民论坛,2。11 (26):230—231.
[6]秦榕.猴文化研究初探一猴的生物性与文化性3]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146—148.
苍井空的av作品
[7]秦榕.猴祖崇拜之正面的猴神一中国猴文化研究之二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74—76.
春卷皮的制作方法和过程[9]薄松年.金猴临凡兴福降祉一传统美术中的猿猴形象3J.文物天地,2016(2):4—12.
31黄于瑶.新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3].美术教育研究,2018(10):30.
32]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3.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137-141.
33]谭思蕾.可持续视角下的传统民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3.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9.
34]孙海楠.基于民艺材料及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研究3.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10.
35]刘徐湘.人为状态下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3.教育评论,2011(2):36-38.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编辑杨婷
5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