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孝陵建筑石作石料探讨
石文化史
春天的作文600字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孝陵建筑石作石料探讨
姜宁张秉坚胡瑜兰项隆元
(浙江大学考古文博系,浙江杭州310001)
摘要:明清官式建筑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可或缺的石作制度和石作技艺更 是发展到巅峰时期。本文以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孝陵为例,从古籍资料和今人研究的角度,探讨明清官 式建筑石作制度中石料的用材情况,可为石质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明清官式建筑石作石料用材情况
明清官式建筑是指明清时期由官方出资建设的国 家或皇室重要建筑。石作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制作和 安装石构件、石部件,建造石构建筑物的专业或传统 营造技艺,是古代土木建筑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作在官式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代 《营造法式》将石作列为官式建筑“十三作”之一,其内容包括石材加工、石雕纹样,以及柱础、台基、坛、地面、台阶、栏杆、门砧限、水槽、上马石、夹 杆石、碑碣、拱门等石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等。其加工 工艺分为打剥、粗搏、细漉、褊棱、斫砟和磨光等六
道操作程序;石作的选材常用青白石、汉白玉、青砂 石、豆渣石、紫石、花斑石等。明代的《明会典》《工部厂库须知》以及《天工开物》等文献,对石作 制度与技艺均有所涉及。到清代《工程做法》中将石 作列为官式建筑“十一作”之一。此外,官式石作制 度也体现在《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河工器具图 说》等文献中。晚清民国时,在修缮以北京紫禁城为 代表的明清官式建筑中形成的瓦、木、石、tL、土、油漆、彩画、糊“八大作”中,石作的内容更加丰 富。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明清官式建筑材料 科学化认知研究”的内容,本文以北京故宫和南京明 孝陵为例,探讨清官式建筑石作石料的用材、产地和 用材规则。
1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永乐四年(公元1406 年)开始筹建,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竣 工,历时14年。作为故宫营造八大作之一的石作,相关的用材情况官修文献中多有所记载。
1.1古文记载北方立冬的风俗吃什么
明《涌幢小品》:“文华殿在今奉天门之东……人殿中门,当槛下,白石一方,纯洁……”m清《国朝宫史》:“乾清门之内为乾清宫……东西丹陛之下 有文石台二,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M
清《日下旧闻考》:“原崇祯十六年夏,一夕大 雨,霹雳起奉先殿中,诘朝视之,门前白石为雷火所
燔”。“原皇极殿之北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俱嘉靖四十一年……殿居中向后,高踞三缠白玉石拦 干之上者,云台门也。”“太和殿基……殿正中一间 设御座,殿前为丹陛,环以白石阑.....”。m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年正月二十九日内务府奏 案记载:“延春阁上下檐周围廊并三面游廊,惠风亭 月台周围厢条,静怡轩周围廊前檐抱厦三间,游廊二 座……俱铺墁花斑石料”。
“1752年建福宫内添建碧琳馆歇山楼一座……三 卷房北门开安门桶一座以及承砌虎皮石花墙三丈一尺 四寸,随开汉白玉石八方门桶一座,添做石做三分,铺墁石子地面……” w。
1.2当代文献
• 56• STONE 2021 N o  1
石文化史
而当代学者的研究中对故宫石料的材质和用途做 了更多的补充。
单士元《故宫营造》中对故宫石料的材质和用途 有描述:“故宫里最大的建筑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大殿结成一组,基石都用汉白 玉石砌成,高达七米”。“南京、北京午门石座都是 素面汉白玉的”,“太和殿前是一处三万多平方米的 大庭院,环境十分开阔,一条长长的白石甬路纵贯中 央。三座大殿前后排列在一座由汉白玉石砌成的‘须 弥座’大台基上……每一层边缘都绕以汉白玉
石栏板 望柱……”'
2011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陈智勇《故宫古建石作装饰初探》中写到:“太 和殿和乾清宫前的两个嘉量为铜制镀金的。贮于单檐 歇山式汉白玉石亭屋之内。汉白玉石底座,上部雕云 气万字和海水疆牙纹饰,下为须弥基座”。w
张树源《北京的故宫》记:“乾清门始建于明永 乐年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单檐,歇山屋 宇式的大门,稳坐在汉白玉的台基之上”,“云龙石 雕是紫禁城因最大的一块石雕,位于保和殿北侧石阶 中道的下层,是明代石雕……石雕呈青绿(又叫艾 叶青石),云龙石雕的毛坯,采自距北京百里之遥的 房山县大石窝”。m
刘榕《静怡轩的建筑渊源及其复原设计》中勘查 了静怡轩和景福宫的石作现状:“劫后焚余的静怡轩 留下的仅有青白石须弥座台基……”,“景福宫……青白石须弥座台基,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由地伏、栏 板、望柱和抱鼓石组成”18、
关于建福宫的虎皮石墙的研究《建福宫花园内的 虎皮石墙》较为详细:“石墙的基础是青白石料作为 土衬石”,“虎皮石墙干背山全部使用天然石材,以沙石类为主,并有少量的页岩、大理石石质的石材。其中沙石类,大理石类石质结构紧密,无石层纹理。页岩石材可见到石层的纹理”。191
关于故宫养心殿区域的石质文物,本实验室(浙 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与故宫古建部曾联合做过检测统计,发现养心殿:“台基石(包括台明石和
台阶石),约237块,材质为艾叶青、青白石、小青
家长寄语怎么写子三类;柱础石,约66块,材质为汉白玉;装饰石及基 座,共14处,除2个大理石石狮子基座及一块水晶石 外,其它均为汉白玉材质;假山石,太湖石”。[M)1总之,故宫三大殿的须弥座大台基及石栏板望 柱、奉天门前铜狮的台座、午门石座、太和殿和乾清
宫前贮放嘉量的亭屋及嘉量底座、乾清门台基、金水
河上五座石桥及栏板1111等皆为汉白玉石质。静怡轩和
景福宫的须弥座台基为青白石质,保和殿北侧的丹陛 石——云龙石雕采用“艾叶青”石,太和门台基、太
和殿前的甬路则为白石所建。乾清宫殿宇前廊、坤宁 宫、宁寿宫、乾隆花园的一些地面铺砌花斑石[121。
1.3用材情况和主要产地
综上所述,北京故宫所用石材品种主要有汉白 玉、白石、青石、花斑石、虎皮石。其中在古籍和现
代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汉白玉。汉白玉,依据质感
高低,又可细分为“水白玉”、“旱白玉”、“雪
花白”、“青白”,因其洁白晶莹的外观,较软的质 地,细腻的石纹,适宜雕刻,主要用于故宫建筑中的
须弥座等基座,石雕、石栏杆等装饰石。
北京地区古建筑所用汉白玉,主要产自北京房山
县大石窝村。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三载:“京师北
三山大石窝,水中产白石如玉,专以供大内及陵寝阶
砌栏楣之用,柔而易琢,镂为龙凤芝草之形,采尽复 生。”谈迁《北游录》纪闻上载:“京师白石如玉,
出都城北三山大石窝”。[131《明孝宗实录》卷五十中
又载弘治四年四月辛亥(公元1491年)保国公朱永 奏:“太庙后殿之建,所用石多取于大石窝官厂,官
吏人役随行督工者,乞赐廪给口粮。许之。”此处提
及的白玉石即为汉白玉。
其次是青白石。青白石又可细分为青石、白石、“艾叶青”等多种,青带灰白,质地较硬、质感细 腻,可用于雕琢,虽不及汉白玉更具观赏性,但在强 度、耐腐蚀性、耐风化性上均胜过前者。因而在宫殿
《石材》2021年1期•57•
i  石文化史
建筑中也很常见,多用于制作故宫建筑中的台基石、 铺地石和丹陛石等。
青白石在北京附近的产地较多,房山、门头沟马 鞍山、蓟县盘山、琉璃河和曲阳县都有出产。《房山 县志》记:“大石窝在县西南四十里黄龙山下,前产 青白石,后产白玉石,小者数丈,大者数十丈,宫殿 营建多采于此”。%
在古籍中多有提及的还有花斑石。花斑石,又叫 “花石板”、“五音石”,古时多称文石,呈紫红 或黄褐,表面有华丽斑纹,质地较硬,因而多用于 铺墁地面和作石台之用。
北京附近的花斑石产地有河北境内的三河县华 山、涞源县、怀来县和顺义县(今北京市顺义区)。 但明清故宫营建中的花斑石多来自江苏徐州。明《工 部厂库须知》载有“花石采办于徐州”《两宫营
建记》也记有“以银二万发徐州而花斑石至”11'
2陵寝建筑——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又称钟 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 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至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建成。明孝陵作
为中国明清 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对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有直接影 响,依历史进程分布于京、鄂、辽、冀等地的明清皇 家陵寝,大都依据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其 中神功圣德碑亭设于神道前中轴线上,应为孝陵首创 规制。因此,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 地位,被称为“明清皇家第一陵”。陵区内的明代主 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 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2.1古文记载
明孝陵中见于古籍的石作材料及其产地仅神功圣 德碑有明确记载:周晖《金陵琐事》:“颐庵邹公济 诗集云,永乐二年冬十月,幕府山阳访碑石,高广中 度。寻于龙潭山麓,斫山求趺,既而神龟呈露,昂首
曳尾,介文玄苍,形质天成,匪由磨琢。乃于龟下, 遂得趺材,适与碑称”。
梁潜《泊庵集•神龟赋》:“永乐二年十月,皇 上思惟太祖高皇帝成功盛德,将纪功孝陵,以告万 世。既得碑,求趺未获。获神龟,乃并得趺焉。” [17i
胡广《游阳山记》:“永乐三年秋,因建碑孝 陵,斫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 有奇,阔不及长者三之一,厚丈二尺,黝泽如漆, 无疵璺”。1181
顾炎武《肇域志》:“永乐三年秋于阳山采石, 为孝陵碑……”。[n ]
据上述记载可知,明成祖朱棣自永乐二年冬开 始,拟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雕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 碑”,先后分别于幕府山、龙潭山和阳山采集碑座石 材和碑身石材,但最后因客观原因阳山石材并未被采 用,只在阳山留下三块巨大碑材,现存神功圣德碑石 料的信息,并未见于记载。2.2现代文献
目前,现代文献中对明孝陵用材情况的记载如 下:王焕镳的《明孝陵志》中记:“碑北为神道,有 大石桥一……石望柱二,白如玉,雕镂云龙文”。(17]
白颖等学者在《明孝陵大金门勘察测绘分析与研 究》中说:“大金门须弥座与南京午门须弥座及北京 故宫太和殿须弥座为同种材质,均为灰白的石灰 石,应为明初官式建筑通用……大金门檐口为冰盘檐 出挑,线脚分五层,由三层石块错缝拼成,材质与须 弥座相同,为石灰石……檐口上方转角处设置四根石 质角梁,材质与檐口及须弥座相同,为石灰石”。[191
臧卓美的《明孝陵》建筑卷:“神道的第二段呈 南北走向,长250米,依次竖白石望柱一对,武将、 文臣各两对。” “2007年丨月29日,棂星门复建工程完成。复建后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 形式,三门六柱……材料结构采用原明孝陵建造用 材地——
南京青龙山青白石料构筑,柱头、云墩、
雀替均用石料雕制,石柱础和抱鼓石按原有样式复
• 58
STONE
2021
n 〇
i
石文化史I
原。”“1998年南京市的文物部门对明孝陵陵宫门基 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门道内门臼和门槛放置处用青 石铺成,其余用砖竖砌。”“神帛炉遗址位于东西配 殿前约18米处,基础用青石砌成……”。[M1
邵星宇等的《南京明孝陵方城砖石构造研究》提 到,孝陵方城主体材料以青石为主。[211
2.3用材情况和主要产地
据上述文献记载,明孝陵营造的石作石料主要有 汉白玉,青白石中的青石、白石及当地诸山所产石灰 石。汉白玉主要用于明孝陵的大金门须弥座、檐口及 角梁,石望柱等;白石属青白石的一种,因其颜青 而呈白,故称白石。而青石则是青白石中呈灰的 一类,二者石质细腻,纹理平顺,耐腐抗风化,因而 被广泛地用于明孝陵的棂星门柱头、云墩、雀替、石 柱础和抱鼓石,宫门门道、神帛炉遗址基础和方城主 体材料等。
明孝陵所用石材多产自南京地区,南京山脉众 多,附近的汤山、青龙山、阳山、幕府山(石灰 山)、覆舟山、龙潭山、湫湖山、宜兴山等在古文献 中皆有过采石记载。其中多数山脉出产的石材为青灰 石灰岩,独汤山一带出产南京特有的带有红纹理 的石料。石材原料的丰富使得南京明清官式建筑有了 坚实的石作技艺营造基础。
据上述古今文献可知,明孝陵营建工程所用石 料,大部分采自南京附近的青龙山、龙潭山。除此之 外,宜兴山也有孝陵采石的记载。明代笔记小说集 《枣林杂俎》中记:“辛已孝陵重立神烈山碑石,户部给石价四千金。石出宜兴山中,实七百金”。M也 就是说崇祯十四年,重建的神烈山碑石采自宜兴山。3用材规则
3.1等级
明代《工部厂库须知》中提到的开石价规则为:“大石窝白玉石折方,每一寸准匠一工,给银七分;青
白石折方,每六寸准匠一工;马鞍山青砂石折方,每一尺一寸准匠一工;紫石新方,每六寸准匠一工。白虎涧豆碴石,每一尺一寸准匠一工;牛栏山青砂 石,每一尺一寸准匠一工;石径山青砂石开运到城上 各工所,每折方一丈银一两”。1151
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则记载石作用工开后:“汉白玉石做细,每折宽一尺,长一丈,用石匠二工 二分……青白石做细,每折宽一尺,长一丈用石匠二 工……青砂石做细,每折宽一尺,长一丈用石匠一工 五分……豆渣石做细,每折宽一尺,长一丈用石匠一 工”。[231
从中可以看出明清官式建筑的石作用料有明显的 等级划分,同等尺寸、不同等级的石材用工量不同。
明代将石料等级划分为白玉石,青白石和紫石,豆渣 石和青砂石三等。清代官方将石材依据等级由高到低 分为:汉白玉石、青白石、青砂石、豆渣石四等。
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孝陵代表的都是明清皇家最高 等级的宫殿建筑和陵寝建筑,对于这类官式建筑,
营建所用石材须为品质最优、级别最高的。《房山
五一休息几天2023县志》记载:“天然美产不一而足,加之制作亦常 驰名中外,行销远方,如学堂多用之画板,汉白玉之 石器,皆其最著者也”。[141表明房山汉白玉的等级之 高,名声之大。
青白石的等级较汉白玉略低一等,可作为汉白玉 的替代石材,用途更为广泛。如北京故宫中同为须弥 座台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所用的石 材就与静怡轩和景福宫的石材不同。前者为汉白玉,
后者为青白石。这是因为三大殿为外朝建筑,是封建 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而景福宫属 于内廷建筑,曾为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乾隆三十七 年重建后,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宴憩之用。两座建筑 的用途不同,象征的身份等级也有所不同。从中看 出,石作石料的选择与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紧密相关。
3.2人力财力耗费
《大清会典事例》卷八百七十五载:“顺治初年 定……于大石窝采白玉石、青砂石,马鞍山采青砂
《石材》2021年1期.59.
石文化史
石、紫石,白虎润采豆瘡石,牛栏山采青砂石、石景 山采青砂石,青砂柱顶、阶条等石”。%
清《日下旧闻考》中又详细记载了各大石料产地 至京城的距离:“大石窝至京城一百四十里,马鞍山 至京城五十里,牛栏山至京城一百五里,内虎涧至京 城一百五里,折方估价,则营缮司主之”。[3]
这说明京城附近的石料产地,最近需运输二三十 公里,最远则需大约八十公里。这种距离的运输在 当时来说并非易事,因而《万历野获编》中有言:“本朝陵寝用石最多,及正德、嘉靖两朝,再建三 殿两宫,其取石更繁,倘凿之他方,即倾国家物力亦 不能办”|M|,表明了当时远距离运输的难度。而明代 《两宫营建记》中记载万历年间重修乾清、坤宁两宫 时“以银二万发徐州而花斑石至”u6],明张萱《西园 闻见录》也有“玄墀玉砌非燕山之白石,与徐、泗之 花石不可”|%|,此处所指石料为北京附近的白石和徐 州、泗州的花斑石。这说明明清时期官府虽不愿耗费 巨大人力、财力从远处采集石料,但对官式建筑所用 石料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要求较高。
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北京明清官式建筑石料大多 采自大石窝等京郊,受地质条件限制,多出产汉白 玉、青白石等大理石;而南京的官式建筑主要采用附 近诸山出产的石料,大多为石灰石。地质环境和产地 来源的差异,使得明清官式建筑的石作选材呈现出明 显的地域性特征。
4•结论
本文以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孝陵为例,探讨了清官 式建筑石作石料的用材、产地和用材规则,初步得到 以下结论:
(1 )汉白玉和青白石是明清官式建筑石作中的 常用石材。其中,汉白玉的等级最高,适用于最高等 级的宫殿建筑,多作为须弥座台基或装饰之用。比如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须弥座台基和明孝陵大金门须弥qq油箱
座 等石构件。
(2)明清官式建筑石作石料的产地选择,遵循
“就近为主、兼顾质量”的原则。即以建筑附近的产 地为第一选择,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 用更为优质的材料,因而不同地区的官式建筑在石料 的材质上有所差异。
(3 )厘清明清官式建筑石作石料用材情况,可为 明清官式建筑石质文物的修缮保护提供材料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国祯.涌幢小品,卷2,明天启二年刻本.
[2】清官修.国朝宫史,四库全书本.
[3]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33、150,四库全书本.
[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案,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51单士元.故宫营造,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7月.
丨6丨陈智勇.故宫古建石作装饰初探,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H张树源.北京的故宫,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8月.
[8丨刘榕.静怡轩的建筑渊源及其复原设计,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 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11月.
丨9】高甜.建福宫花园内的虎皮石墙,古建园林技术,2014年第 125(4)期.
[1〇1贺章,张東坚,赵鹏,张琼.石质文物劣化程度的一种定量测评 方法——北京故宫养心殿区域石质文物为例,石材,2017年第5期.
丨11]于倬云.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2期.
丨12】刘精义.明代宫殿与陵墓的花斑石,史学集刊,1983年第1期.
丨谈迁.北游录,清抄本.
[14丨廖飞鹏修,高书官幕.民国房山县志,卷3、5,民国十七年铅印本.
[15] 何士津.工部厂库须知,卷3,明万历四十三年林如楚刻本.
[16] 贺仲轼.两宫鼎建记,卷之上,清学海类编本.
[17] 王焕M撰;周钰变,王韦点校.明孝陵志,南京出版社,2006年 9月.
[18] 唐开陶纂修.康熙上元县志,卷15,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丨19]白颖,陈建刚,邓峰,周菊萍.明孝陵大金门勘察测绘分析与
研究,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8年第1期.
[20丨臧卓美编著.明孝陵,建筑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丨21】邵星宇,刘筱丹,孔亦明.南京明孝陵方城砖石构造研究,时
代建筑,2015年第6期.
[22]谈迁.枣林杂俎,清抄本.
丨23】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连栽本(卷十至卷七十四),古建园 林艺术,期刊编辑部,1985年.
丨24]托津等奉軚.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875,清嘉庆二十五年武英 殿刻本.
[25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丨26丨张萱.西园闻见录,卷92,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60 •STONE 2021 N o 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