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安陆旧俗“摸秋”说起
【原创】从安陆旧俗“摸秋”说起
从安陆旧俗“摸秋”说起
雪岸
“摸”,本文特指“偷偷摸摸”的“摸”。“秋”,即秋实,本文特指“秋瓜、秋菜”。
《安陆县志补正·风俗》有云:“俗尚八月十五夜送瓜,凡新婚及艰嗣者,皆以此为来年诞生之兆。其瓜必窃取,不经人见为吉,名曰摸秋。刘石潼大令增《摸秋词》:'秋雨才过秋烟空,秋瓜络架萦青红。美人霓裳夜未起,怪郎不避瓜田履。破瓜碧玉能几时,屈指已误春风期。中庭无人月悄悄,一片秋心入郎抱。双瓜并蒂侬自怜,为郎引蔓歌绵绵。郎来摸秋趁秋节,郎去秋光几圆缺。只愁天上有匏瓜,坐使人间怨离别。愿郎守瓜秋复秋,生儿甘作青门侯。’”
青门,指汉长安城东南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召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深圳安居房申请条件
可以说这是旧时安陆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一个奇葩插曲。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当然,安陆如今无此节俗遗留。
艾伦是谁前二年,笔者经过考证,草拟《奇葩节俗趣谈·三放偷》一文。文中首赋小诗一首:
从来偷摸令人耻,李下瓜田众避之。
元夕立秋追月节,偷青盗果夜分时。
事情的起因是,那年正值抗疫关键时期,笔者从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元宵那天,在四川泸县,菜农抓住一名偷菜者。村民怒斥:你偷菜就不说了,咋连个口罩都不戴?原来此地有元宵节放偷的习俗,但不戴口罩就会被村民所斥责……
由史到今,偷偷摸摸本来就是令人不耻、为人责骂的行为。但在特定的节日,无论偷青、偷瓜、偷果以至偷灯者,还是被偷者,皆以为吉祥之习俗,故被称之为“放偷”节。
丰子恺
放偷的诸多表现
元宵节与放偷节
元宵节,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主要节俗是闹无宵,吃汤元,舞龙灯等等。但在一些地方还有放偷的习俗。
元宵放偷,有的称为偷菜或偷青。历史上在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广为盛行。目前部分地区仍有遗风。
这些地区,每到正月十五那天,人们白天四方踩点;天黑后,大人、小孩到别家菜地“偷菜”。若被主人发现,挨骂也不生气。因为大家知道,“骂的越凶,偷者越开心,被主人骂时也把偷者的坏运气骂跑了。”而主人大多不会骂,以为被别人偷,说明自家的菜长得好,预示着全年的丰收。偷好菜后,人们回到家里,把偷的菜做成夜宵,吃完睡觉,期待好运到来。
四川有的地方还谓元宵节为“四偷”: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红对联)”)。当然,“偷”得最多的是人家菜园子里的青菜,厉害的有偷空人家的菜园子。除偷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前景青菜是为了游戏外,其馀皆为求子习俗。此外,开县还有“对骂”的习俗。此日,人们搬凳户外,将平日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成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并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者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就能早得意中人。还据说,元宵节去菜地里“偷菜”,偷生菜寓意“生财”,偷葱寓意“聪明”,偷芹菜寓意“勤快”,以此讨个好“彩头”。立秋的“摸秋”、中秋节的“偷秋”均有此种说法,后面不再赘述。
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三云:“(元日夜)竞採园蔬怀归,谓可矣!疾曰采青(旧志),亦曰偷青(高要志谓正月十六)。”
民国二十五年《龙州县志初稿》云:“正月十五日偷青。每年是晚,老少男女联结队,候更深人静,越围度圃,偷取蔬菜,名曰偷青。龙州尚未无此恶。习自光绪中柳府提标中营,并率其家属来龙后,不久乃生此风。然初仅妇女小孩,不过仅略掇些少而已。今 则不
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劫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 一扫而空。此恶俗当为禁绝,是所望于贤有司者,”当然,由原来的游戏、热闹之风演变成如此恶俗,虽发生在少数地方,毫无疑问也应该坚决禁止。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葱或菜,预示着将会嫁给好丈夫,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好丈夫)”、“偷挽菜,嫁好婿”。
立秋俗称摸秋节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秋两季的转折点,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清爽的秋天即将来临。在立秋这天,各地有诸多不同的民俗,比如入伏饺子立秋面、吃西瓜“咬秋”、凉水吞服红豆、喝立秋水、尝秋鲜等等。最有意思的当属“摸秋”。
江苏、安徽、陕西等地旧时一直流传着摸秋习俗。立秋之夜,人们可以在他人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
在阜阳、淮北及安徽皖中、皖南、皖西一带,民间有“八月摸秋不为偷”之说。“摸秋”也称“捞秋”、“摸钱串”、“摸元宝”。一些青少年在夜晚来到田野地头偷摘南瓜、向日葵、毛
豆、玉米棒烧着吃。大人们视小孩的这一行为为娱乐,一般不加干涉。一些中青年也到他人菜地偷瓜果,偷到的瓜果可以送给亲友中久婚不孕或已孕未生的妇女,期望对方生个胖娃娃。偷瓜果最好是摸到一个冬瓜,冬瓜有“贵子”相,不能摸葫芦,有些葫芦是苦的。
在陕西农村和其他省份的某些地方, 立秋的夜晚,人们去瓜园偷瓜。别人看到了,也假装没看见。有的甚至暗中帮忙“摸秋”、“逃跑”。据说如果在立秋夜里不丢点“秋”,那还不吉利呢。为了避免“窃取”一词,人们创造了诗意术语,即“牟求”。
西瓜原本在宋代从西域传入,立秋前后正进入西瓜采摘期。立秋吃瓜本身就是尝鲜。据《二般秋雨盦随笔》记载,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称之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状像孕妇的大肚皮,瓜内有子象征有儿子有关。“摸秋”若能摸到成熟的好瓜,则预示女孩能到好丈夫,妇女能多生儿子。为了能确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选好了成熟西瓜的位置,入夜后让女人们去“摸”,这时的“摸秋”,就如占卜活动了。
中秋是偷秋节
中秋节“摸秋”,也称偷秋,流行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江苏、
湖南、安徽、贵州、四川和台湾等地。中秋夜,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或一个人或三五成,到别人家的地里偷一个瓜或果来吃,叫“摸秋”。
清道光《遵义府志》云:“(中秋夜)少年或摘瓜送艰嗣者饮燕,以为娱乐。”
民国二十九年《开阳县志稿》云:“是夜(中秋之夜)艰于子嗣之家,好事者阴察他人园中长形南瓜,秘而取之,钻一孔,出瓜䑋少许,灌水瓜中,以竹筒塞瓜孔。筒之他端另以物寒之,使童子负之,伴以锣鼓,送之艰嗣者榻上。履之以被,去筒端之塞,水流泻,泻榻上。而谓艰嗣者有子,且小遗也。于是主人出酒食以享亲友,谓之送瓜云。”
广东一带有民歌唱道:“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
dnf史诗中秋偷秋,也是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在湖南、贵州一带,由不育者的亲友去邻里菜园偷冬瓜,以彩绘成人面,又裹以衣服,呈人形,送至不育人家。其妇得瓜,要剖食之,以为这样做可得子。中秋节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
摸扁豆,易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者,反而以此为乐。
偷秋一定要拣熟的摘,不然,摘了生瓜果不能吃,扔了,就被看作是“作孽”。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也有小气的人家,头天将成熟的全部摘回,让摸秋的人扑个空。如果遇到恶作剧的,会把他的生瓜纽子摘了扔进棉花地里,把他的葵花拧断脖子。那小气鬼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安徽寿县地区,偷秋也是乡间中秋之夜的传统活动之一。入夜,人们可以随意溜到菜园子、庄稼地里,摸摘瓜果、大椒、黄豆、玉米、棉花、萝卜,俗谓“摸到冬瓜生男孩,摸到丝瓜生女孩,摸到大椒不害眼。”尔后,还要拔了黄豆棵子在路边烧毛豆吃。
有一句谚语叫做,“八月中秋,不偷白不偷”。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每年还没到中秋节,小伙伴就传递信息,看哪家地里种有冬瓜、哪家冬瓜最多、哪家冬瓜最大,然后一到中秋节夜晚,就成结队的去偷冬瓜。还有的偷红苕、偷柑子……除了鸡、鸭、鹅外。样样都偷。
偷秋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能带照明器具,只能在黑夜里用手摸,摸得到是运气,摸不到自认晦气。摸秋要慢慢摸,所以常有人埋怨对方做事慢时说,看你像摸秋一样。
湖北旧时多地也有此习俗。
除安陆外,旧时周边部分县也有此习俗记载。清·光绪《汉川县志》卷六云:“中秋夜罗饼殽僎对月玩赏,谓之赏月。乞子者更深潜入瓜园,摘瓜抱还,谓之摸秋。”
>情人节发朋友圈的句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