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也规定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但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我们仍然和以往的救灾应急一样,临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所有一切资源都有总指挥部调动。在这次地震中只有四川阿巴自治州应急办公室主任有一个汇报的连线声音,其他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都没有任何声音出现。国务院总理亲自组织指挥救灾的模式在整合资源、统一调配方面确实有很大优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各种突发事件会越来越多,如果一直没有或者发挥不了应急管理专门实体机构的作用,每一次突发公共危机都由总理亲力亲为指挥,势必会影响政府正常的管理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
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威性也将逐渐减弱。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再一次证明,应急管理不是灾后救助几天的事,而是平时的积累和准备,灾后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连续不断的恢复重建,考临时指挥系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所以,如何逐步塑造应急管理政府专门机构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威性势在必行。
(二)灾后响应不一挑战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两个小时内国家就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各个职能部门也随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和各种应急响应机制。预案都启动了,但是真正进入震中展开救援是两天以后从天而降的,这使得我们各级的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应变性受到挑战。更为严重的是各级预案在严重程度和级别认定上不尽相同,更加反应了应急预案的不规范和盲目性。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各级政府的预案就不难发现,目前的应急预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突发事件假设状态盲目乐观,而对危机爆发后的救灾条件的复杂局面估计不足;对其引起的破坏程度理想化,而对危机爆发后的救灾资源的需求量计划不足,比如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帐篷的问题;对单生危机的处置程序明确,而对次生灾害引起的严重后果考虑不周,比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燕塞湖的问题:对危机爆发后的机构和运作程序比较规范,但是对于不同灾害的应急资金、救护人员、物质保障、技术支持缺乏针对性的计划,比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资金筹措问题;对于常态下的救灾和控制设计比较规范,但是对于突发事件引起的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医院被毁等基础设施的缺失状态下怎么应对就明显缺乏进一步的对策,比如5
.12汶川特大地震后有的的自然村、甚至乡镇在几天后才联系上,更不用说及时救援。这都反映出应急预案必须要从灾后实际操作的环境出发,多想几个“如果”,那样,在灾难发生时我们会更加从容。
(三)灾后救助人员混杂挑战应急专业人才培训
哈里森琼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首先进入地震区进行救援的是军队,然后有武警,再次是地震救援队,专业医疗救护队,再往后有志愿者、各民间非专业性救援人员和国外的救援人员。到了十天以后进入四川的各行业各路参加救援的人数大到20万左右,这中间,除了医生之外,专业的救援人员不足二十分之一。这些人的进入给灾后的民众心理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
2
抚慰。但是他们的救援能力和他们的救援热情之间的差距反差太大,而且这些人进入以后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杂睡以及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给本来满目疮痍的灾区无疑是雪上加霜,5月22日四川省政府不得不婉言谢绝非专业性的救援人员继续进入。但是,应该起到最主要作用的主力军——紧急救援队,不但人数少的有限,举全国之力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因为缺乏有效的立体交通能力迟迟接进不了受灾众,能够立体交通进入的军队又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和专业的救援技术支持,这都给我们救援带来了很多遗憾。所以,如何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和全天候的能够应对各种抢险救灾的
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纪念英烈的留言(四)灾后自救无助挑战民众自救知识演练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很多县乡都失去联系,由于道路和通信中断,很多救援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无法进入灾区。但是,从后来得到的信息来看,地震后各级政府第一时间都能组织民众展开自救和转移、安置以及主动派人和外界联系,其情感天动地。但遗憾的是民众自身的自救能力和信心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令人痛心,从可知的画面可以看出,有很多的民众都是在地震时盲目逃生被压在楼道里的,或者缺乏水源、或是缺乏信心、或是慌乱而失去生存的机会。可见我们民众的自救知识的普及太低,危机意识低下,逃生能力缺失,生存信心不足。例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有两个被困女孩子刚开始一边聊天一边互相鼓励,可是到了第三天,本来没有太多伤的其中一个因失望而终于没了音讯,另一个抱着必胜的信心坚持到救援队得到来,她被发现后的第一句话“我一直坚信你们一定会来救我”。这句看视普通的话语,相信给大家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动。这也给我们常态下对民众的自救知识的普及和自救心理的储备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上了生动的一课。
(五)灾后救援资源短缺挑战应急资金物资储备机制
塞翁失马译文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我们首先从中央政府划拨专项救济资金亿元,以后几天中,在媒体和全国各级组织和社会民间组织的号召和感召下,政府投入外,民间捐款日益增多,5.12汶川特大地
震一个月后,截至6月10日,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44.32亿元,而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34.58亿元。而我国的救灾款项大多数是从预算外资金中由各级政府临时拨付,临时筹措,临时挪用,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应急救灾款项和基金,一旦有重大灾害往往靠号召和动员民间资金起主要作用,这使得政府在灾后救援中资金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滞肘因素。所以如何建立规范的常设性的应急风险储备资金积累机制,成了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后重建的主要问题。
再说救援安置过程中的帐篷问题,虽然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受灾面很大,但是我们举全国之力十天以后都无法安置灾民,而是由亲临生产现场动员临时生产帐篷,这和我国的国力是不相称的。这当然不是我们置不起这些家当,而是我们平时的危机意识不高,储备不足的结果。其实不光是帐篷,如果要是冬天的话,衣服、棉被等御寒物资和取暖设备照样和今天的帐篷一样短缺。为什么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没有出现粮食短缺和饥荒,那是我们一直很重视粮食储备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物资储备在突发事件应急中的重要性。
(六)灾后救援手段单一挑战应急专业科学技术研究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各种救援行动中,利用大型设备和专业技术救援的人数可能不到所有救援人员的十分之一。实际救援中更多的是用徒手或传统的人力来救援,其坚辛和毅力可歌可泣。但是能在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如生命探测技术、幸存者的保护技术、靠近幸存者的切割技术、挖掘技术等
专业救援技术明显不足和落后。这就给我们平时的救援技术的研究和救援手段的创新和探索提出了严重的警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救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救援设备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我们必须重视。
3
门,在危机发生时发挥中央的督导作用,调动地方全权负责处理危机。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危机处置指挥的权威性,另一方面避免惊慌和混乱,使危机处置政令统一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重视规划,提高突发事件管理的处置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对灾害危机及社会危机等突发事件不仅要重事中、事后抗救,而且要重事前预防。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特殊情况,对本地区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测和监测,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和会商制度,建立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警机制。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如在危机潜伏期尽早识别危机,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其后防范危机、控制危机有决定性意义。5.12汶JJl特大地震昭示了这个深刻的教训。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对本地区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测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尤其是对地震等难于预测准确的突发事件,为了弥补预测不准的不足,更是要从资源准备以及爆发后的复杂环境出发,预案应具体详细,有针对性、操作性和灵活的开放性。预案制定应制度化,定期修改及进行必要的演习以检验评估预案的可行性及效果。
(四)加强培训,完善突发事件管理的专业人才储备
危机管理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本国或本地区经常发生、曾经发生、可能发生的危机形式如社会矛盾、自然灾害、民族冲突等所采取的紧急应对的法律程序、手段等方面知识的进修。在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务员培训都没有关于危机事件应对和管理的课程内容。为说说图片
伤感爱情句子确保社会冲突和危机的处理效率,提高我国公务员面对危机事件的应急能力,需要补上这一课。其方式可以结合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公共管理硕士(MPA)职业教育,也可利用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基地,将危机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程,培养他们的防危机意识,掌握防危机措施和处理危机手段,以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同时培训机构应结合危机管理知识的培训内容,组织模拟演习,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韩国和日本为迎接世界杯足球赛而进行应对足球流氓滋事的演习就是一个佳例。…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责,还必须区分不同领域和性质的突发性危机,建立相应的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快速处置队伍。我国在应对洪灾、火灾、震灾、疫灾和矿难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一批素质较高的抢险救灾专业队伍。鉴于非典危机的教训,今后应着眼长远。加大投入,注重培训,建设一支门类齐全、装备精良、技术过硬、敬业爱岗,能在关键时刻用得上、打得赢的应急处理队伍。同时加强研究、认识并遵循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依靠科学技术,在处理危机的全过程中,尊重和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科技装备和科学方法,提高危机处理的有效性,这也是化解危机的根本所在。
(五)培训演练,完善突发事件管理的自救知识储备
演习训练的目的是验证危机管理预案的执行状况,实施条件,预案的优势和弱点,以及危机管理机构成员在压力下的表现;让危机管理机构成员经历真正的危机和压力,以提高危机管理机构处理真正危机的能力。训练是危机管理计划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许多组织往往轻视训练,因为他们
认为只要有个计划就可以,训练会浪费组织资源,这是错误的。规划严密、切合实际的危机管理,将会有效地发挥保护生命,保护财产和其他资源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个组织的快速反应取决于它的准备程度,这是社会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2】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通过大力宣传相关危机知识和模拟危机情景反复演练,以不断完善危机预警与监控系统,逐渐培养和增强政府与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自救能力。
(六)培养意识,完善突发事件管理的风险心理储备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和防控的基础。但是,在和平稳定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
5
>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