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运”——中国铁路应急物流
一、关于中国铁路应急物流
近年来,“抢运”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视野中,“抢运”一词是对应急物流的生动描述。“十二五”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的应急物流,尽快形成应急物流体系。但是谈到应急物流,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航空、公路等运输体系的物流运作,铁路在应急物流中的作用往往提及较少,但是铁路运输运输量大、远距离费用低,在“抢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铁路运输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最近的雅安大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抢运了救灾物资、粮食、煤炭等等。当然每年过年时,铁路部门也得运抢运年货......在“抢运”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但是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二、我国铁路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一)案例:汶川地震中的铁路应急物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8级强震,伤亡人数和破坏面积创中国有史以来之最。中国临时采取了许多紧急方案应对,铁道部、铁路局还迅速建立救灾运输调度台,负责指挥调度救灾物资、人员和伤员的运输。各铁路业务部门通力协作,采取非常规的运输组织方法,确保了救灾运输大通道畅通和运输安全有序。各地铁路局要求各部门主管领导必须到一线现场进行盯控,抽调专人加强对救灾物资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掌握全局救灾物资运输情况。货运处有关人员亲赴现场,负责货运组织和监装工作,各科负责同志和车站站长亲自安排货位、现场指挥,各救灾物资承运站简化承运手续,特事特办,车间干部加强装车监控,确保装车质量。
但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缺乏、应急物质的运输与配送缺乏协调性和计划性,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执行。中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引起了国家政府、中国物流协会、各级企业的高度重视,而应急物质的运输与配送成了救灾工作的首要环节。
(二)我国目前铁路应急物流的问题
1、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铁路建设者相继攻克重重难关,解决进藏铁路的冻土问题,京津城际的开通,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都是铁路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铁路东西部发展不均的状况。联结中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铁路存在以下缺点:
(1)数量少: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但在偏远地区,特别是山区,仍然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像汶川和雅安大地震的发生地四川属于西部地区,还有青海玉树也属于偏远地区,要想更有效的救灾必须扩大铁路在该地区的覆盖,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
(2)运力弱:从“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铁路运力不足,而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则需要非常大的运力。
(3)速度慢:从北京、上海到西部地区各主要城市的铁路交通都在20个小时以上,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则需44个小时,铁路要想在应急物流中发挥作用,必须加快铁路运输速度。
2、没有完善的铁路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铁路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一个技术性难题,需要我们在铁路基
大中国 歌词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进步发展,而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己经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处理非常规隋况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应急预案
其实不仅仅是在铁路应急物流中,其他的应急物流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当灾害来临,因为缺少应急预案的预备方案,难免会影响救援的时间和效率。临时紧急召集制订救援计划,导致各方救援物质和救援人员缺乏协调性,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调度,彼此之间责任和分工不明确,缺乏沟通和了解,容易造成救援的混乱和救援工作延误等现象。
4、应急物流法律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一旦出现了重大突发事件或抢险救灾,没有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可依。虽然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防洪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分类预案,对应急物流管理制度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还不能满足当前应急物流管理的需要。
瘟疫打击不难看出,我国铁路应急物流出现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有硬件原因、技术原因政治
原因、法律原因等等,这些多方面的因素杂糅在一起,给我国的铁路应急物流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深圳安居房申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正确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3、国外应急物流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一)美国应急物流的经验
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方面,建立了常设救灾物资的管理机构“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当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同时启动灾难救援应急计划,凡是有关防灾救灾的事务都由“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统一负责。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管理,平时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防灾救灾工作,都要做好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如应急物流演练,灾害自救、互救技能演练,人员疏散演练等。“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主要承担国内自然灾害等救灾工作,设有专门的物流、物资管理单位,负责救灾应急物流的管理与物资储备、预测各类救灾应急物资的需求、规划救灾应急物资的配送方案等,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需求,负责统一接受和发放各种应急救灾物资。
国际救灾由“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承担,该机构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设有多个应急物资储备库,而且紧靠交通较发达的城市,库内主要存放有如毛毯、帐篷、手套、被装、水壶、钢盔、防尘面具等基本的应急救灾物资,一旦某国或地区发生重大灾害,需要国际援助,“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就会从距离事发地最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以最快的速度向事发地调拨救灾应急物资,组织应急物流实施。
此外,美国为加强灾害应急处置及应急物流管理的严肃性,在法律法规上进行了完善,先后出台了《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法》等,对灾害应急处置的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二)日本应急物流的经验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是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的频发国。在应急物流管理上,日本将应急物流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第二阶段由地方物流企业按照政府的要求采取主动的方式进行,第三阶段由地方物流企业根据灾区需求订单进行。日本充分利用现代物流和自动化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将应急物资按照不同类型分别储存于不同仓库,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对库存应急物
资进行扫描、分拣、包装、分流、装卸、搬运、配送、运输等环节将应急物资及时送达灾区。对社会各界捐赠的非需求物资或剩余物资送仓库储存备用。
四、我国目前铁路应急物流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应急措施的启动往往顾此失彼。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加强全国铁路网的建设和完善,扩大铁路覆盖面积,才能提高运力。我们需要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铁路建设投资,增加配套设施,提高铁路运输的硬件设备才能全面提速。
《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2005年—2020年,铁道部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在2010年启动的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铁路建设仍是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提出将重点加快构建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出海通道,西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以及中国连接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中国西部地区已迎来历史上最旺盛的铁路建设期。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也全面提速,北京至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大城市的行程五年内有望普遍缩短近三分之二。国家重点建设西部偏远地区的铁路,让铁路应急物流体系更完善。
西部高铁建设是2013年铁路投资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意在提高东西部之间人员及物资的流通效率,促进二者间的经济交流,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应急物流的发展,发生自然灾害时,能更好地运输运送救灾物资。
例如,昆明铁路局召开了2013年建设工作会议,初步确定今年全局10个在建项目计划投资将达217亿元,比2012年增加一倍以上。在云南省的铁路投资计划中,高铁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计划投资107亿元,其中云桂线67亿元,沪昆占40亿元,大大高于2012年94亿元的投资计划。
(二)建设完善的铁路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应急信息系统平台是应急物流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整合保证信息畅通,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救助。也就是说,它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abab的成语,组织众多普通商业物
流中心、企业加盟运动会广播稿200字,并通过一张覆盖于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发布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已初步建立,今后还应当在这个平台中单独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以适应应急物流管理的客观需要。具体到铁路应急物流,亦应开发铁路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纳入铁路应急平台,提高铁路应急物流管理水平。铁路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化的过程必须贯穿系统化原则,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采购、配送、仓储系统通盘考虑,达到信息的无缝链接。此外,铁路应急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加强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网,明确信息提供责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快速反应和广泛覆盖的铁路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大幅度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减少物流损失。
(三)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
铁路运输受制于铁路网,要实现“门对门、点对点”的运送,还需要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以实现和灾区地方物流机构的无缝对接。这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各方参与的运作系统,对铁路运输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组织调拨应急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
、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四)完善应急物流法律保障体系
近年来,铁道部、铁路局根据应急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分类预案,进一步提高了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但是,这些规范的层级并不高属龙的人2013年运程,且内容多是针对单一事件的具体规定,我国铁路尚未制定有关应急物流的统一、完备的法规。因此,应当制定统一的应急物流法规,为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工作奠定基础。
(五)加强应急物流知识普及和预案演练
在平时加强民众对应急物流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基本知识和应急方法,让专业物流人员了解应急物流的目标任务、运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应急意识,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学习日本美国防救灾工作的经验,做好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区和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设有不同的预案和救灾方式。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迅速转联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收和发放救灾物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