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作者:***
来源:《今日消防》2020年第10期
        摘要: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是灭火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消防救援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物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调运能力明显增强,为有效应对重特大火灾、地震、洪涝等灾害事故,切实保障灭火救援一线的物资需求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体制的重大改变,消防救援队伍需要快速融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以及融合地方政府、企业的各类资源,形成消防救援队伍特有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关键词: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英语名        1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发展现状
军统 中统
        我国消防救援的战勤保障物资储备点的建设是从2007年开始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建成了10个部消防救援局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111个省级战勤保障基地,272个市级战
勤保障大队(包括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302个战勤保障站。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有如下特点:一是基本形成了以部消防救援局战勤保障中心为核心、省级战勤保障基地为枢纽、市级战勤保障大队(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为基础、社会相关单位为补充的战勤保障网络体系。二是消防救援队伍在生活、技术、联勤保障、装备维修等方面着力,配备了炊事车、宿营车、发电照明车、加油车、供液车、装备维修车等战勤保障车辆,基本涵盖了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三是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消地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探索。四是提请政府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能、权限和义务,依靠灭火救援联动响应制度,联勤联动,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的整合[1]。
        2 当前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如何办理出国签证        2.1应急物资储运模式不够科学
        当前,各级消防战勤保障单位在应急物资的储备方面主要是依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的器材装备配置类型、种类来确定,所储备的应急物资只能够应付日常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从改制后“全灾种,大应急”职责任务的需求来看,洗消、抢险、地震、水
腾冲景点域救援、危化品处理等不同类型的灾害事故的专业装备器材也需要储备,我们缺乏专门储备。特别是涉及到大火扑救及抢险救援任务时支援时间长的作战任务,现有的运输力量和设备也极为有限,较难实现快速机动的高效保障,在突发情况下实施快速保障的重量轻、功能全、便于携行、科技含量较高的应急物资装备缺乏,用于遂行任务的信息化应急物资装备质量不高,单兵数字化装备亟待升级。
        2.2社会联勤保障缺乏长效性
        社会化保障是构建新时期战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战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战勤保障单位结合实战需要与属地相关社会单位建立了联勤合作关系,并可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战勤保障演练等方式,巩固和提升社会联勤单位实战保障能力,但社会联勤单位普遍存在人事变动频繁、值班备勤难以满足全天候要求,在实战保障任务中,往往无法实现及时的联动保障。
        2.3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当前,消防部门与地方救援资源开展了资源共享,携手合作,但与地方政府综合救援
体系融合不充分,缺乏有效的联动指挥平台和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动态管控,易导致消防救援队伍单打独斗、大包大揽。在新形势下,还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科学高效的指挥机制,统筹运用各种保障力量,推动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实现信息、物资、技术等资源联勤保障的优势互补,避免指令不畅、沟通不顺、分工不明、各自为战的现象而影响综合救援的总体效能。
        3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构建情况
        3.1构建覆盖全国的一体化战勤保障体系
        组建国家级战勤保障中心,初步形成了“立足中心,辐射全国”的战勤保障格局。各地依托于全国消防救援的战区划分,并参照全国各省市的行政区划及地理环境,按照“统分结合、分级储备,因地制宜、优化储备”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了针对灾情特点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其中包括用于储备各类应急物资的大容量、多品种的仓储式仓库。同时,国家消防救援局战勤保障中心下设的物资储备库、被装周转库、应急保障运输队、区域性维修中心等战勤保障机构,需要储备符合全国各片区灾情特点的应急物资,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灭火和抢险救援行动提供有力的战勤保障支援。
又怂又可爱的游戏名字        组建省级战勤保障基地。各省组建隶属于省消防救援总队的省级战勤保障基地,各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及灾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重点城市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划出作战片区,打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以广东消防救援总队为例,广东就将全省划分为8个区域性战勤保障中心,形成了“地级市1小时覆盖、县城2小时到达”的三级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了消防救援隊伍灭火和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
        组建市级战勤保障大队(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其主要职责是在应急救援中为救援力量提供物资、技术和社会联勤保障等。在以支队建制保障的基础上,保障大队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不同功能的保障功能组,实施跨区域增援保障[2]。
        3.2构建面向实战的多元化应急保障体系
        自我保障与社会联勤保障相结合。省级战勤保障队伍所配备的餐饮车、宿营车、发电车、加油车、装备器材维修车等,可遂行解决用餐、住宿的需求,以及实现油料补充、装备维修、现场电力供应等服务保障功能。但由消防部门单独协调的联勤资源毕竟有限,消防救援队伍在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和对接社会资源,充分实现了自我保障与社会联勤保障的有机结合,正在逐步推动消防战勤保障体系进入各级政府的应急救
援系统,即一旦发生大型灾害事故,由政府应急部门直接集中调度应急物资和联勤力量,这样可极大地拓展消防救援队伍可利用的社会资源[3]。例如,广东总队借力大湾区建设战略,研究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战勤保障基地装备物资配备标准,结合灾害事故特点,加强区域性装备物资储备,并按照内外结合的原则,采取与相关生产、存储企业签订代储、代供协议等方式,储备装备物资和灭火药剂,建立消耗性装备库存备购机制,满足灭火救援急需。广州、珠海、惠州、东莞等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相对聚集的地区,开展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有针对性储备充足防护装备和洗消药剂,确定灭火药剂保障基数,指导督促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企业按标准储备灭火药剂。
        常规储备与战略储备系统相衔接。消防救援物资主要是根据灾害处置和区域内灭火救援物资分布情况,针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危险源灾害,主要储备包括灭火器材、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以及各种泡沫液、干粉等灭火药剂等常规物资,各战区及战区内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战勤保障大队(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物资配备形成互补,避免特种装备普及化或常规装备重复配置,造成浪费。同时,加强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系统的对接,通用物资以政府储备为主,专业物资以消防战勤保障队伍储备为主,实行多方联储、资源共享、并轨运作,防止重复建设。目前国家在北京、天津、沈阳、合肥、
郑州、武汉、成都、昆明、拉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喀什等地设立了19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存储中央救灾物资,建有省级库和省级分库60个,地级库240个,县级库2006个。通过建立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相关的协作机制,搭建起大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实现物资信息的互联互通,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实时查询周边地区应急物资存储的情况,包括应急物资种类、数量和储备地点,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数量和救援装备的情况,能够科学调度区域内各类应急资源,从而提高整体救援水平。
        专业训练与实战演练工作相配套。定期进行实地战勤保障演练,通过实战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并且通过演练让预案准备得更加完善。同时,采取模拟实战训练和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战勤人员开展定人定岗的专业训练,使战勤人员形成各有所专,一岗多能,一队多能的综合保障能力,让较少的人员真正担负起多项不同的任务。
        3.3构建快捷高效的模块化应急保障体系
        构建快捷、高效的模块化应急保障体系,一是按照“规模合适、要素齐全、功能完善、指挥便捷”的原则,将战勤保障力量统一编成区域保障模块、应急机动保障模块和预备保障模块[4]。二是按照保障对象进行合理编配,把零散装备物资汇集成“火灾扑救”“地震救援”“
洪澇抢险”等功能模块来储备,实现战时可快速响应的应急模块,以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在部消防救援局统一规划下,对战勤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同时自下而上,逐级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救援物资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实时维护和管理,并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战勤保障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
        4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储备调运机制
        4.1战勤保障物资储备点布局与选址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灾害频发区域各异,加上各地交通运输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防救援力量部局不一等,在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基础上,部局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分别设置在沈阳、石家庄、武汉、长沙、广州、绍兴、重庆、成都、银川、乌鲁木齐等10个城市,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储备点的选址要尽可能靠近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干线和枢纽,以保证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入国家公共交通网络。二是消防战勤保障物资的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建成成本和后续运营维持费用等经济方面的因素。三是在每个保障区域内要设置一个区域级战勤保障物资储备点,并且充分整合储备点附近地方联动保障单位等的资源。四是充分考虑保障区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我
国西南部的偏远山区,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其他地区要高,但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甚至出现在无人区,在这样的地区布置物资储备点,在密度上就可以适当降低[5]。
        4.2搭建应急物资应急响应调度机制
        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以物联网建设模式为思路,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为手段,融合各类保障力量、保障目标和保障要素,强化各战勤保障单位和社会单位在应急物资储备、装备调集等方面的实时互联互通。通过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完善实战调度规程,将战勤保障工作与灭火救援实战紧密地联系起来,由119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战勤保障队伍和保障模块调度,实现“一键式”调度,使每一个保障对象按照“发送需要—分析决策—实时补给”的流程得到所需保障。例如,福建漳州“4.6”古雷石化腾龙芳烃有限公司爆炸着火事故中,部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分别从山东、江苏、江西、广东等省份的泡沫液1000余吨,在福建省内调集泡沫液600余吨,因扑救措施得当,及时有效的限制了火灾的蔓延扩散,共计使用泡沫液800余吨。
        4.3战勤保障物资模块储运能力建设
        根据区域内主要灾害的特点和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从方便航空、公路、铁路和船舶运输的角度出发,提升装备模块化的运输和投送能力。加强全地形、大功率、轻型化越野运输车辆配备,重点研发便携式助力运输车、携行运输机器人、单兵外骨骼等辅助携行运输工具,研究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
        4.4消防救援物资远程投送体系建设
        建立立体多元装备物资投送体系,推进与航空运输公司、火车站、机场、大型物流公司等单位签订联勤保障协议,实现立体多元投送,建立便捷高效运输机制。战时能够通过救援直升机或大载重无人机快速投放模块箱。例如,在玉树地震抢险救援“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四川消防总队战勤保障运输队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北线,极限行军30多个小时,行程1165km,将满载食品、药品等生活保障物资及时送达灾区,打通了陆上补给的“生命线”。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
        5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展望
        5.1健全应急物资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