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漫谈立春的传统文化习俗
春到⼈间草⽊知——漫谈⽴春的传统⽂化习俗
2022年2⽉4⽇,北京冬奥会盛⼤开幕,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天恰逢中国⼆⼗四节⽓之⾸的“⽴春”,⼀年之计在于春,⽽⽴春正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在这样⼀个万物复苏的时刻喜迎冬奥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化⾃信。
⽴春,⽴,是“创⽴、开始”之意;春天,代表着温暖、⽣长。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四节⽓最初是依
据“⽃转星移”制定,当北⽃七星的⽃柄指向寅位时为⽴春,现⾏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春,⼤约会发⽣在每年公历2⽉3-5⽇,不涉及农历闰年的情况下,⽴春⼀般会在农历的正⽉。正⽉的“正”字就是来⾃⽴春,意思
是“春正”。
南宋诗⼈张栻写过⼀⾸《⽴春偶成》,就描绘了江浙⼀带在⽴春时节冰化雪消,草⽊滋⽣,⽣意盎然的动⼈景象。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间草⽊知。
便觉眼前⽣意满,东风吹⽔绿参差。
这⾸诗中,“律回”的意思是指⽴春时节来到,⼤地回春的意思。据说黄帝命令伶伦⽤⽵⼦制作了12个⽵筒,⽤来确定乐曲的⾳调,以及等候⼗⼆个⽉阴阳之⽓的⽣发。单数为阳,统称为律,当然各有称谓,其中第⼀个“律”称为“黄钟”(其余的分别为太簇、姑洗、蕤宾、夷则、⽆射);双数为阴,统称为吕,其中第⼀个“吕”称为“⼤吕”(其余的分别为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千字⽂中“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就是说的这个典故,成语“黄钟⼤吕”也出于此。农历⼗⼆⽉属吕,正⽉属律,⽽⽴春往往在⼗⼆⽉和⼀⽉,所以称为“律回”,也就是随着正⽉的来临,⽴春也来了。
手机测体温怎么测岁晚:写这⾸诗的那年,⽴春是在正⽉初⼀之前,也就是这⼀年的年尾,所以叫岁晚。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两个正⽉初⼀之间的时间称为“⼀年”,两个⽴春之间的时间称为“⼀岁”,也就是“年岁”其实是不同的。⼗⼆属相是按照“岁”来确定的,例如在2022年2⽉3⽇,壬寅年正⽉初三出⽣的孩⼦,属相还是“⽜”,只有2⽉3⽇⽴春之后出⽣的孩⼦才属虎。
这就⼜说到春节这个词了,其实,中国传统⽂化中,过年和春节是两个节⽇,过年是庆祝⼤年初⼀,⽽春节是为了庆
祝“⽴春”这个节⽓的。直到19世纪的清朝中期,才形成⽴春和过年同庆的春节。
这⾸诗⼤意是说:今年的⽴春发⽣在年前,天⽓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最先知
这⾸诗⼤意是说:今年的⽴春发⽣在年前,天⽓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最先知道。眼前充满了春天的⽣机;⼀阵东风吹来,春⽔碧波荡漾。
⽴春虽然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风和⽇暖、万物⽣长的春季,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
⼤,“⽴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春天的前奏。例如在⿊龙江,基本是在⾕⾬、⽴夏时才能真正⼊春(⽇平均⽓温连续5天达10摄⽒度以上算⼊春)。之所以在春节前张栻就能感受到“春到⼈间草⽊知”,是因为他祖籍岭南,是写下“海上⽣明⽉,天涯共此时”的⼤唐贤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在唐朝迁到四川,为官⼜⾝在临安。这位张栻是南宋中兴名⾂张浚的⼉⼦(跪在岳飞墓前的是张俊)。
⽴春,意味着新的⼀年新的⼀个轮回已经开启,在中国的传统⽂化中,是⼀个⾮常吉祥和⾮常重要的节⽓,古⼈极为重视,有各种“迎春”的礼仪。
⼀是迎春。迎春的仪式⾃秦汉就有,在⽴春的前⼀天,两名优伶艺⼈分别扮演成“春官”和“春吏”,沿街⾼喊“春来了”,⼜称为报春。并且也是在这⼀天,⼤家把句(gōu )芒神从城内抬到郊外,进⾏祭祀,陪同受祭祀的还有太岁、⼟地等众神。句芒春神,主管主管树⽊的发芽⽣长,最初的形象是鸟⾝⼈⾯,乘两龙,后来演变成了春天骑⽜的牧童,头有双髻,⼿执柳鞭,亦称芒童。⽴春这⼀天,为了迎春,⼤家都换上新装,有条件的还⽤⾦银绸缎制作“彩胜”,⽤来装饰或互相馈赠。皇帝在⽴春这⼀什么是四核处理器
天还会对⼤⾂进⾏赏赐,必备的物品就是⽤绫罗绸缎制作⼀些花朵,对树⽊进⾏装饰,寓意春暖花开。初唐时期的宋之问有⼀⾸诗记载了这个习俗。
《奉和⽴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宋之问)
⾦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早,应为剪⼑催。
凯丽个人资料
⼆是打春。赵丽蓉⽼师在评剧《花为媒》⾥有⼀句唱词叫“六⽉六看⾕秀,春打六九头”,后来在⼩品《如此包装》⾥也唱过,民间有时候也把⽴春称为“打春”。这⾥的打春可不是打春天,⽽是在⽴春这⼀天把桑⽊为⾻架做成的泥塑春⽜⽤鞭⼦打碎,这是提醒⼤家,春天已到,⼈们应该不违农时,及时劳作。据说春⽜⾝长三尺六⼨五,象征365天,鞭⼦长⼆尺四⼨,象征24节⽓。在有的地⽅,春⽜被认为可以使耕⽜兴旺,打⽜之前,⼤家要虔诚的跪拜,打碎后⼈们抢春⽜的泥⼟回家,撒在⽜栏内。
宋代诗⼈杨万⾥的《观⼩⼉戏打春⽜》诗中头两句就写到:⼩⼉著鞭鞭⼟⽜,学翁打春先打头。⼩孩⼦把打春⽜当做⼀种游戏在玩,并且学着⽼⼈们那样,先打⽜的头部。
三是咬春。在中国这个“民以⾷为天”的国度,任何节⽇都是创造经典美⾷的契机,在⽴春这⼀天吃时令饮⾷叫做“咬春”,现在的春饼就是流传⾄今的“咬春”⾷品之⼀。不过在古时,⼈们在吃春饼的时候,盘中除了春饼以及要卷进去的菜,还有果品和糖,称之为“春盘”。
⼤诗⼈杜甫有⼀⾸《⽴春》的诗,诗中头四句就是写的⽴春吃春盘的习俗: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春⽇春盘细⽣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门⾏⽩⽟,菜传纤⼿送青丝。
这是杜甫漂泊异乡在⽴春时节吃春盘的时候,想到当初在长安、洛阳两个京城过⽴春的过往,那时梅花盛开,⾝在豪门,碟盘精美,侍⼥传菜……
宋朝的诗⼈曹勋也写过⼀⾸《⽴春》的诗,记载了做彩胜迎、打春⽜、吃春盘的习俗:
初信车风⼊彩幡,⾃挑雪荠饤春盘。
⼟⽜⼜送⼀年⽼,野鹤不知三迳寒。
诗中的彩幡,就是⽂中所说⽤来互相馈赠的“彩胜”。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信指的是迎春花,当时的⼈们认为⽴春有三信,分别是迎春花、樱桃花、望春花。这个典故来源于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宗懔所编撰的《荆楚岁时记》,这是是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集,全书共37篇,记载了⾃元旦⾄除⼣的24节令和时俗。
“车风”这个词是“云车风马”的简称,原词出⾃《乐府诗集》,指的是神仙乘坐的车辆。诗中是说春神句芒乘坐的仙车。
雪荠指的是荠菜,长江甚⾄是淮河以南,荠菜在⽴春之前就有了,这是春盘中菜肴的重要部分,因为荠菜花呈⽩⾊,所以叫“雪荠”。“三迳”是指故乡的道路。
⽴春除了三信,还有三候。⽴春当天开始,历时五天,这五天算第⼀候,名⽈“⼀候东风解冻”,意思是东风送暖,⼤地开始解冻;再历时五天,算第⼆候,名⽈“⼆候蛰⾍始振”,意思是蛰居的⾍类因⽓⾄⽽慢慢在洞中苏醒,开始活动;再历时五天,算第三候,名⽈“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潜伏在⽔底的鱼类开始上浮,靠近河⾯冰层,陟字是“上升”的意思,负字是形容鱼上升后好似驮着河⾯的冰层似的。“三候”15天结束,正好来到下⼀个节⽓⾬⽔(⽴春为节,⾬⽔为⽓)。
这,也正是“⽓候”⼀词的由来。
最后⽤宋朝诗⼈⽩⽟蟾的《⽴春》来结⽂,祝⼤家既“富贵”⼜“精神”。
《⽴春》
东风吹散梅梢雪,⼀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