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视角学古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何夏寿 周一贯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年第12期
何夏寿 周一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等字词的意思。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简单复述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勤于分析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课,趣味激情
1.引出
师:三年级开始,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些课文,它们分别用简单的几句话讲了一个好玩的故事。你还记得它们的题目吗?
(出示《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图片)
2.读题
淋浴花洒十大品牌 师:这是三篇——文言文,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这样一篇。
(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牛至油 3.解题
(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指名读。)
师:这个题目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想一想,其中的“取”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二、博学广闻,丰满形象
(出示“王戎”。认读生字“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戎”读róng。
自动化是什么专业 师:王戎是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自幼聪颖,气质不俗,有极强的辨识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王戎小时候的智慧故事。
三、趣读熟背,复述讲演
师:预习过课文了吗?一起来读读课文。(齐读)
师:读得非常准确。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师:竞,jìng,后鼻音。折(zhé)的另一个读音是zhē,折腾。请你观察课文插图,能理解“多子折枝”写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生: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形容果实累累的样子。
师:把生字连成词语读三遍,好不好?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生读,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你觉得好在哪里?
师:你想听听老师的经验是什么吗?(将停顿符号在文中标注好,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这样读起来就有节奏,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像唱歌一样,就好听了。你们要不要再试试?(生读)
师:其实,古人读故事的时候是没有标点的,就像这样,你还能读吗?(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当然古人读故事,字也是直排的。你会读吗? (生读)
师:当然了,古人的字和我们今天的字也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字,你能读吗?(生读)
师:气死我了,你们怎么那么聪明,这样的字也会读。我一定得想办法难住你们。请看!哼哼,还能读吗?不行了吧!(生读)
师:你们都是王戎吗?告诉我,你们真的认识这些字吗?
生:我们是背诵的。
师:太聪明了。你们几岁?
生:我们十岁。
师:你们简直就是大了三岁的王戎啊,太有才了。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奖励,我决定请你们玩一个游戏。
师:玩过撕名牌的游戏吧?我今天请你们玩“贴名牌”。我手里有几块词牌(出示“尝”“竞走”“唯” “信然”的简体字),你能不能准确地将它们贴到与它们对应的位置上去?
师:谁能看着这些名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文言文特别喜欢和我们玩文字游戏,它们有的会隐身,有的会躲藏,有的会化妆,比如这个“走”,我们以为是“走路”,其实它是“跑步”的意思。想想,我们以前在哪篇古文里也见过这位老兄?(出示)
守株待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文言文除了会化妆,有的还像孙悟空一样会变身,比如这个“之”字。你圈一圈,这篇文章里这个字出现了几次?这是文言文中著名的调皮鬼,它会不断地变来变去。读文言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调皮鬼给圈出来,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猜出它是什么意思。这几处文言文里,你猜出它的意思了吗?
①诸儿竞走取之。(李子)
②人问之。(他,这里指“王戎”)
③取之,信然。(李子)
师:全猜出来了。当然,朗读的时候我们就假装没看见,它玩我们,我们也玩它。好嘞,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故事吧。
四、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师: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如果我要让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讲吗?
师:讲故事和背故事不一样,讲故事要加上自己的话,这样听起来就会生动。比如很老很老的故事一开头,一般是怎么讲的?
生:很久很久以前……
师:你认为,在这个小故事里,哪些地方写得太简单了,我们可以加点想象,这样故事就好听了?谁来说?
生:他们是天天在李树下面游玩吗?
生:人问之,到底问了什么呢?
师:好了,下面请大家练练,一会儿我们来讲故事。(生讲)
师:谁来说说,他讲得怎么样?我们给他提提什么建议呢?(生提建议)
师:谁再来讲一讲。
师: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请你换一种角讲。请看大屏幕。(出示)
①学生甲:妈妈,今天我要讲一个历史人物故事给您听。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王戎的人。……
②诸小儿乙:大家好,今天,我要夸夸一个七岁的小伙伴,他叫王戎。……
③王戎本人:在下王戎,见过各位。今日慕名来此,想讲讲“道旁李苦”的故事。我七岁那年……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大家能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那就锦上添花了!
五、品悟形象,积累拓展
师:同学们,故事会讲了,我还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王戎说——(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呢?
生:如果路边的李子清甜可口,想必早已被路人摘光。可它却多子折枝,一定是不好吃的缘故。
师:你可以用上关联词“如果……那么”“可是”“所以”等说一说。
师:从这件事中,你觉得王戎是个怎么样的人?请你用一句文言来夸夸王戎。党员申请书
(板贴: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师:我们也用文言来点评。
生:智者,王戎也。
12306几点开始放新一天的预订票 生:汝所言极是,甚聪慧!
师:这个故事,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其实就是古代版的名人故事。(出示《世说新语》封面)
师:书中像王戎这样聪明机智的孩子还有不少,有机会可以来读读。
【点评】
古文是历史的陈迹,从内容到形式似乎一直存活在成人的世界里。教学实践证明,已经在玩“编码”的当代儿童,也一样可以意趣盎然地喜欢读小古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从童本视角去导读。本案就是一个例证。
一、以“鼓励”发力
儿童最喜欢得到鼓励,“听好话”是他们的天性。因为这符合他们作为一个幼小生命必须“天天向上”的天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的正面表扬、鼓励,是一大特点。如:“气死我了,你们怎么那么聪明,这样的字(指篆文)也会读。”……像这种称赞有道的鼓励,贯穿了全课的始终,无疑给孩子以极大动力,淡化了古文的艰涩难读。
二、以“趣味”求新
儿童能喜欢读小古文的奥秘,还在于必须让他们觉得“有趣”。不怕小古文难,怕的是孩子不到“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
何老师不仅十分重视课文内容本身存在的趣味,连在表现形式上也能大做文章。如:古文是不加标点的,不加标点你们能读吗?古文是直排的,那么直排的课文你们能读吗?古人的字和今天的字也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字(小篆)你们能读吗?……这不仅丰富了儿童对古文的见闻,而且寓“多读”“反复读”于趣味之中,让孩子反复读,能读得既新奇又不累,始终在情趣盎然中达到了多读,乃至熟读,为复述课文(讲故事)打下了基础。
4月14号是什么情人节 三、以“游戏”赋能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儿童学习中更多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其“学而不厌”。本课在能力素养上的重难点之一是背诵和复述。复述更接近于“讲故事”而有别于“背诵”。如何让儿童能讲好这个课文故事,难点在于出一些关键词,既可以帮助儿童记住故事本身,又可以作为生发故事、铺陈情节的抓手。于是在表扬同学们“读得好”的基础上,“作为奖励”,教师“决定请大家玩个‘贴名牌’的游戏”。教师出示的词牌是“尝”“竞走”“唯”“信然”,让学生贴到与课文对应的位置上去,然后看着这些词牌,讲讲这个故事。显然,教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式帮助孩子讲故事,以这样的游戏达到“赋能”的目的,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也正是最好的以童本视角教古文的策略。
四、以“奇妙”启智
课文读到这里,显然已接近“水到渠成”。可是,为什么王戎能知道路边的李是苦李呢?儿童是最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教师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来探“奇”释“妙”,借此挑战思维,激起波澜。课堂上,学生虽然相当准确地从“反向思考”——“如果路边的李子十分香甜可口,早就被大家摘光吃了,哪里还会因果实累累而把树枝都折断了”推论出“因为没人摘,所以是苦李”,但这样的过程呈现,还可以做得更深入细致一点。首先从“反向思考”方面看,可以从如果李子香甜可口,会有怎样的遭遇入手进行发散性思维:一是野兽在晚间会争而食之;二是过路的家禽家畜,什么牛啊、羊啊,更会堂而皇之地争抢;三是道上行人众多,大家摘着吃,早就吃光了;四是当地村民更会摘着吃,即使吃不完,也会拿去卖……从而达到论据充分地完成推论:所以,这道旁李必是苦李。组织这样的课堂讨论,正是
要借助这一阅读焦点,深入展开思辨活动,以挑战大脑,实现语文实践与思维发展的同步推进。这也正是当下“课改”的指向所在:教育的目标在育人,育人的关键在育心,育心的重点在育脑。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