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练概念】
1.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盛大的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数线3.1950—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是________。打出国威和军委,提高国际地位。
4.新中国一直奉行的是________外交方针。
5.1954年召开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练能力】
1.1949年首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在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在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在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署、行的正职负责人中,党外人士14人。这说明新政府( )
A.使人民当家作主 B.得到民众广泛拥护 C.是民主联合政府 D.实行无产阶级政权
2.北京大学历史教授钱乘旦认为:“每一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建立现代化国家、法制化现代经济、建立现代社会”。中国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建立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为了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生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下列著作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据下表分析,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变化情况
项目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
收入 | 指数 华生电风扇 | 收入 | 指数 | 收入 | 指数 | 收入 | 指数 | |
农民净货币收入 | 68.5亿元 | 100.0 | 87.4亿元 | 127.6 | 111.4亿元 | 162.6 | 127.9亿元 | 186.7 |
人均净货币收入 | 14.9元 | 100.0 | 18.7元 | 125.5 | 23.6元 | 158.4 | 26.8元 | 179.8 |
性价比高的冰箱 |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 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5.1951年7月2日,周恩来给赴朝鲜谈判的代表团做出指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由此可见,抗美援朝的出发点是( )
A.冲破美国的经济封锁 B.贯彻“一边倒”的方针
C.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D.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
6.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作主,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这表明( )
A.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强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坚定地与苏联、北越站在一起,支持北越的正义要求。同时,在各方分歧难以化解,谈判面临破裂的情况下,积极同双方代表进行沟通,最终使双方分歧得到调和,并达成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这反映了新中国( )
A.践行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B.贯彻“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见习期工作总结 D.外交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8.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9.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
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10.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
C.部分产业保留私有成分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11.1953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时,并没有直接没收私营企业,而是采用注入资金、控制股权的经济手段来改组企业,扩充企业实力的做法。这一做法旨在( )
A.保证私营企业的稳定 B.增强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C.落实和平赎买的政策 D.减少企业改造的阻力
12.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二月份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
材料二 从8月7日到昨天这两个月,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边,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生产?美帝国主义在东方实行麦克阿瑟的政策,利用日本的基地,继承日本军国主义的衣钵,沿袭着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走吞并中国必先占领东北,占领东北必先占领朝鲜的老路。不过日本帝国主义是用四十多年的时间逐步进行的,而美帝国主义则要在四五年内来完成。
——摘编自周恩来《抗美援朝,保卫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半岛发生分裂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团结统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特的部分实践
1941年 |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
1945年10月23日 |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47年5月1日 |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
1949—1954年 | “民族区域自治”先后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55—1965年 | 先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阶段,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简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文件无法删除【练概念】
1.10 1 施政方针 周恩来 开国大典
2.封建土地制度 1950 法 1952
土地 生产力 工业化
3.彭德怀
4.独立自主的和平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
【练能力】
1.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党外人士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体现了新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故选C。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建立现代化国家的起点,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A项写于抗日战争时期;C项写于1956年;D项写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故选:B。
4.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它使农民获得土地,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使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排除B项;苏联援助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与农民净货币收入的变化没有太大关系,排除C项;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是指我国对农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其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抗美,是保家卫国……”,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家环境,以便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冲破美国的封锁,排除A项;“一边例”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反映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份子,应履行帮助的义务,有责任有担当,排除C项。故选D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