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六大关注”及“四点警示”
2022年高考作文“六大关注”及“四点警示”
作者:***
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6期
        名 | 师 | 介 | 绍
法定节假日2022年安排时间表
        韩延明 / 特级教师,执教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
        2022年全国高考已结束,除上海延期外,已经出炉的高考语文试卷共有7套。其中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其余3套试题分别由北京、天津、浙江自主命制。2022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围绕时代奋斗、生活哲思、文化经典展开,凸显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守正出新的整体风貌。
        一、关注立德树人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说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这句话体现在高考作文中,就是通过“作文”让考生领会如何“做人”,即“立德树人”。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继续高举“立德树人”这面大旗,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奉献,厚植家国情怀,磨砺意志品质,守正创新强素质,建功立业新时代。
        全国乙卷主要以“双奥之城”为题料,以表格数据的形式,将2008年与2022年在中国举办双奥会时体现的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作对比,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让人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
“国家的强盛”。题目引导考生回顾中国光辉璀璨的14年,真切感受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在此基础上,激励青年学子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新高考Ⅰ卷以棋设喻,试题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形象地强调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启发时代青年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力量;而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新高考Ⅱ卷的作文材料呈现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等优秀人物的伟大理想、艰辛付出与辉煌成就,以此激发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见贤思齐,青春亮剑;启发青年学子理智“选择”人生目标,努力“创造”社会价值,精心绘就“未来”锦绣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功立业。红警技巧
        浙江卷以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女飞行员徐枫灿、青年“工匠”杨杰、斩获超算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成员为题料,展现青年才俊勤奋刻苦、敬业奉献、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让考生在作文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励自己在时代洪流中勤奋而不懈怠、敬业而不懒散、创新而不守旧,让青春因担当而彰显价值,因奋斗而靓丽多彩。天津卷的核心是“烟火气”。“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从“家”的角
度描述“烟火气”,体现对个人美好生活的追求;“国泰民丰,岁月安好”从“国”的角度描述“烟火气”,体现对国家强盛安泰的追求。“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点明对待“烟火气”应有的态度。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动态与国计民生,学会珍惜和守护,乐于奉献与担当。
        二、关注时政热点
        回顾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对时政热点、重大事件的关注成为常态,有关国家大事类的宏大话题频频出现在作文题料中。这一命题方向充分体现了语文考试的育人功能,意在引导考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具有大眼光、大格局、大情怀、大境界。2022年高考作文试题继续秉持这一命题方向,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创新强国战略等主题材料纷纷进入命题视野。
        全国乙卷以“北京:双奥之城”为核心内容,以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引子,在对2008年奥运会、残运会与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比赛成绩进行比较之后,又依次对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逐一比对,充分体现了中国跨越式发展成就。全国乙卷以此命题,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它符合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也符合考生的心理预期,进一步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预料之外,这道命题材料不是单纯地就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设题,而是以此为中心发散延伸,涵盖了五大方面的内容,可谓高起点、大格局、大手笔,有效地避免了押题和宿构。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紧扣特殊时间节点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背景,以“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为载体,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从概括到具体,引导考生思考新时代的“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思考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與发展,思考大胆创新的“理想和精神”。材料将重大历史事件与青年成长融为一体,让考生认识到中国需要红传统也需要蓝未来,有志青年应无愧于历史,无悔于当代,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学习当代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创造和创新之路上展露才华,建立奇功,共创美好未来。
        北京卷作文第2题围绕时事热点——疫情设计题目,要求考生以“在线”为题,叙写自己“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浙江卷则瞄准创新强国战略,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三、关注传统文化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对经典与传统的重视,着力凸显文化强国的价值导向,文化气息浓厚,文化自信的体现十分明显。
        全国甲卷的题料化用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情节。很明显,题目“拿经典名著说事”,借助命题,既让考生重温经典,感受传统文化之妙,又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命题用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点亮新时代,别出心裁而又曲径通幽。
        北京卷作文第1题从先秦文学《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谈起,引导考生思考现代人在学习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与古人的异同之处,以“学习今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学不可以已”是荀子的观点,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止。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改造自然,改变世界。以古典名句为切入口命题,目的就是借助高考作文这一契机,提醒考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积蓄能量,并将之发扬光大。
        四、关注现实生活
体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别关注现实生活,题料大多涉及考生熟悉的情境或场景。从生活中攫取命题素材,显现出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以围棋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命题,生活味儿十足。古代教育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倡导君子应有八雅: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琴棋书画犹如油盐酱醋,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高考Ⅰ卷以围棋做题料,又对“三手”作了简明的诠释,让考生明白: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思考生活,才是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让人受益无穷。
        浙江卷作文题地域彩浓厚,叙说的是浙江省内的人和事,如人才强省工程、新时代的浙江青年才俊、实验室优秀团队。这道命题通过写作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养成热爱社会生活、思考人生真谛的行为习惯。
        北京卷作文第2题要求考生写自己“在线”的某些经历、见闻和感受,让考生真正的有话可说。题目的情境与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和学科特点密切贴合,非常贴心。
        五、关注核心素养电信员工工作总结
        历览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从2017年全国Ⅰ卷的“中国关键词”、全国Ⅱ卷的“文化名句化育后世”到2021年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全国乙卷的“理想、方法、路径、行动的启示”、新高考Ⅱ卷的“写人与做人”,无不与“核心素养”密切接轨。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继续加大对“核心素养”挖掘与渗透的力度,与“立德树人”一起成为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双璧”。
        新高考Ⅰ卷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类比,给考生诸多启迪: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打好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非常重要,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基础是创造的前提,倘若基础不牢固,就会沦为不断受挫、难以成事的“俗手”;只有奠定好基础并不断进取、大胆创新,让自己努力成为高手、妙手,才能收获别样的精彩人生。这些启迪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等无缝衔接,水融。新高考Ⅱ卷以“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事迹为题料,强调青年必须具备使命担当、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科学家的“致力于科技攻关”,摄影家的“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的“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分别对应了“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实践创新”“健全人格”等内涵。
        浙江卷列举杰出个人与优秀团体努力“开拓创新”的事例,比如徐枫灿的刻苦训练、勇于挑战;杨杰的不甘平凡、精于实践;之江实验室研究团队的不畏艰难、通力协作,表现时代青年守正创新、努力拼搏等意志品质,题目蕴含的要旨都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呈现。
        六、关注综合能力
        语文考试不仅考查如何用词、如何造句、如何解答几道试题的能力,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高考作文尤其如此。
        全国甲卷“大观园匾额题名”一题,体现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第一,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目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以此促进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既要开阔视野,由课内到课外,又要做到“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有广度,有深度;既要熟悉故事情节,又要理解其中的含义主旨。第二,考查精准解读能力。譬如,考生很容易从材料中读出“创新”这一关键词,若只肯定“创新”而否定其余,则会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违背题意。结合提示语可知,三种题名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艺术效果不同而已,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如此精准解读,才能精准立意,契合材料题旨,符合命题意图。同时,提示语“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暗示考生不能就事论事,要生发联
想,务求立意有深度。第三,考查思辨分析能力。要厘清三种题名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各有其理,各有所长。审题立意谨防断章取义,误解命题意图;分析论证务必三方兼顾,体现思辨彩。
        新高考Ⅰ卷要求谈谈“本手、妙手、俗手”对“我们”的启示,一定要辨识清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严防走极端。只肯定“本手”,容易墨守成规,难有长进;只肯定“妙手”,容易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只有甘做“本手”,争当“妙手”,才能远离“俗手”,成为“高手”。写作本题,如果不重视逻辑思辨,就会曲解题意,陷入误区。
        另外,从形式上看,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包含了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主题作文、命题作文等;从文体上看,既有“文体不限”,也有限定议论文或记叙文。形式和文体百花齐放,全面、综合考查考生的应对能力、写作能力与知识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特点。
翡翠和玉怎么区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