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鲁迅作品
重温鲁迅作品
中文摘要:曾经,不论接触过的书籍还是人物,鲁迅,给我少年时代的印象与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当物质生活充斥整个时代,浮躁变得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作出深刻的反思。于是,本文将从鲁迅的少年时代,中年的文学创作奋斗经历,以及晚年的点滴生活记录中,试图读出他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反思的一些地方。
关键词:鲁迅 思想 文章 民族性
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没有谁像鲁迅这样给后世造成这样大的影响,留下这么多的话题。然而鲁迅又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
(一)对于鲁迅的研究现状的概述
鲁迅深刻而由长远的启示着民族的自省,而且不断地被看成精神超越的资源,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动荡和变迁,鲁迅在其中起到可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他一方面被当成一个经典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成为当代思想者队伍中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存在,而且是一个
榜样,一个导师。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大众品赏层次,都是鲁迅意识的生长点,至于那些将鲁迅逐出教科书的实例,以及一些反面的言论,都抵挡不住鲁迅其人及思想对于现代国人精神世界的武装与升华。
    在这个物质世界日益丰盛的年代,学术研究相对冷落的局面中,鲁迅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数量和质量上却是其他研究所不曾有过的。一方面有老一辈研究者继续的奋战,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参与其中,他们除了从传统的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外,更从文化学、心理学、艺术学、语言学等等角度进行研究,对鲁迅的创作心理、个性心理、人格意识、文化心态、生命意识、情爱观、复仇观、趣味观等等进行探讨,力求写出作为普通人的鲁迅的复杂心态,特别是对过去较少触及的鲁迅的痛苦、忧患、孤独感、荒原感等做出阐述,使鲁迅的形象更趋向逼真和丰满。
    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方面,当前多的是细读和重释,更重视对鲁迅原著文本的发掘。也又从与鲁迅相关联的一些人物视角切入,丰富和补充其内涵。近来除了研究鲁迅与一些著名人士的关系外,还扩大和深入到鲁迅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间的交往。
    鲁迅藏品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鲁迅遗留下的手稿、书稿、藏书、拓片、画像、木刻
、印章、艺术品等等,都是宝贵的文物,对这些珍品进行整理、研究、出版,也是刻不容缓的事,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例如在木刻艺术方面,他搜集并印发中国近代印刻,介绍外国进步作家的版画,鼓励青年艺术家,传承并发展中国的艺术。
    海外鲁迅研究有了明显变化,过去由于政治偏见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在逐渐化解。当前鲁迅研究领域中有一些引起争议、形成新闻热点的问题。一位逝世已经60年之久的作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淡化,相反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也是鲁迅的魅力所在。
    对于鲁迅思想核心的阐释。“人学”思想:王得后的《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中,首次提出鲁迅独特的思想是“立人”,并且对鲁迅的“立人”思想予以了系统、独到的阐释。以后,鲁迅研究的前沿学者实际上都在继续从事着这一工作。而到1997年底召开的“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上,这一工作的宗旨就完全明确化了。人学思想的哲学阐释 20经典伤感歌曲世纪末时,鲁迅研究又取得了一项异常重要的成果,这就是王乾坤著的《鲁迅的生命哲学》,沿着鲁迅人学思想研究的线索继续深化和升华的结晶,是鲁迅人学思想的哲学阐释,是鲁迅研究学术史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的最新的一环。  
    qq三国推举孝廉鲁迅研究界的学术史意识是很强的,早在80年代出现了袁良骏的《鲁迅研究史》等学术
史著作,世纪末的最后两年间又有鲁迅研究学术史专著问世。
所以,鲁迅的文本不仅是一种历史,更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国人将近一个世纪的对鲁迅文本的解读,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记录着百年深刻的精神精髓。这个传统已经并且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每一步。
(二)从作品中看鲁迅思想的形成
在读过的书籍中,有一些文字一直记忆犹新,而这些文章后面所隐藏的故事,或许对鲁迅个人及其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鲁迅的自传里说,避难的地方有人说他是“乞食者”。回家以后,本家们因同族中的事情立了一个议单。这时候父亲避难未回,本家就带着专制的态度叫鲁迅签字。鲁迅觉得这些语言及举动对他是很大的压迫和侮辱没事鲁迅感觉到有许多上层分子都是压迫他的,农工们最可以做朋友。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在那里与同伴,
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同时,鲁迅祖父有他的一套教育思想,和当时人的很不一致。他主张先读《鉴略》,他以为首先应该有一些历史的基础的知识,不赞同一般通行的先读《百家姓》或《千字文》,他以为多识一些字便可以读《西游记》,接下来读《诗经》等等。鲁迅随并不以祖父生平的一切行动都对,但思想中比较民主的部分,不能不受一点影响。母亲又是从农村来的,丝毫不占有瞧不起农民等劳动者思想习惯,当然也给鲁迅很大的影响。
鲁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一点,是终生的创作。他在青年留学期间,即致力于过去民族性的检讨和追求将来这种艰巨的工作了,从此揭发病根毫无顾忌。因为他爱民族越加的深厚,所以观察越加精密,而暴露症结也越加详尽,毫不留情。他的弃医从文,不做成一名诊治肉体诸病的医师,却做成了一位针砭时弊的民族性的革命家、思想家。其文中文字,值得我们反思。他写到: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直视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折射在仙台上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碎影。但如看见野史和杂
记,可更容易乐了然了,......(《华盖集.忽然想到》)
他有劝人要正视社会的各方面,勿害怕,勿遮盖,有云: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个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懦,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者,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坟.论睁了眼看》)
鲁迅的小说与散文别具一格,他从小喜欢“杂览”,读野史最多,受影响亦最深,在书本里得来的知识之上,又加之亲自从社会里得来的经验,结果便看见了一个充满苦痛与黑暗的人生,让他通过艺术的角度发掘出来,就是那些作品。
对于他的晚年,除了文章就是疾病,其终生斗争的精神节奏始终未变。他本身拿文学当武器,和一切恶势力斗争。可是他时常感慨与文学力量的薄弱,不切实,他希望文学从实生活中产生出来,所以对人谈到的这问题,他就说:“文学以后不能算他职业。——教书吃饭例外,专门学者例外———科学家......无论什么人,于自己职业之外,对文学有趣味,工作剩下来的时光,把从实际的来的写出来,个人经验不同,表现的当然五花八门。可是向
来一般人对于科学、算学......不愿意努力的,都投向文学这一条路来,或美学上来,这是很不对的。不过这情形是畸形的。而近来女工,劳动者,每一篇文章出来,容易引人注意,因为她们的生活充实,自然有一种力量存在着。”
在鲁迅生前和身后,由他引发的论战和思想交锋,从未停止,一直延续到今天。在鲁迅的遗产中,不仅有对文明社会的渴望,也有对现代社会低俗的价值观的质疑;不仅有对传统的反省和抵抗,也有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谐和性的抨击。他对民族觉醒的思考与救助,倾其心智,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国民精神世界的觉醒,在后现实主义时代,更多的表现是赤裸裸的物质追求;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相对于我国日益繁荣的物质世界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对鲁迅的几点思考
鲁迅在被接受的同时,被功利化、政治化等所造成的扭曲与偏见是一个值得谈到的问题,因为这将影响到大众对鲁迅思想的直接的感受与认识。有人崇拜他,有人谩骂他,有人诋毁他,有人利用他,各种人以各自的立场来解读他。但自鲁迅逝世到今天,对他的评价和研究的规模之大,也足以说明了鲁迅的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地存在。鲁迅
用他的犀利的文笔,揭示了现代社会一系列隐患:非人性、奴性、罪恶、苦难、背叛,......,他的存在成为人们反省的基础。鲁迅在当今世界中不仅没有隐没,相反,却日益清晰的凸显出不朽的价值。我们时时会感到鲁迅思想存在的现实意义。
对于所涉猎过的有关鲁迅的文章,从中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爱国爱民的情怀。不论是长时间的与反面势力的抗衡,还是从笔下所塑造出来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能说明这一点。例如所刻画的阿Q、孔乙己等核心人物,一方面以犀利的文字揭露民族性丑陋之处,以警示国人,从愚昧中清醒,从民族衰落中崛起;另一方面,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充分地表达,从很多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对他毕生的影响,比如家道衰落、旅日求学时候、国内军阀分裂的现实等等事实,让他更加清醒而深刻的去反省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以求从思想领域彻底的改变这个民族,拯救这个民族。
在学生生涯所接触的有关鲁迅的文章,更多的是运用于爱国教育的教材,其严肃性不言而喻,然而这一点却让我们更多的年轻人对他产生了偏见与陌生感。但翻阅一些原始的资料,以及有关他的生活写真,我们会更贴切的发现一个活在现实中的鲁迅,他同样省吃俭用,同样在课堂上开玩笑,同样有自己的爱情故事,更同样平易近人,关心青年一代,并
十分喜欢小孩子。也许让年少一代更多的了解有关鲁迅的生活事迹,会让他们更加容易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对鲁迅的政治化,掩饰不住他曾经所流露出来的对年青一代的关注与关心,我想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我们思念与学习他的文章、思想的一个重要原由。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有一个人冲进门来,嚎啕大哭,其悲怆之情无语言表,那人就是萧军,而这人就是鲁迅生前一直所关心的大量青年之一,小到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大到对他们的文学的指导、思想的树立,其影响相当深远,也许这一点也恰恰表现出了他对优秀青年的渴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的期冀。
从开始执笔担当民族自救,到去世前一刻,他始终与恶势力相抗衡,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论是鲁迅的文章,鲁迅的为人,还是鲁迅的故事,总是那么的深沉而又深刻;每一种观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细细的去品味,去深思;而更多的,我想应该是如何感受并接受其中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并运用于生活,不断的传播。而这也许是本文所要重温鲁迅先生故事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周建人.年少沧桑.混动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06
2、许寿堂.挚友的怀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06
失业补助金网上怎么申请3、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06
4、许广平.鲁迅回忆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07
5、王世家 止庵.鲁迅全集.人民出版社.2009.07
6、朱晓进 杨洪承 唐纪如.鲁迅研究.中华书局.2011.08
7、曹禧修.鲁迅小说诗学结构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8、状态谭德晶.鲁迅小说与国民性问题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王富仁.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复习资料浙江在线.2006.08
10、王富仁.鲁迅与中国文化(四).鲁迅研究月刊.2011.05
11、林非.鲁迅和中国文化(文学类)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0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