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相关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2.环境质量:
3.替代性(同类旅游目的地间):
4.可达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
二、填空题
1.地理环境的 性和 性与人们各自居住环境的
性和 性,召唤着不同地域人们出游的愿望; 、
、 ,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 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 背景。
3. 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它包括 、 、 、 、
以及 、 、 、 、 、
、 、 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
4.现代世界根据不同文化的地域发育过程和特征可分为五大文化圈,即 文化圈(又称 文化)、 文化圈(又称 文化或 文化)、 文化圈(又称 文化)、 文化圈(又称 的文化)、太平洋岛上的 文化圈(又称 的文化)。
5.我们称处于同一文化圈内的所有地区为 ,不同文化圈的地区为 。
6.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 、 ,体现在 和 两个方面。
7.促使旅游客流形成的力来自于 与 的空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产生于以下三种原因: 、 、
。
8.中国的近现代旅游业萌生于20世纪20年代,比西方国家晚半个多世纪,然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形成三股日益强大的旅游客流:即 旅游客流、 旅游客流、 旅游客流。
9.从海外客源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看,长期以来,中国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了以 为中心,以 为两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15个主要客源国。
10.海外旅游客流入境口岸比较集中,主要以 、 、
三大空港入境。
三、选择题
1. 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A.自然地理背景 B.文化地理背景
C.经济地理背景 D.环境质量背景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旅游者的产生不是简单的随机现象,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
2.没有任何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完全相同的。( )
3.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对人们的心理引力越强。( )
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 )
5.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 )一件烦心事作文400字四年级
6.文化地理环境的时空差异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其内涵的丰富性、差异性也远胜于自然地理环境。( )
7.历史越悠久、文化影响力越强、内容与形式越丰富、审美特越突出的文化景观,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 )
好莱坞科幻大片排行榜
8.经济条件是旅游者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经济越发达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 )
9.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
10.两地间的互补性越强,形成旅游客流的动力就越大。( )
11.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反映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竞争,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中合理分流客源、避免盲目开发提供参考。( )
12.可达性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
13.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以近地短程旅游为主,中程次之,远程长线较少。( )
五、简答题
1.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
2.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海外客源的地域结构特点。
3.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流方向。
4.试分析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5.试分析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6.试分析我国国内旅游的客流方向与流程。
7.试分析我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第四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相关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
2.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
3.替代性(同类旅游目的地间):是指当游客在A与B之间移动时,A与B之间介入另一个
与B性质相同或类似的旅游目的地C,C地就可能全部或部分替代B与A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从而使AB之间的旅游流被AC所替代或分流的现象。
4.可达性(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是指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要有通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目的地具备适宜的接待条件,不存在游客进入的自然的或人为的障碍因素。
二、填空题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们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召唤着不同地域人们出游的愿望;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需要精神层面的提升,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背景、文化地理背景、经济地理背景、环境质量背景。
3.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它包括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以及聚落、建筑、园林、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民俗风情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
4.现代世界根据不同文化的地域发育过程和特征可分为五大文化圈,即欧洲文化圈(又称西方文化)、东亚文化圈(又称东方文化或儒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圈(又称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圈(又称发展缓慢的文化)、太平洋岛上的土著文化圈(又称联系松散的文化)。
5.我们称处于同一文化圈内的所有地区为同质文化区,不同文化圈的地区为异质文化区。
6.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状态的变化程度,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
7.促使旅游客流形成的力来自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产生于以下三种原因:互补性、替代性、可达性。
8.中国的近现代旅游业萌生于20世纪20年代,比西方国家晚半个多世纪,然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形成三股日益强大的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客流、出境旅游客流。书信的正确格式
9.从海外客源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看,长期以来,中国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亚
洲周边国家为中心,以欧美等传统客源市场为两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15个主要客源国。
10.海外旅游客流入境口岸比较集中,主要以广州、北京、上海三大空港入境。
三、选择题
1. A 是激发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A.自然地理背景 B.文化地理背景
C.经济地理背景 D.环境质量背景
四、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旅游者的产生不是简单的随机现象,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2.没有任何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完全相同的。(√)
3.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对人们的心理引力越强。(√)
过年高速免费时间2022最新通知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
5.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必然具有历史的延续与地域的分异两重性。(√)
6.文化地理环境的时空差异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其内涵的丰富性、差异性也远胜于自然地理环境。(√)
7.历史越悠久、文化影响力越强、内容与形式越丰富、审美特越突出的文化景观,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
8.经济条件是旅游者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经济越发达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
9.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10.两地间的互补性越强,形成旅游客流的动力就越大。(√)
11.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反映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竞争,
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中合理分流客源、避免盲目开发提供参考。(√)
12.可达性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13.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以近地短程旅游为主,中程次之,远程长线较少。(√)
五、简答题
1.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
电脑为啥自动关机答:从海外客源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看,长期以来,中国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中心,以欧美等传统客源市场为两翼的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15个主要客源国,分别是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集中在亚、欧、北美三大洲。
2.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海外客源的地域结构特点。
答:(1)以周边国家和地区占绝对优势;
(2)以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占绝对优势;
咏柳 古诗(3)以传统联系较多的国家占优势。
3.试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客流方向。
答:海外游客入境后的流向主要有五类地区:
(1)到侨乡探亲以及到东南沿海地区往来经商的港、澳同胞,主要流向邻近港澳台地区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和泉州、中山等传统侨乡,这些城市既是口岸城市,又是新兴或传统的旅游城市。
(2)传统的热点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全国三大代表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为海外客流最集中的地区。
(3)以自然风光和文化胜迹为主的我国著名的一批传统的及新推出的旅游胜地,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主体,如杭州西湖、桂林山水、苏州园林、西安古墓、长江三峡、丝绸之路、五岳名山、武陵源、九寨沟等。
(4)各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海外客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方,主要包括:华东的南京,华北的天津,华中的武汉、长沙、郑州,西南的重庆和成都,东北的沈阳等城市。
(5)内陆边疆省区的口岸城市游客流入量也很大,如黑龙江黑河、绥芬河,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吉林集安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