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预测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地点和方式
来源:齐鲁⽹我来说说复制链接2014-04-04 15:53
如何准确预测⼀个⼈的死亡时间、地点和⽅式
烹尸
如何准确预测⼀个⼈的死亡时间、地点和⽅式
[提要]《黄帝的咒语》是呼延云最新创作的⼀部侦探⼩说,原名叫《断死师》。断死师是中国最古⽼最吊诡的职业之⼀,可以准确预测⼀个⼈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和死亡⽅式,顶级的⾼⼿(如⼩说中的段⽯碑)...
如何准确预测⼀个⼈的死亡时间、地点和⽅式
————《黄帝的咒语》书评
张伟
  494。
  《黄帝内经》中⼀共提过494次“死”字。
  《⼤话西游》⾥有这么句台词,菩提⽼祖对⾄尊宝说“你昏倒的时候叫了晶晶这个名字98次,还有个叫紫霞的你叫了784次……784次,这个⼈⼀定⽋你很多钱。”
  同理,提了494次“死”字的《黄帝内经》,对死亡也有独特的见解和精深的研究。
  《黄帝的咒语》是呼延云最新创作的⼀部侦探⼩说,原名叫《断死师》。断死师是中国最古⽼最吊诡的职业之⼀,可以准确预测⼀个⼈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和死亡⽅式,顶级的⾼⼿(如⼩说中的段⽯碑)甚⾄可以⽤咒语瞬间毙⼈性命,⽽这⼀职业的起源,就是在《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的⼀问⼀答,提出断死的⽅法和要诀。
  《黄帝内经》被称之为医经之祖,是⼀部令许多中国⼈⼀听就膝盖发软的医学巨著。现在的研究基本可以认定,这本煌煌数百万字的作者肯定不是黄帝或者某⼀两个⼈,⽽是从战国初期到东汉年间的⼀部医学论⽂集,其中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62篇,讲预防讲保健讲⽣理讲病理讲病症讲
针灸,堪称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
非主流个性符号
  注意,是基础,⽽不是巅峰,很多崇古意识特别强烈的中国⼈搞颠倒了,把《黄帝内经》当成最⾼法庭。⼀旦⽣病,尤其是疑难杂症,三甲医院不去,主任医师不信,到⽹上买⼀本⽩话翻译版的《黄帝内经》,翻来复去秘⽅,然后对照⼈体经络图,拿着⼤头针在⾃⼰⾝上乱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黄帝内经》中有多处讲到“死”,通过阐述诊断“死”的⽅法,推断出五脏发病死亡的规律,从⽽预测死亡和死亡的时间。
  很多⼈以为,“断死”⼀定是中医的“⽆上秘传⼼法”,其实不然,《素问·疏五过论》说“死⽇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死⽇,亦为粗⼯”。就是说在当时,预测死亡时间对医⽣⽽⾔属于基本技能,即使“粗⼯”也能做。
  当然,说是“粗⼯”,其实需要下不少精细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天⼈相应为法则,以四时阴阳、五⾏⽣克,运⽓理论为指导,⾊、脉、症诸诊参合”……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彻底晕菜了?别急,下⾯尽量⽤简单通俗的语⾔给你讲明⽩。
美国恐怖片大全  《黄帝内经》⾥的断死之术主要有如下四种⽅法:
  1、阴阳断死
  四时阴阳是⾃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其者昌,逆其者亡。阳⽓旺盛时⼈体状态最佳,病好得快,⽐如⽩昼和春夏季;阴⽓最盛时病情容易转危,如夜晚与秋冬季。
  中国古代以⼗天⼲即甲、⼄、丙、丁、戊、⼰、庚、⾟、壬、癸记⽇。不同天⽇的阴阳消长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脏腑之⽓,从⽽对五脏发⽣的疾病产⽣相应影响,所以,《黄帝内经》根据四时变化和脏腑阴阳预测疾病的种类,如“春伤于风,邪⽓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更伤五藏。”
  阴阳断死的具体⽅法之⼀,就是看四时脉象是不是“对路”。
  中医对脉象有⾮常唯美的阐释:
  春季阳⽓初⽣,脉象要如圆规所划弧线;
  夏季阳⽓旺盛,脉象要洪⼤⽅正;
  秋季阳⽓下降,脉象如秤杆轻轻漂浮;
  冬季阳⽓深藏,阳⽓要如秤砣⼀般沉下。
  如果脉象不对路,⽐如⼀个重病号,春光明媚时出现秋季才会有的浮脉,就不是什么好事。
  2、五⾏相克断死。
  《素问·脏⽓法时论》说:“五⾏者,⾦⽊⽔⽕⼟也,更贵更贱,以知⽣死,以决成败,⽽定五脏之⽓,间甚之时,死⽣之期也。”就是说根据五⾏之⽓和时令⽓候的衰旺变化,测知疾病的吉凶以及死⽣的⽇期。
  五⾏相克这件事,说起来⾮常的复杂,往往会让⼈⼀头雾⽔。
  ⾸先,我们要把⼀年分成五季……没错,不是四季⽽是五季,与五⾏相对应:春属⽊,夏属⽕,秋属⾦,冬属⽔--还有⼀个是长夏,在夏与秋之间,属⼟。
包头购物  然后,我们再把五脏的属性说⼀下:肝属⽊,⼼属⽕,脾属⼟,肺属⾦,肾属⽔。
  你玩⼉过连连看吧,连连看是把相同的图标连起来消除,五⾏相克就是把相克的属性连起来做消除。
  ⽐如:⾦克⽊,所以肝病患者在属⾦的秋季最危险;⽔克⽕,所以⼼脏病患者在属⽔的冬季最危险;⽊克⼟,所以脾病患者在属⽊的春季最危险,⽕克⾦,所以肺病患者在属⽕的夏季最危险;⼟克⽔,所以肾病患者在属⼟的长夏时节最危险。
  3、望诊断死
  下⾯来说说第三种,就是通过望诊断死。这也是在《黄帝的咒语》中,段⽯碑教给黄静风断死的主要⽅法。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众所周知,⼀个⼈⾯部的光泽,是脏腑精⽓外荣的表现,《黄帝内经》认为,通过⾯⾊的泽夭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灵枢·邪客》中就指出:“因视⽬之五⾊,以知五脏⽽决死⽣。”
  ⼤致来说,望诊断死的⽅法包括以下三种,第⼀是观神:出现感觉失常以及情志改变,若不及时,死期以年预测,⽽出现神志异常时,死期以季节计。第⼆是观形:体态出现严重活动不利时,死期以季节计,⽽出现极度消瘦、严重乏⼒时,死期以⽉计。第三是观⾊:⾊夭⽆泽,死期以季节计,不百⽇则死。
  通过望诊来断死,毫⽆疑问是断死最常⽤的办法,但也最考验⼀个⼈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单单说看颜⾯这⼀项吧,别以为记住⼏个⾯部特征,⽐如眼圈发⿊是没睡好觉,“⼥⼈颧⾻⾼克夫不⽤⼑”就⾏了,更不能总想着依赖《断死诀》,⼤街上⾛着⾛着,对⾯来了个⼤脑壳两腿特粗短胳膊⼩⼿的,赶紧拿出《断死诀》噼⾥啪啦⼀翻:远看像恐龙,近看像恐龙,仔细看⼀看,竟是真恐龙……那⾮要了命不可!
  真正的断死师,必须牢牢记住中医典籍对所有重⼤疾病和死亡征兆的描述,⼀眼定⽣死!
  我们以看颜⾯为例,稍微体验⼀下成为断死师的不易。
  ⾸先,你得按照颜⾯的上下左右中央与五⾏⽅位的相应关系配属五脏,就单单⼀个热病吧,《素问·刺热论》就曾经讲过“肝热病者,左颊先⾚;⼼热病者,颜先⾚;脾热病者,⿐先⾚;肺热病者,右颊先⾚,肾热病者,颐先⾚。”
  接下来,你要学会以明堂(⿐⼦)为中⼼,把⼀张脸划分成若⼲区域,《灵枢·五⾊篇》讲得⼗分详细,有兴趣者可以⾃⾏参考学习--如果不能在3⼩时以内完成1000张拼图者建议放弃。
  然后,你还要记住五官对应五脏,《灵枢·五阅五使》中就提出“肺病者,喘息⿐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病者,⾆卷短,颧⾚;肾病者,颧与颜⿊。”
  接下来,你就要了解许许多多⾯⾊与疾病的关系,⽐如病性的寒热“⾊黄、⾚,病性属热;⾊⽩、青、⿊,病性属寒”,还有病邪的性质“⾊黄⾚主风邪为病,⾊青⿊主痛,⾊黄⽽⾼润则为脓,⾊⾚甚则病在⾎”,还有⽓⾎的盛衰“⾊⿊,则多⾎少⽓”……
  学到这⾥,恭喜你,你终于翻开《断死师速成教材》的正⽂部分了。下⾯,你要像挑战“最强⼤脑”⼀样,记住这些“断死”的要点:
  “⾚⾊出两颧,⼤如拇指者,病虽⼩愈,必卒死。”
  讲解:⾚⾊是⼼的颜⾊,两颧则是肝腑之位,两颧见⾚⾊,是⼼⽕犯肝肺之位,⽕克⾦,难逃⼀死。
  “⿊⾊处于庭,⼤如拇指,必不病⽽卒死。”
  讲解:“庭”指前额,前额是⼼的位置,⿊⾊是肾⾊,天庭见⿊,为⽔克⽕,⿊⾊⼜⼤如拇指,实在是⼤凶之⾊!
  类似的“断死要点”还有⽆数,有兴趣者可以从国家图书馆借阅⼀本《断死诀》(张其锽著),与《黄帝内经》对照查看,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有关部门的特批,《断死诀》⼀书,国家图书馆不予外借,能不能读到,这就只能看诸位的造化了。
  4、脉诊断死
  脉诊在断死中运⽤较难,毕竟,现实中不可能有温实初跪在地上把脉之后说:“恭喜华妃娘娘,您看不见明天早晨的太阳了。”
  但是要求得最精准的断死,脉诊是必不可少的。
  《黄帝内经》中指出:正常⼈脉象脉率为⼀呼⼀吸之间,脉动五⾄六次,三部九候脉⼀致,脉与四时相应,强调脉有胃⽓。
  反此则病,甚⾄死亡。
  这⾥摘录⼀段《素问·平⼈⽓象论》中的⽂字:
  “⼈⼀呼脉⼀动,⼀吸脉⼀动,⽈少⽓。⼈⼀呼脉三动,⼀吸脉三动⽽躁,尺热⽈病温,尺不热脉滑⽈病风,脉涩⽈痹。⼈⼀呼脉四动以上⽈死,脉绝不⾄⽈死,乍疏乍数,⽈死。”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当脉象极数,⼀呼脉动四次以上,是阳邪盛⽽阴精枯竭的反映;脉搏中断,绝⽽不再来,是正⽓衰竭的反映;脉搏忽快忽慢,⼗分混乱,是体内阴阳⽓⾎衰败紊乱的反映。出现这些脉象,可以称之为死脉。
  不过,《黄帝内经》中谈到根据脉率预测死亡,但并未详谈死亡时间,⽽后代的断死师们则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了阐明。如《千⾦要⽅》中就提到:“脉⼀动⼀⽌,⼆⽇死。脉⼆动⼀⽌,三⽇死。脉三动⼀⽌,四⽇死……脉⼗动⼀⽌,⽴春死。脉⼗⼀动⼀⽌,⽴夏死。脉⼗⼆动、⼗三动⼀⽌,⽴秋死。脉⼗四动、⼗五动⼀⽌,⽴冬死。”
  说完了上⾯四种断死之术,你可能会问,哪⼀种最好⽤呢?《黄帝内经》强调,断死之道在于各种诊法参合使⽤,全⾯观察。《黄帝的咒语》⼀书中所写的主要是望诊断死,⽽在实际操作中,单纯采⽤这种断死之术做出的结论并不靠谱,段⽯碑之所以能做到“每断必死”,是因为他采⽤了其他的“秘术”。
  这⾥举⼀个例⼦给⼤家说明。
  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断死师⾮常多,⽐如扁鹊、华佗、李虚中、叶天⼠等等,呼延云在《黄帝的咒语》⼀书中都有所提及,但是他故意漏掉了⼀个⼈没有写,⽽这个⼈堪称断死师中的顶级⾼⼿,他就是汉代名医淳于意。
  《史记》之中有⼀篇叫《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不⽤说了,“仓公”就是指淳于意,可见淳于意的医术之⾼。这篇列传中收录了淳于意的25个医案,其中绝⼤部分都是“断死”的记录。
  个中就有这么个故事:齐国有个中郎得了病,淳于意诊脉后,告诉他说:“肺脏受伤,医药罔效,你会在⼗天后的丁亥⽇尿⾎⽽死。”过了⼗⼀天,中郎尿⾎⽽死。淳于意之所以能精确断死,是因切他的脉时,感觉肺阴脉脉象来得浮散,好像从⼏条脉道⽽来,⼜不⼀致。同时⼜望诊发现这个中郎脸⾊⾚红,是⼼脉压肺脉的表现。⽽判断他会尿⾎,是因为诊脉的理论上说:“这种病⼈,喜欢安静的就会⽓⾎下⾏⽽死,好动的就会⽓⾎上逆⽽死。”这个中郎喜欢安静,不急躁,所以⾎就会从下排泄⽽出。⾄于得出死期在“⼗天后的丁亥⽇”,则是依据阴阳五⾏推断出来的。
  看见没有,淳于意的这⼀断死,是将上述四种断死之道结合起来做出的,所以才能如此精准。
  好多⼈不知道淳于意,是因为他的名⽓虽⼤,但他有个⽐他名⽓⼤上⼀万倍的⼥⼉--缇萦。
  “缇萦救⽗”的故事,想必读者⼤多知道。淳于意被⼈诬告,抓捕赴京,按律要砍⼿或断脚,临⾏前淳于意看着五个⼥⼉说:“可惜我没有⼉⼦,遇到危难没有能帮上忙的⼈。”⼩⼥⼉缇萦⼀听怒了,千⾥迢迢跟着⽼爸⼀起到了长安,给汉⽂帝发私信:“我⽼爸是个好官,你砍他⼿脚,今后不能复原,让⼈怎么改过⾃新?有本事你冲我来,甭跟我⽼爸过不去。”汉⽂帝接到⼥汉⼦来信,⼗动然不拒,不仅放了淳于意,还彻底废除了⾁刑。
  也许你会问,淳于意这么强⼤,为什么你在《黄帝的咒语》中只字不提呢?其实,这本侦探⼩说留下了许多的悬念,这个谜的谜底也只能将来再揭晓了。
  必须要告诉读者的是,切不可以为熟读《黄帝内经》,或者将《断死诀》倒背如流,就可以当⼀个断死师了。断死师这⼀职业,之所以到了民国就逐渐没落,核⼼原因就是随着西⽅医学的进⼊,对疾病的预后有了更加精确、更加⽅便的测量⽅法和⼿段。⽐如望诊对⼈体内部疾病的感知,肯定不如B超;通过摸脉来检查⼼率,早已被数字式的脉搏计数装置取代,这种装置通过测量⽪下⽑细⾎管的搏动来检测⼼率,⼜准确⼜⽅便;⾄于阴阳五⾏学说,由于其中有不少“哲学对医学的⼊侵,先验对实证的⼲扰,冥想对观察的蔑视”,其⽂化意义早已超过了实⽤价值,就算是真正的“断死”,相信任何⼀个正规医学院校的毕业⽣,都能借助科学仪器做出相当正确的推断。
  所以,断死师的故事依然可以讲,断死之道则学不学两可。今天翻阅《黄帝内经》,真正令⼈感动
的,不仅仅是两千年前的中国⼈在⽣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领域所达到的惊⼈⾼度,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祖先对待“死亡”时的坦荡与豁达,并没有后世的⼈们那么多忌讳,既没有设置关键字屏蔽,也没有动辄被河蟹或封号,⽽是只把它当成⽣命中的⼀个正常现象来研究和探讨--⼀个⽆畏死亡的民族,才能焕发出蓬勃的⽣机。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