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课例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课例研究
关于元旦的短信摘 要:用时政来设置情景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方式、重要载体。践行时政学习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处,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能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因此,采用“两会”时政热点创设教学课例,巧妙引导学生学习时政,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政:课例研究
一、追根溯源,把握政治认同目标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科,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政治认同”素养,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方向,认识相关的政治现象,培育价值取向,强化政治认同,增进关心国家的兴趣和情感。
八年级的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及独立性强,但是对事物的认识较片面,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部分学生十分关心国家发展,但存在片面认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政
治现象,他们开始刨根问底,琢磨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因此以《两会特播:春天里,向未来》践行时政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
二、巧设环节,融入时政素材教学
(一)教学结构:主题活动解困惑
(二)教学设计:教育价值是归宿
表1《两会特播:春天里,向未来》教学设计
深模式怎么设置束手无策的反义词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通过介绍视频,使学生了解两会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形式:“两会特播:春天里,向未来”。
创设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进入课堂状态。
二、
两会知多少
活动一:两会科普
通过生活化的事例,巧设问题串,通过“两会知多少?”“为何三月召开”到“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持续思考。
教师节祝福语简短15字
学生在思考中初步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莲的诗词三、
两会好声音
活动二:解读报告
教师展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活动三:两会声音
选择两会中与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议题,从“双减。“教育公平“未成年人保护”等展开讨论,同时也扩展到其他方面的一些议题。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和两会声音,用相关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四、
我向祖国说
活动五:建言献策
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情境,发问“如果屏幕前我们的同学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你会有怎样的提案?”同学们写下“祖国,我想对您说”,展望国家未来发展。
升华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实干热情,为日后投身强国实践做铺垫。
三、课例反思,构建时政教学策略
(一)化繁为简,减法加成课堂
两会作为时政播报的主题内容实在是过于丰富,从政治制度到民主集中制,从代表提案到工作报告,对于我们八年级春季学期的同学们来说,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单独进行完整独立的课堂呈现。因此,如何整合和呈现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环节和要素繁杂,总想要面面俱到,把每一个社会主义民主的细节都呈现给学生。但是,试讲的结果却是每个问题都讲不透,每个环节也都只是蜻蜓点水地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课堂的呈现并不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想要在20分钟的课堂里,超越知识给予学生一种信仰的传递,让学生内心深处真正地认同我们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对社会生活产生独立思考,发扬民主精神,就一定要化繁为简。做减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真正思维上的难点,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度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感悟和内化。
(二)巧设环节,引导深度思考
八年级时政播报《春天里,向未来》包括两会知多少、两会好声音、我向祖国说三个模块。在第一模块“两会知多少”中,通过生活化的事例,巧设问题串,通过“两会知多少?”“为何三月召开”到“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初步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同时精选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只有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引导下,课程中的问题才会具有真实感,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在第二个模块,选择两会中与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议题,从“双减。“教育公平“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最后,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情境,发问“如果屏幕前的同学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你会有怎样的提案?”引导过渡到本节课最后的环节“我向祖国说”。使学生思考相关议题,真正理解“全方位人民民主”的含义,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三)思维碰撞,引领使命担当
讲好中国两会,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两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好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够理性地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欧美魔幻电影
社会主义本质,引领青年一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在最后的课堂环节中,学生们在评论区纷纷化身“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同时也令人动容的。有希望“提高基层劳动者,工人和农民报酬”的,有希望“加大对医生教师等职业体身心健康保护的”,还有希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等等。同学们在评论区的所思所想涵盖了多个议题,从教育到经济,从性别平等到特殊人保护,在他们的发言里,感受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能够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总结归纳,巧用时政升华课堂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更加关注学生情景化问题思辨及解决能力,着力塑造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五大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的道法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灵活渗透时政热点,使得学生乐于交流、乐于分享、乐于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整体而言,时政渗透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以下意义。
首先为中学生关心世界的发展搭起桥梁,避免对现实社会片面了解和僵化思考。通过对学生进行时政教学,借助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一心理特点,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时政探究,拓宽学生时政视野。笔者在八年级《关心国家发展》第一环节“回顾往昔之成就”,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搜集整理不同领域的国家发展成果,用于此环节展示,不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升归纳整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实效,在时政引领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有利于学科教师从多维度进行知识重构,建立专题知识“时政库”,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接受程度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时政教学内容,巧用时政素材。笔者在进行八年级《关心国家发展》教学中,选用时政知识竞赛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各个领域的成就,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原因。从而体现学科思维,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课堂内外发挥育人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