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三防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长治景点
520祝福语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有两大目标:一是科研目标;二是育人目标。它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实现对口语交际课的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口语交际教学在模式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参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的活动并不满足于对现存的外部世界进行简单复制,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传授可以决定的。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
数据库软件有哪些体参与为前提,因为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人际交往,它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2.2 口语交际的基础理论。口语交际的基础分为两大块:一是口语性。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它有别于“听话、说话”的“交际”特。启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二是交际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应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
3.课题研究成果
3.1 构建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3.1.1 开发资源:我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室及查阅各类参考书,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教学工作中灵活使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萧元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