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劫难在宁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劫难在宁河
地震后保留的地震遗址——机车车辆广铸钢车间
地震造成公路断裂
天津宁河县有三宝:银鱼、紫蟹、芦苇草。仰仗蓟运河的恩赐,河中银鱼泛游,池塘紫蟹横行;运河两岸稻海荡漾,芦花飘舞,座座农舍掩映于碧水绿阴间,到处是恬静、富庶的景。最好的去处还是县城芦台,这里人烟繁庶,市景兴旺,终日商贾云集,大小舟楫汇集码头。三条一公里长的大街上青砖瓦房错落有致,店铺客栈林立,庙宇殿堂散座小城四落……
然而,这令人钟爱的一切都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化为乌有。
十岁生日答谢词
遭遇灭顶之灾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蓦地,地光闪烁,继而地声隆隆,如牛嚎叫;大地的肌体骤然扭曲变型,先是东西晃,继而是南北摇,接着是上下颤,顷刻房倒屋塌,烟尘升腾……
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7.8级……
日本深山海棠
全中国、全世界都注目着冀东重镇唐山。可谁也没有想到与丰南搭界、距唐山45公里的宁河,此刻也已从大地消失,遭受到亘古未遇的灭顶之灾!1000多平方公里的宁河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尘灰狼烟,到处是尸首遍布。声嘶力竭的呼救声绵延百里,不绝于耳,撕着人的心,裂着人的肺!
农村,乡亲们拮据的生活水准只能以土坯房栖身,多少人葬身于此。全县20多个乡镇,295个村遭此横祸。191344间住宅倒塌,34000间住宅受到严重破坏,乡亲们已无栖身之处;13703名乡亲殁于墟土,8804人砸成重伤;10万亩良田喷沙冒咸水,30万亩土地沥涝、荒芜、绝收;不计其数的农田设施倒塌、下沉、断裂、滑坡……
当灾难降临到蓟运河畔仅有600口人的西窑村时,129位乡亲梦呓中被墟土吞没,就连村里养貂场的410只水貂也未能幸免。与西窑村隔河相对的马鞍子村,1400多间房屋横七竖八地塌落,吞去246人的生命。700多人从瓦砾中挣脱出来时,已是遍体伤痕、血迹斑斑。黑森森的咸水从地表上裂开的无数道口子里“汩汩”地上涌,无情地将良田蚕食。丰收在望的高粱、玉米抵不住咸水的侵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眨眼间,全村一贫如洗,人们祖祖辈
担保合同辈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为害最烈的当属芦台
芦台——宁河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此时已陷于瘫痪。浓烈的灰尘伴着蒙蒙细雨混合成灰褐的雾在飘荡,小城被折磨得面目全非。
东面,芦台人引以自豪的蓟运河大桥被拦腰震断,一头栽进蓟运河里,天津通往东三省的津榆公路大动脉在此被拦腰截断;西面,青石砌就的西大桥也摇摇欲坠,令人望而止步;北面,蓟运河在痛苦地发怨;南面,天津汉沽区也在呻吟。芦台成了一座孤城:震前最繁华的三条大街——中街、南街、北街已被瓦砾掩埋,大地张开了无数道裂缝,“突突”地冒出泥浆和黑水,湍急地向四周漫去。到处是七零八落的小青瓦、大青砖,斜矗着的电线杆,东倒西歪的水塔,横躺竖卧的松木檩子。
受灾最惨的,还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芦台这个千年古镇上的父老兄弟妹。人们被压在倒塌的房里,根根檩木浮架将被埋入废墟中的人紧紧挤压,上面是厚厚的芦苇把子严严地覆盖,厚厚的房土严丝合缝地阻塞着每一个空隙。这一层层死亡的帷幔,闷得人透不过气,
呛得人口鼻出血。全镇22000多人有90%以上都在这死亡的帷幔下挣扎,竭力地抢夺生还的希望。
瓦砾下,158户人家断门绝烟。他们来不及向邻里惜别,来不及再亲吻一下故乡泥土便悲惨地离去;瓦砾下,64个可爱的儿童失去了双亲。其中有7个是刚满周岁的婴儿;瓦砾下,118位外埠兄弟妹客死芦台。他们带着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终生遗憾地在芦台走完了人生之旅的最后一步。
一中年人冒着大地的抖颤拼命夺门而出,沉重的木房梁迎面劈来,将他脑壳劈成两半。一妇女还未睁开双眼,垂直砸下来的房柁将她拦腰一分为二……7月27日,刚刚婚配的一对夫妻,来不及饱尝爱情的甘甜就双双罹难。步入九泉,夫妻还紧紧拥抱着。
当浓雾和灰尘还未散去时,百货公司对面的废墟里挣脱出一位青年。他不顾尚在瓦砾下呻吟的亲人,来不及擦擦自己身上的斑斑血迹,抄起一根木棍挥舞着跳将起来,赤裸着身子边跑边声嘶力竭地叫喊:“不好了,苏修扔啦!同志们,杀呀!”这是那个特定年代的青年人练就的性格——反帝反修,胸怀五洲,放眼世界。
声嘶力竭的呼救声,痛心疾首的哭喊声响遍小城。废墟中开始渗出片片鲜血,与绵绵淫雨汇合成一条条红的小河,染红了白的墙壁,连瓦砾也变成深褐了。渐渐地,瓦砾上错错落落地出现了众多赤条条的尸体,有头颅被挤碎的,有四肢被砸烂的,有身体被砸扁的,有肚子被击穿的。全家福怎么获得
剑侠情缘网络版三最可怜那些少妇和姑娘,身上的圣洁之处毫无任何遮掩,赤裸裸地陈尸街头,任风吹雨淋……很快,尸体越堆越多,奔走呼号的幸存者常常一脚踩下去便听到“噗”地一响,那是踩到尸体才有的声音。于是惊恐地拔起沾满血迹的脚,仓皇地离去。可偌大的小城到处是尸体,踩多了,也就不知害怕了,依旧木然地向前走。突如其来的灾祸使人们的神经麻木了,仅有2万多人的小城眨眼间死去2388人,有谁见过这等惨状?1939年闹水灾,也不过是背井离乡讨饭,人毕竟还在么。
到处是仓皇奔走的幸存者,柱着棍子的、披着麻袋片的、裹着塑料布的、穿着男人衣服的女人和穿着女人衣服的男人、头破血流的、伤肢残臂的,凡是看得见路,能迈开腿的,都在奔走,都在呼号,觅寻着亲人。只有一些裸露着身子的姑娘怯于羞耻,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
当死亡的危险刚刚过去,滴血的伤口刚刚包上,大规模的埋尸行动便开始了。身强力壮的幸存者或是用破木板抬着亲人,或是用破席片裹着亲人,缓缓地向铁道南和曹庄子两个掩埋点行进,草草埋葬了亲人。更多的人则无力行走这两公里的路,只能把亲人的尸体送到指定地点——老北街粮库空场上,由汽车统一运走埋葬。众多的尸体从四处汇集而来,统统装上“140”大卡车。谁也数不清有多少“140”在铁道南卸下的尸体,因为人们的大脑已麻木。到29日下午,为数尚多的无主尸体在高温高湿中开始腐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臭味。为防止瘟疫的发生,县委组织十几辆推土机铲运无主尸体统一掩埋。那悲壮的惨景,人们至今还历历在目。
光阴荏苒,30年过去,如下残酷的数字还折磨着宁河人:全县16098人震亡,42014人不同程度致残受伤,就是说每百人中就有21人伤亡;全县229168间房屋倒塌,31038间严重毁坏,就是说每百间就有87间被毁;其中芦台镇倒塌13404间,仅幸存建委、交通局、未竣工的百花影院和住宅147间。全县各种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之多,而间接损失则无法估量……
这对挨过十年浩劫的宁河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宁河已一贫如洗,无再生能力。那些震亡亲
人的损失能用数字来计算么?那些失去了父母的385名孤儿,丧失了爱子爱女的734名鳏寡,终生饱尝地震痛楚的456名截瘫亲人,他们的损失也能用数字计算么?
灾难考验心灵
巨大的灾难将一切秩序统统打乱、击碎,局势是严峻的。当人们不得不承认眼前这目不忍睹的现实时,现实则向每一个幸存者提出了最严峻的考验!全县最高指挥机关——宁河县委首当其冲地接受了考验。
县委书记邢国俊从废墟爬出来后第一个赶到县委。拿起被强震甩出老远的中共宁河县委员会的牌子,擦掉上面的泥水竖在废墟上,拉开了抢险救灾的序幕。夜中,各位县领导不顾自身的伤痛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行匆匆地赶到县委。人们发现县委组织部长吴景汉的眼圈通红,地震时他全家都被埋进废墟。他挣扎出来后,听到两个呼救声,一个是两个挚爱的女儿,一个是隔壁起火的邻居。他义无反顾地跑向邻居家,左扑右挡灭火,救出邻居一家人。等他精疲力竭回来救家人时,两个心爱的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
邢国俊书记抹掉脸上的泪水和泥水,攥着拳头告诉大家:“同志们,我们不能倒下,人民在等着我们,听我指挥,马上分头救人!”
天刚蒙蒙亮,四处救人回来的领导们聚在县委大院,在瓦砾上召开了紧急常委会,商讨应对灾祸的对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县广播站是地震的重灾户。人员受伤,设备被毁。从瓦砾中站起来的他们不顾伤痛和家中亲人的安危,在废墟中刨出发电机、扩大器,抢修好扩音设备,修复广播线路。他们深知,在此危难之际,老百姓太需要听到来自县委的声音了!当天上午10点,紧急架设的广播向芦台和邻近乡村播音了。三天后,全县人民从广播中听到县委鼓舞人心的声音:“芦台镇的居民们,全县的父老乡亲,县委还在!我们将同你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抗震救灾……”
乔家的儿女结局当天下午,在芦台的废墟上出现了11个售粮点,免费供应灾民。到8月3日,芦台粮站的职工硬是将19万斤粮食从废墟中清理出来分发灾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