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探究
33
CENTRAL ISSU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宁玉龄,生于1991年,壮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农村地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探究
河池市南丹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  宁玉龄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些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污染源范围也在农村不断发展和蔓延。本文主要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措施,寻求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新思路,以供参考。关键词: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环保意识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2-0033-0002
农村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优良,对于改善周边地区局部的环境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但若原始生态地区
遭到污染和破坏,将会对一个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若不加监督和治理,将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威胁,甚至产生大范围的环境危机。因此,应当强化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力度,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被人们贴上了纯净自然的标签,然而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需要在具体的细节上做出评判。以下将从土壤、水质、大气三个角度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具体状况,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定向追踪,为农村地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途径。
(一)土壤出现白污染
农村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都是裸露在地表,土壤本是农村地区最富有的资源之一,但是在对农村土壤的调研当中,村民进行的耕作的田地里随处可见不能分解的塑料制品。由于塑料袋便宜耐用,使用方便,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塑料制品的分解十分复杂,塑料制品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留。村民在耕作过程中直接使用了掺杂破碎塑料袋的土壤,且不论塑料制品对于农作物有没有危害,单是村民对已污染土壤的忽视本身就造成了塑料制品污染的扩散。
(二)农村河流水质恶化
流经农村的河流多为细小的河流支流,流量小、流速慢,这也决定了河流的净化能力较差。据调查,部分村民有将生活废水、污水直接排放进湖泊河流的习惯,使得水质变得浑浊,并伴有恶臭等异常难闻气味。与此同时,村民在耕作过程中用到的化肥农药等会经过一定的路径流入当地的河流,这也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水体的污染一旦超过了其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环境将面临巨大的挑战。[1]
(三)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烧饼歌目前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督力度较弱,焚烧秸秆等污染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农村村民大多仍使用煤炭或者木材取暖;过
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不受限制。农村的大气污染状况堪忧,冬季雾霾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优良,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村民们无法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于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湖水、树木等都可以成为村民利用的资源,甚至不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这种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缺失的背景下,一些环境污染因素在农村地区持续不断发展。
(一)企业和工厂数量增加
农村地区人口的平均年龄偏高,对于新时代下的环保观念认知不足,村民对于发展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经济增长阶段,没有接收到最新的、必要的环境保护教育理念的知识,未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这导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企业和工厂从这种“无障碍”的发展环境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生了滚雪球式的链式反应。
(二)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弱
企业、工厂在农村地区的建立无疑增加了当地的污染源,与此同时,村民对于其自身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前文所提到的村民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就是一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形式。农村经济带动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塑料制品的丢弃导致农村地区难以分解的污染源增多,同时影响了土壤的发育,产生一连串的污染效应。
[2]
(三)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村民为减少工作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将农田中的秸秆焚烧。秸秆燃烧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对于大气污染而言焚烧秸秆无疑是又一大元凶。在农民的生产活动中,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田地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分析与监测在治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前需要对农村的环境状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和评估,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是为环境治理的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需要从监测力度和监测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强化农村环境监测力度
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测的过程中不能以区域范围作为划分,这样容易使得农村地区环境的监控和治理被忽略。环境污染的检测应当以污染源作为划分标准,聚焦企业、工厂(尤其是资源导向型)的污染情况,同时关注生态脆弱、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的环境区域,由点及面,使环境污染的检测更精准、更全面。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GPS、GIS、RS 等地理信息学技术,同时也要对实地情况进行监督考察,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
(二)创新农村环境监管形式
在转变环境污染检测着力点的同时,检测人员也要加强对环境污染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正如近年来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有所加强一样,受环境污染的地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污染的监测不允许有环境盲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借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建立大数据等,改变一系列监测方法,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向精准化方式发展。环境治理要具有一定的全局观,环境污染的分析与检测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发展的角度开展保护工作。[3]
四、农村地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农村环境的污染一般而言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在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多从细节着手,并且能够宏观把控治理方向。环境污染的治理一般从“预防”和“治理”两方面来思考具体的可行措施。
(一)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首先应当着手于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
展的观念。让村民明白“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摆脱发展过程中的困境,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局生态观。农村不能成为城市发展后期的拓展地,农村地区的发展应当结合其原有的生态面貌,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园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土地应有的利用价值。
农民应当意识到田里的庄家不仅是它们的“衣食父母”,更重要的也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环境,村民所进行的一切生产活动都以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为基础,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应当以不破坏、不污染自然环境作为生产生活的底线。
(二)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
当地政府和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定期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做好监测
工作,控制当地工厂的有害气体、污水的排放和农村村民污染环境的行为。除了对污染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当地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以及村委也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地区环境工作的引导,要求当地工厂实行绿生产的工作模式,鼓励村民使用清洁能源,将田地里的秸秆回收利用,提供给当地的养殖场、生产生物能源公司等。
对于拒不配合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相关
规定给予处罚。[4]
例如,通过倡导村民通过改进农耕方式、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开展绿农业,既能
减少村民田地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农
村环境污染的压力,更能延长农业种植的产
业链,发展采摘经济,提高农作物质量等,
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发展,提高农民
的经济收入。
(三)采用先进污染治理技术
相比其他发展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农村
地区的污染组成较为简单,这就为先进治污技
术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相关的排污
企业和工厂,应当责令其在进行污染排放之前
安装相应的净化装置,使废气废水在被排放之
前得到处理,降低其污染程度。对于农村地区
的湖泊、土壤等,采用生物治理的方式,在保
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湖泊、土
壤等地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从而提升生物层
面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结束语
我们要金山银山,但绝不能以牺牲绿
水青山作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当转变发
展观念,将农村地区真正变成青山绿水的
美丽乡村。相关环保单位要做好农村环境
污染的监测与管理,结合制定可行的环境
污染治理措施。与此同时,政府及环境监
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民对环境保护
的宣传和监管,使环境污染治理成为人们
的行为标准,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彭.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防
治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探讨[J].环境与发
展,2018,30(4):91.
[2]杨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防治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J].乡村科
携号转网怎么办理技,2018(15):120+122.
[3]肖琼妍.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
环境监测方案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
保,2018(9):115+118.
[4]徐靖岚.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
状,成因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
保,2020(8):142-144.
(上接第17页)
高志愿者能力,主要是强化志愿者知识技能,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加强志愿者系统培训。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专业能力。
(二)补齐宣传短板,拓宽宣传领域
要将宣传工作细致化。分组并分维度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全面地了解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第二,要重新界定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不应仅局限于志愿活动方面,应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受众了解到志愿精神、志愿理念和志愿活动。如定期定量举行以志愿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演讲、志愿事迹及人员电子数据化公布周,第二课堂等。第三,要让更多的大众了解到受助体的困难与需求,这也需要志愿者的竭力宣传,让困难暴露在阳光下才会有更多的解决者。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活力
第一,要加强校团委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和各院级志愿队之间的情感沟通,建设成为真正个性化、团队化的组织。第二、设立内部竞争机制,分小组进行“业绩”“技巧”等考核,刺激成员活力,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保持志愿热情。第三,创新团建形式和内容,让成员在组织中获得参与感、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组织凝聚力。第四,要加强高校志愿组织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在完善志愿组织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沟通质量,使志愿服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第五,
高校志愿组织与社会平台接轨,从政务型、
赞助型志愿活动出发,丰富志愿者志愿经历,
达到其志愿预期,从而保证组织人员的工作
热情,助力组织建设。
(四)多方面出发健全联动机制
第一,建立联动机制首先要接受联动理
念,这一方面可以由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进行
牵头对联动理念进行讲解,帮助各院(系)
志愿组织、公益社团与相关社会力量搭建联
动桥梁,促进联动机制的建立;第二,建立
相关志愿品牌,考虑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纳
入志愿管理机制,利用独特项目与成效机制
打造优势品牌,以争取社会各界的联动;第
三,学校可以搭建有助于各方联动的平台,
让社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各方将优势资源
置于平台以共享,以合作共赢为最终目标,
用互补的资源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第四,要
注重信任保障制度的建立,利用社会舆论、
道德制约、名誉构建等因素构建完善的信任
制度以保障各方的权益。
五、结语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
重要参与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社会
生活,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在此过程中,
可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提
高奉献意识与正义感,不断深化精神境界,
充分体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载体作
用。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的志愿者流
动性专业能力不强、志愿宣传不足学生参与
性不高、志愿组织自身建设能力亟待提高、
两者沟通存在障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志愿
感恩节发朋友圈的说说者与高校志愿组织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高漫步人生路 歌词
校志愿管理规章,增加双方的沟通交流,提
高志愿宣传力度,提升各自的志愿服务能力
与建设能力,积极参与与社会各界的志愿联
动过程,不断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
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
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志愿服务将更加具有
时代特,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增进志愿者
与高校志愿组织双向的沟通交流,提升志愿
服务质量。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志愿服
务事业将不断完善化、创新化、惠民化。
参考文献
[1]黄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
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
育,2014(2):93-97.
[2]黄艳.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
服务问题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7):121-122.
[3]张开云,叶浣儿,徐玉霞.多元联
动治理:逻辑、困境及其消解[J].中国行
麻花的做法和配方 正宗 香酥
贪婪洞窟攻略政管理,2017(6):24-29.
[4]张贺祥,赵立斌.高校志愿服务的
现状与发展——以某综合性大学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9):146-148.
[5]葛雯菱.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志愿
服务的问题及对策——以海南大学为例[D].
海口:海南大学,2017.
3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