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饰与欧洲中世纪服饰的对比分析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唐朝服饰与欧洲中世纪服饰的对比分析
丁合蓉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040)
摘要:唐朝是我国服装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服装风格极为大胆开放。而此时的欧洲却是一个黑暗的社会,对文化的容纳度很小,导致了服装风格非常传统保守。本文探讨的则是时间上相近的中国唐朝与欧洲中世纪这两个时期的服装有何异同之处。
关键词:服饰;唐朝;西方中世纪
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0-0051-03
一、概述
(一)唐朝服饰的时代背景
唐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最
为开放和繁荣的一个时期。实际上,一个时代的服饰是当时社会
文化环境的一种体现。因此,了解一个时期的服饰特征,应当先
观其时代背景。
政治上,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打破门阀贵族对特权的
垄断。这一点使得很多有才识的人能够谋得官位,权力不再仅仅
握在世家贵族手中。中级阶层的人民朝上级阶层流动,双方之间
互相制约形成政治上的稳定和平衡。国家统一这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条件,有利于国家生产的发展。经济上,唐朝在国内实
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就为服饰的
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民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布料生产的高效与
布料种类的多样化发展;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与别国经济往来颇
多,经济繁荣,国家实力增强。唐朝的文化风气较为开放,国内民
族文化融合,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呈现融合的趋势,与
外国的交流也非常频繁,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这一时期服饰开
放的风格。
(二)中世纪服饰的时代背景
相比于中国的唐朝来说,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是一个相对落
后,封闭保守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受到教会控制的影响
非常之大。政治上,欧洲此时处于封建制度的初期,统治阶级将
辛勤的劳动
宗教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因此宗教的地位很高,影响力也
非常大。西欧在5-10世纪期间各个国家战争不断,经济凋敝,生
产力低下,这阻碍了服饰生产的发展。文化上,由于教会对人们
的思想控制非常严格,所有与教会利益相悖的世俗文化皆被禁
止,提倡对上帝的敬仰与奉献。这就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
呆板且保守,这一时期的人们不会去考虑作为人的需求和利益,
文化闭塞,也就不会在除了宗教以外的领域做出创新和改变。
二、中国唐朝服饰与欧洲中世纪服饰的相通之处
(一)民族交融性
在初唐到盛唐之间,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契丹、回鹘(回
纥)等与中原往来逐渐增多,陆上丝绸之路也带来了西域的文
化。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导致了其他民族的服饰
对唐朝服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胡服极为盛行。胡服是一
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服饰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由于样式
比较合身,因此唐代女子喜穿胡服骑射。唐代诗人元稹在《和李
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
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证明了当时胡
服、胡妆、胡音的盛行,体现了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况。
那么这种民族交融性体现在唐朝服饰上便是这一时期对胡
服特征的吸纳与融合。胡服的主要特点是翻领、对襟、窄袖,从
1952年陕西省咸阳边防村出土的一件彩绘翻领胡装女陶俑上,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胡服的这些特点,这些陶俑的存在也证明
了胡服在唐朝人民当中的流行。唐朝服饰很大程度上是继承汉
朝服饰的特点,传统的汉服是右衽交领,服饰一层层地叠加,较
为厚重;而唐朝的时候,出现了对襟交领的服饰且极为流行,服
饰对人体的束缚较小,比较轻便。
图1彩绘翻领胡装女陶俑
图2传统汉服与唐朝服饰
在唐朝逐渐繁盛强大的同时,欧洲正经历着战争和民族大
迁徙后的停滞。公元4世纪到6世纪,散居罗马帝国的以西
欧民族为主的诸外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
国家,这便是西欧民族大迁徙。这使得北方的民族迁到南方,同
时也带来了北方的文化。中世纪初期,
欧洲的人们大多穿一种叫
历史回廊
51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10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做达尔马提卡的服饰,这种服饰准确来说是宽松的袍子,男女服饰都一样,而随着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向南迁移,日耳曼人习惯北方寒冷的生活,衣物都比较紧身,这种着
装风格传到南方改变了原来南方只着长袍不着裤子的情形,中世纪中期出现了丘尼克和霍兹,丘尼克相比较原来的达尔马提卡没有那么宽松,长度也变短了,霍兹则是现代打底裤的原型,是一种紧身的裤子,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欧洲中世纪服饰的民族交融性则体现在此———着装风格从宽松变为较合身,男子的着装从长袍向上衣下裤发展。
图3中世纪初期的达尔马提卡图4中世纪中期的丘尼克和霍兹(二)政治性
一个时代的文化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环境的反映,政治性在服饰上也有一定的体现,这种政治性反映在唐朝服饰和中世纪服饰上也有所不同。唐朝服饰的政治性体现在阶级性,中世纪服饰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宗教性。
以官服为例,唐朝服饰的阶级性体现在品制度、绣纹等方面。而平民与贵族的等级体现主要是布料的差异:平民服饰以麻、粗布为主要面料,因此有“短褐”“布衣”等词语描述平民一说;贵族的服饰布料较为多样,绫罗、蜀锦、薄纱等丝织品居多。品制度是指根据官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诏:“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
时光飞逝的短句唯美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对于官员服饰做了深浅颜的区分,对于朝带的质料也做了规定。在纹样方面,一二品官服上绣独科花,一品径五寸,二品径二寸;三品官服上绣无枝叶散答花;四至七品绣纹,均是径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无绣纹;庶人只能衣白布。
中世纪的欧洲是受基督教统治的时期,对于基督教的崇拜也体现在欧洲服饰上面。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因此在中世纪宗教统治下的欧洲服装在颜和式样上都非常单调,在《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中记载“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素朴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彩素淡。”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差别体现主要表现为衣服的质地和产地不一样:贵族穿细麻布、意大利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贵重毛皮御寒,平民只穿粗
麻、粗毛织物。
三、两者的差异性
(一)风格
唐朝服饰的开放程度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之最,尤其是女子服饰的开放程度。唐代女装的特点是、
衫、帔的统一,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一时期,女子出现了袒胸露臂的现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窄袖短衫、下着绿长裙、腰系红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这证明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女子袒胸露臂不再将自己封闭在衣服的束缚之中的现象。这种袒露胸部的现象更多体现在服饰的衣领上,出现了袒领,将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在宫廷嫔妃和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惹得贵族之间也垂青起来。除了袒领,唐朝还出现了抹胸的襦裙,唐代的襦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期逐渐提高腰身,于是便出现了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我们便可得知,在唐代,是有仕女只着抹胸襦裙,外面披一件纱罗衫的,这种着装风格哪怕是放在现代也是较为大胆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朝女子都能够如此不受礼教和思想的束缚,只有贵族尤其是拥有权力和地位的一类人才能够穿这种袒露胸部的衣裳。女子在盛唐时期还非常流行穿男装,体现女子的英气。这表明在唐朝,对于女子的束缚较少,文化风气开明,尤其是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图6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河南风味小吃中世纪时期,欧洲的服饰则是呆板而保守的。宗教思想禁锢
着人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教会提倡禁欲和奉献,这使得人们用服装去尽力掩盖人体的自然美和形态美。中世纪服饰的保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男女服装同形这一点上,男女性的服装几乎没有任何差
别,都是在里面穿一件类似于长衫的鲜兹,外面套一件叫做布里奥的长袍外衣,再披一件被称为曼特的斗篷。这种
男女服装同形的特征直到后期北方日耳曼民族文化的融合才改
图5永泰公主墓壁画
历史回廊
52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四大银行是哪四大,
变,而衣服式样的改变直到哥特文化时期才出现。
图7中世纪中期的女性着装与男性着装
苹果7s手机报价
(二)颜
唐朝的服饰颜艳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杏黄为杨贵妃最爱,因技术有限,对于黄的提取难度较
大,因此黄是皇家地位的象征。在平民女子的服饰当中,石榴
好听的公司名字大全
、青绿这些鲜艳活泼的颜非常受欢迎。白居易有诗《和春
深二十首》,其中“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一句说明了当时石
榴的裙子在女性中的欢迎程度;王建在《霓裳词十首》中也曾
写道: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裙”。这些都佐证了唐朝女子服饰颜艳丽的特点。
而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服饰的颜以黑白灰三为主,颜暗淡。在贵族服饰中则有紫、深红等颜,紫象征着
高贵,因此只有皇帝、将军和高级官吏才能够使用。可即便是这
样,中世纪服饰的颜相比于唐朝服饰的颜来说,种类偏少且
颜寡淡,不比唐朝服装颜的靓丽与多样。
(三)图案
图案方面,唐朝服饰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图案纹样的同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女子服饰的传统图案多为流云纹样、花团锦
簇、鸟衔花草等,但这一时期出现了花鸟虫草等写实的图案,动
物的纹样多了起来,对于图腾的运用也相比较前代要更为发展。
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延载元年(公元694年)规定:“三品以上
文武官员服绣袍,所饰纹饰各不相同。诸王饰盘龙、鹿纹;宰相饰
凤池纹;尚书饰对雁纹;十六卫将军饰麒麟、虎、鹰、牛、鹘、狮子、
獬豸等纹饰。文绣禽,武绣兽。”这便奠定了后面朝代对于在朝服
上绣动物图腾的基础,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文官绣禽,武官绣
兽”的补服制度。
此时的欧洲是中世纪中期,服装上的图案仍旧是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图案,以几何形图案为主,如菱形、十字形以及
鸢尾花的图案等等;中世纪后期,哥特时期模仿教堂彩玻璃的
图案,较为奇异;逐渐地,社会越来越看重门第和身份,于是出现
了将家徽图案装饰在衣服上的风气,也有些贵族会将家徽上的
图腾如鹰、狼、狮子等猛兽作为家族的象征绣在自己的衣服上。
中世纪服装对图腾的使用并没有我国唐朝如此地大规模、系统化和制度化。
四、对比唐朝服饰与欧洲中世纪服饰对后世影响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唐朝服饰和欧洲中世纪服饰的对比,我国古代最为繁盛的时期正是欧洲十分凋敝的时期,我国唐朝服饰的开放与多样性与欧洲中世纪服饰的呆板与保守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反观另外一个
时期:清末,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对思想文化的钳制使得我国落后于世界,这一时期的服饰对于人民的束缚达到顶峰,女人需要裹脚,需要用衣服将全身包裹得一丝不露,否则就是失了礼仪,畸形的思想阻碍了这一时期国家的发展,服装文化更是不用提。那这一时期的欧洲呢?经济上逐渐强大起来,文化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于是在服装上出现了全新的一面,出现了香奈儿这样富有独立个性的时装,服装朝着更加开放和多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明白,服饰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政治的和文化的包容,服饰文化也是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
同时,对于现在的我们,应该积极去发掘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对于现世服装的借鉴和应用意义。欧洲的服饰在中世纪以后便迎来了光明,愈加朝着现代时装的方向发展,那一时期的许多服饰特征在如今的服装中还有许多应用:如打底裤、连衣长裙、褶皱等元素,我国古代服饰对于现代服装的影响就相对较小。我们也应该将自己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些元素和特点保留下来,与现代的服装相结合,或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服饰品牌——
—“盖娅传说”,在服装的设计上就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服饰的一些特点:如采用丝织品营造出飘逸的效果;采用对襟交领、右衽交领的样式;将短衫罩在长裙外面的穿法等等。该民族品牌对于我国古代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的运用使得在国际时装周上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惊艳了全世界,增强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与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旭.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对比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02).
[2]崔敏.隋唐时期与法兰克王国时期中法服饰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3(11).
[3]朱雯.从中世纪服装史看宗教文化对服饰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9(12).
[4]余戡平.服饰地位——
—从上层社会图腾的含义看阶级[J].品牌, 2011(04).
[5]崔丽娜.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J].山东纺织经济,2010(10).
[6]袁于杰.隐之美[J].中华手工,2017(01).
历史回廊
53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