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状况、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3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台独和体育活动习惯等等。4.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5.运动需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6.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7.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愉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求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8社会性动机(继发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8.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9.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别的社会性动机,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人和事物)较为稳定,由认知、情
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12.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所一句的成就目标取向。13.学习目标定向: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14成绩目标定向:通过寻求有力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15.目标设置小学生谜语大全: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道道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16.体育活动的团队:就是一人,他们在一定时间内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相互尊重,在行为上规范一至,为一个体育目标或多个体育目标共同努力。1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18内外源:在运动情景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力强或努力;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自己的运气不佳、教练员不好或裁判不公平等外部原因。19.协相关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于失败归因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是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但别人成绩与他们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外部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20.习得性无助:指个体经历失败或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21.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是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22.体育锻炼:以发展身体、增你莫走歌原唱
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活动为目的,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身体活动。23.心理健康: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而是能很好的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积极的适应状态。24.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他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重要组成部分。25.主观幸福感: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26.身体活动:指那些能量消耗高于休息时新陈代谢水平的人类活动27.情绪:指个体对其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体验。28.心理耗竭:指锻炼者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的心理和生理反应。29.锻炼成瘾: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30注意:心理活动或意向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3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3.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后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34.内部注意:只个体对自身身体和心理活动的注意如何查询ip地址35.外部注意:指个体对周围刺激物的注意,它经常和直觉同时进行36.广阔-外部注意:是一种能够较好的注意变化着的情景,或得大量的外部信息的方式37.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
技能的心理技能训练程序3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环形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39.运动疲劳:是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症状。40自我的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综合41.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也可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42.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不想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它是社会评价和个体自尊需要关系的反映43.竞争:个体或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劣汰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4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紧张45.唤醒:指集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4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性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彩的情绪状态47.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一种反映48.特质焦虑:是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殊部分49.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50.最佳功能区: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技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时,运动员有更多机会或
得最佳运动表现51.认知状态焦虑: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可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景的担忧,是由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待引起的焦虑52.躯体状态焦虑: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可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53.状态自信心: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54.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55.心理技能训练:即使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单说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训练的练习56.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心理技能,如;应激控制、唤醒水平、目标设置、集中注意力、表象训练等57.专门化心理技能:指适合于某一项所必须掌握的心理技能58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58.自生法:是通过指导语诱发练习者产生某种感觉体验,进而达到精神和身体放松目的的方法59.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集体的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鸡米花
方式显示给人们60.生物反馈训练对冲外汇: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61.模拟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拟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62.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的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63.表象训练:使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遇到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64.暗示训练:指利用语言、收拾、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65.自信: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或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66.团队:指在共同规范和目标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人结合体67.团队凝聚力:团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68.体育团队凝聚力: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或教练员与队员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分担团队目标的动态过程69敌意性攻击: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70.工具性攻击:指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71特质性攻击:指具有攻击性的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72.状态性攻击:是一种短暂的攻击性行为状态73.运动技能:
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74.开放性运动技能:指操作目标、支撑平台和其他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条件下进行的技能75.封闭性技能:指环境背景特征是稳定的,即环境背景特征在技能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的变化76.练习:是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操作过程77.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短暂停顿的现象78.专门化运动知觉:是某一运动转向所特有的知觉,它是运动者对运动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以及专项运动中的时间、空间特性的高度敏锐的感知和精细准确地分化反映79.动作;是运动动作的实质或动作完成必须遵循的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以运动表象为基础,经过思维加工,并以词的形式反映出来80.技能迁移:去韩国留学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81.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82.认知--运动能力: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过程中人地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等83.体育教学策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84.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85.体育学习认知--运动策略:是对运动信息
进行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的策略86.体育学习认知--调控策略:指学生根据体育学习过程中中出现的情况,对体育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控的策略87.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适宜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体能的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88.体育教学环境: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89.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90.能力: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即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91.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92.智力:指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93.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94.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体心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心侧重研究经济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心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三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完全不同,但是存在相互交叉和重叠现象,如:三个学科都是研究个体在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
中的心理现象,都是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1.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2、学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二、体育科研的需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