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游概况及国内外案例综述
红旅游概况及国内外案例综述
2011-01-05 02:13
一、红旅游概况
1、红旅游的总体情况
      从《2004-201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到2010年,中国红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综合收入已接近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红旅游已经全国性的政治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红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全国红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旅游景区”,30条“红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旅游发展大格局。
红旅游的内容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了雷锋精、铁人和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已成为红旅游的重要内容。
红旅游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学、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提高展览效果和感染力。
红旅游精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据调查,参加红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和职业体,青少年学生占三成以上。入境游客参加红旅游人数不断增多,《亚太旅游协会指南》专题报道了中国红旅游的发展情况。
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有新进展。 中国父亲节呈现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区域联合发展的新趋势,增强了特产品的影响力。
2、红旅游的作用意义
     红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的新创造。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红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以新的时代特,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居民释放休闲旅游需要拓宽途径,可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可满足多元化需求,拓展消费市场。
3、红旅游存在问题
周边环境不到位,缺乏有效支撑和依托。对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不力,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主体周边的环境往往配套建设不完善,难以开展好旅游。
品牌特不鲜明,主题口号雷同,同质化竞争突出。多数特不鲜明,缺乏主线,旅游口号大都如红摇篮,红圣地、红故乡等,表现形式也大多相同,同质化严重。
与现代价值的融入不够,集中于革命价值大小的比拼上。较少挖掘红旅游的普适性价值,如何与现代精神文化价值的融合,而多数集中于对于革命价值的挖掘,与现实缺少交集。
形式不够丰富,现代感不强。博物馆和纪念馆是目前的主要形式,枯燥、乏味,互动性和体验性差。
过于政治化,亲近感不强。目前红旅游大多还是国家和地区从精神层而的指导工具,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种旅游产品,融入人们的旅游需求。
攀比之风盛行,贪大求全。仅博物馆这一种形式,各地都有,且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与原历史文化脱节,偏离了红旅游真正发展的意义。
4、红旅游发展趋势
区域品牌差异化。全面体现品牌特,走差异化道路,深化发展。
旅游发展国际化。站在我国革命战争历史的角度,吸引的客源和市场有限,但要站在国际、世界的立场上,可以赋予它更加广阔的含义。
信用卡风险产品规划体验化。用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强化旅游者的参与意识,使旅游者在红旅游过程中经历心灵震撼,得到精神文化感悟。
市场促销多元化。强宣传促销,用促销手段的多元化方式让消费者了解红旅游。包括在红旅游主题下和绿旅游、蓝产品的结合。用市场运作去开发市场。
区域运营日常化。要丰富手段,活跃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日常化运营;要淡化景区,淡化开发。将景区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特娱乐区等定位。
开发融合联动化。一是产业融合,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结合,全面发展;二是产品和线路融合,红为引,与绿、蓝、黄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显特;三是精神融合,将红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会,焕发活力; 四是空间融合,全面整合红旅游资源,从地域类型、产品类型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发展效率; 五
是科技融合,将科技手段融入旅游发展中,增强时代感;六是层面融合,从区域发展层面和旅游发展层面来发展红旅游业,跳出旅游发展旅游。
5、红旅游发展前景
从国家层面重视红旅游的政策和精神引领。一是国家政策或以在红旅游当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二是红精神是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从旅游业发展层面重视红旅游在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一是以红产业为主的产业融合,可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新的旅游增长点;二是红旅游可充分体现低碳、绿、生态的理念,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红旅游产品创新可促进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从游客需求层面重视红旅游文化渗透。红旅游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精神文化特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助于红旅游的全面开展。
二、国外革命史迹旅游开发的情况和借鉴
1、分类
(1)爱国主义类:美国费城的自由钟、莫斯科红场、欧洲波兰的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
(2)重大历史事件类:诺曼底登陆、滑铁卢,美国战争题材的国家公园。
(3)历史人物类:林肯纪念堂、马克思墓地。
(4)政治斗争类:柏林墙、巴黎公社,尤其是欧洲地区的一系列共产主义政治斗争。
2、开发的特点
主题性强。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题材作为鲜明的“故事”主题。
符合大众偏好,具有国际价值。体现了“自由、爱国、奋斗、信仰”等人类普世精神,契合大众的消费胃口和偏好,市场涵盖面广泛。
形式多样,体验性强。重视展览或游览方式,“历史现场感”浓郁,具有很强的“现场体验震撼性”,引起游客内心世界的精神共鸣。
与世长辞造句
全面配置,均衡市场。全面培育周围的各类资源,对当地的拉动力也会比较大。
节事突出,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
3、借鉴和启示
依托红资源做出的国际价值。做出红旅游所蕴含的“普遍价值”,以此作为基点,吸引国际市场,以“国际牌”来大幅提升红旅游城市自身的综合价值与吸引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送什么给男友
历史现场感形成核心吸引内容。需要革新展示于体验方式,着重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挖掘发挥来营造“历史现场感”。
统一的老坛酸菜究竟是哪的
“红”“绿”结合。纵观世界经典“红旅游”景区,许多都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用“红”感召市场,用“绿”拓展市场。“红”、“绿”结合,正是我国红旅游“重陈列,轻环境”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中国的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
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
本身红资源品级高,国家扶持力度大,已基本发展成为“红旅游目的地”。
延安。把旅游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决胜未来的第一产业,以“民族圣地,梦里延安”作为形象口号,倾力打造“全国红旅游首选地”。
大西柏坡。构建以西柏坡为核心的“大西柏坡”红旅游区,以“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作为形象口号,打造特名牌旅游产品。
井冈山。以“中国革命摇篮”为主题形象,依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地,结合井冈山绿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红摇篮,生态井冈”品牌。
遵义。以“遵义会议”作为红旅游的首要品牌,以“红经典,锦绣遵义”为主题形象。推出以“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乐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载体的红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2. 其他 
嘉兴,革命声传画舫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诞生,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圣地。湖心岛边停靠着修缮一新的革命红船,被视为党诞生的摇篮,革命的起点。南湖旁的革命纪念馆,一大代表12座铜像,这些景观已经形成了嘉兴最有特的红旅游区。
红旗渠精神财富。进入90年代,红旗渠人秉承红旗渠精神,依托资源、区位、品牌等优势,叫响了红旗渠旅游品牌。红旗渠作为时代精神的象征,红旗渠品牌经无形资产评估,品牌价值超十亿元。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区域合作。继湘潭韶山、井冈山、延安三地举行“一号工程”之旅,鄂豫皖6市36县大别山红旅游区,川黔渝三省四市(重庆、广安、遵义、贵阳)西南红旅游精品线,湖南韶山-宁乡-湘潭伟人故里“红三角”等成功的区域合作品牌逐渐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新一轮区域合作正在兴起。
推进红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红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像井冈山的“红摇篮,绿家园”,延安的“革命圣地,黄帝故里”,遵义的“四渡赤水,茅台文化”,四川冕宁县的“长征路上,彝族风情”等,形成了复合型旅游产品,更加有利于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旅游休闲消费。
参考文献:
1、《红旅游蓬勃发展亮点纷呈》,中国旅游报,2010年11月29日
2、《2004——201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3、《旅游发展变化与红旅游十化》,魏小安
4、《旅游的蓝海战略》,河南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公司
5、《红旅游的创新发展与红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一文,引自专著《大别山旅游发展研究》;
6、《历史怀旧产品与人类普世精神》,魏小安PPT;
7、《国外红旅游发展概况及其启示》,徐仁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