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细讲论语》之二:学而篇第一.二.三章_中华文化大讲堂_新浪博客 博客首页登录注册新浪邮箱小秘书“邮”奖下载 发博文 博文
中华文化大讲堂官方博客
blog.sina/zhwhdjt [订阅][手机订阅]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个人资料 中华文化大讲堂
Qing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302 博客访问:12,992 关注人气:78 精彩图文 莫小棋纽约时装周透视装
韩雪清新水乡妹
新浪Qing
插画师笔下佳人
新浪Qing
牺牲朋友赢奖品
新浪Qing
用什么把你掩埋
新浪Qing
潘霜霜气质照
新浪Qing
惹火美女自拍
新浪Qing
查看更多>>相关博文 地球危险!看牛人生猛世界求生术
行水流石
干露露照细节曝光,素颜惊人
油漆名牌
广州小饰品批发市场始终没有牵手
9月17日操盘实战同步提示
股市风云
把握16个习惯能让你更年轻
养生堂
老婆为寻刺激去拍
黎文东
“韩寒”说:打中国人不是暴力
摆渡叟湖
安全教育:中学生自护自救安全
左岸右岸
很浪费时间的三件事
夏一文
美国称发现中国海军攻击型核潜
莽牛操盘手
我毕业啦~
张语恬
更多>>推荐博文 学生军训为何晕倒一片?
熊丙奇
女孩对零食的四个致命误解
李巍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教育博客
新生报到豪车云集的背后(图)
小奇
【韩暑记】之五
发呆的小麦子
【奖学金】商科男获卡内基梅隆I
艾迪澳新留学李老师
香港名校之门只为有备而.
专科毕业生的留学规划澳.
送男人什么生日礼物澳大利亚移民新政呈现六.
拿着绿卡去读书 新型留.
燃情非洲狮野生动物园
令人销魂的校园夜宵
查看更多>>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钟茂森博士《细讲论语》之二:学而篇第一.二.三章(2011-06-18 09:42:57)转载▼标签:
教育论语细讲论语中华文化大讲堂钟博士钟茂森分类: 细讲论语连载
书之首篇 入道之门
《论语》共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篇。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这篇是《论语》的首篇,所记载的多数都是教我们务本的。修德立业要抓住根本,本篇主要是谈根本的问题,这是“入道之门”,我们想入圣贤之道,这是进门处。“积德之基”,我们要积德、要成圣成贤,这一篇所讲的是根基。“学者之先务”,必须首先要学习的。这是“学而”篇的内容,共有十六章,就是十六个段落。
整部《论语》,朱子说是奠定学道的根基。《论语》是“四书”之一,朱熹夫子讲到《
四书》,学《大学》是定其规模;学《论语》是立其根基,立其根本;学《孟子》是观其发越,看怎么样发挥;学《中庸》是求古人之微妙处。所以《论语》是奠定圣学的根本,而“学而”篇又是根本的根本。
本篇是用首句前面两个字“学而时习之”的“学而”作为篇题。人并不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的人很少,一生下来他就什么都能通达明了,那他就是圣人,这个太稀罕了,所以人生来就必须要求学,因此《论语》首篇首句就用“学而”,“学而时习”,这是说明学的重要,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这个学意思是什么?就是觉悟,学了就觉悟了,学然后知不足。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不足,这是觉悟。知道自己不足,才能够去改过迁善,才能回归到本性圆满的至善中,这是学得成功、圆满了,这就是成圣人了。因此《论语》二十篇以“学而”篇为首,这个意思非常深远。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 不亦说乎
“学而”篇共有十六章,我们来看首句第一章。
这一章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很多人会念,也都能理解这个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是个
通假字,通喜悦的“悦”字。这是讲到“学而时习”的效果是喜悦的。
练字的方法朱子在《论语集注》中说,“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这一句讲得很精彩。他说人性本善,这个善是至善,是没有丝毫欠缺的本善,自性本来就是圆满毫无欠缺。人人都有自性,人人自性都是圆满的至善,但是我们现在偏离了自性,没有办法回归到自性上,这是因为没有觉,不觉悟。所以,学习圣贤之道就是一个觉悟的过程,觉悟什么?觉悟自己有自性,自性本善,而又能回归自性,这就是学习圣道的过程。所以觉很重要,学就是觉的意思。
觉有先后,有先觉有后觉,后觉者会效法先觉者。看到前人已经觉悟,已经成圣成贤了,后来者自然就效法学习。怎么学?先学古圣先贤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也怎么做,这就是效法先觉之所为。先觉者能够恢复本善,回归自性,那我们也依样画葫芦,也一样能够回归本善。所以“明善”就是《大学》里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回归本性。“复其初”,复是回归的意思,回归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性,圣学也就圆满了。
这里最重要的是“学而时习”,学了要习。这个习字很重要,《说文解字》里解释习字,是像鸟的翅膀在扇动、在飞翔,小鸟不断地扇动翅膀练习飞翔。小鸟怎么学飞翔?母
鸟教导它飞翔的理论,只学理论不行,它得去真练。这是讲什么?要把学的这些理论拿来运用。譬如雄鹰怎么教小鹰飞翔?雄鹰把小鹰带到悬崖边,把小鹰推下去,让它在空中练习展翅,它真练!这是
实践。我们把所学的这些道理,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上,待人、处事、接物上,这叫习,如鸟在学习飞翔一样。所以习是练习的意思。
“学而时习”就“不亦说乎”,这个“说”就是喜悦,能够把所学的内容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转变自己。朱子讲的“明善而复其初”,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当然是非常喜悦。这种喜悦不是从外来的,是从内心证悟圣贤之道这种体验中得到的,跟外面欲望满足的那种刺激是两码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单提这第一章的首句,这一句话极其重要。为什么把它放在《论语》的首篇、首章、首句当中?这有它深刻的含义。凡是传世之作,首句都是极其重要的,它涵盖全篇的宗旨。孔夫子是圣人,圣人之道,这一句话可以说就概括了。我们总结是:孔夫子之道,是以“学”字为宗,以“习”字为趣,以“时”字为枢机,以“说”字为受用。以“学”字为宗,这个宗就是宗旨、纲领,修学是以“学”字为纲领;以“习”字为趣,趣是什么?是道路、要径,必须通过“习”这条路才能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就是成圣成贤;以“时”字为枢机,枢机是关键;以“说”字为受用,受用、喜悦是他的体验,是修学得到的利益。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句话就涵盖了孔夫子之道,也就是整个圣人成圣之道。
我们具体来谈一谈这四个关键字:“学”、“习”、“时”、“说”。首先谈第一个以“学”字为宗,宗是纲领。“子曰,学而时习之”,这是孔夫子他学习的心得,这是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就是《四书·大学》里
讲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开宗明义就给我们说明白,“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圣人之学,它就是明明德而已。第一个明字是动词,后面的明德是名词。明德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本觉本善,这是本性。《三字经》里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本来是觉悟的,本来是纯净纯善的,本来是喜悦的。但是因为后天染上了一些习气烦恼,把我们的明德迷失了,明德不明了,就迷了,所以在迷当中就生出了很多的烦恼和痛苦。
《大学》里讲,“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正了,身也不能修了。这个好乐是贪;忿懥是瞋,发脾气
、恼怒,这是瞋恨;恐惧忧患是愚痴。贪瞋痴这三毒烦恼,是因为我们迷了就产生。这一迷,心“不得其正”,身也不得其修,不能修身就不能齐家,也不能治国,天下也就不能太平了。所以《大学》里讲,能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关键问题在哪儿?就在明自己的明德。这个“明”,就是《论语》这里讲的“学”字,也是觉悟的意思。所以学的目的就是觉悟,放下本来没有的不觉、不善,而回归自己本有的本觉、本善,这就是学的目的。所以圣学的纲领一个“学”字就概括了。
《礼记·学记》里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一定要学习,孔子给我们示现的就是好
学。夫子在《论语》里讲,“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成圣成贤不是一天到晚不吃饭、不睡觉,只在那里思索就能够办到的,这没有用处,没有好处,“无益”!“不如学也”,要学。学就是开始觉悟了,叫始觉。始觉合本觉,这就是学。我们凡夫是始觉不合本觉,迷了。本觉是本有的,但是自己不能觉。圣人是念念都始觉合本觉,这就是《大学》所谓的“明明德”。只有通过学,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谐天下。这是一个纲领,贯穿了大学之道,所以《大学》也就是一个“学”字。
学的态度,孔老夫子是“信而好古”。“信”是相信,相信谁?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好古”是什么?虚心诚敬地接受圣贤教诲,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乃至起心动念,不打折扣,真正依教奉行。这是学的最重要的态度,一个是谦卑,一个是诚敬。谦才能够受教,如果傲慢,看不起古人,我们怎么能受教?古人是已经成就了,他们的经验教给我们,我们依教奉行也能像他们那样成就。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诚敬,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没有不成功的。凡是学得不成功的,一般是不谦卑,傲慢心生起来了,没有诚敬心,那是什么?敷衍,因循苟且,对老师教导的阳奉阴违,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了,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没有像夫子讲的“信而好古”。
三维立体图怎么看“信而好古”,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意思,用圣人的意思做自己的意思。圣人的意思都是自性的自然流露,我们没有证得自性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要相信圣人的意思,这叫“信而好古”。等我们证悟自性了,就不需要依赖圣人了,为什么?我们的自性流露和圣人的自性流露是一样的,所
说的、所行的与孔老夫子,与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这些
圣人没有两样,我们也是圣人了。在没有成就之前,必须放下自己原来的知见。原来的知见是习气,是错误的知见,随顺圣人的教诲,这才是“信而好古”。
真正依教奉行,努力去修学,我们就会学有心得。这个心得是什么?真正体验、证明了圣人所说的教诲,我们亲身体验到了,才能去教人,才能为人师。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夫子讲,这是“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不是心性体验得到的学问,不是实学。
到学有心得时,我们的态度,仍然是夫子所谓的“述而不作”,还是没有自己的创作,转述前人的圣贤教诲。“述”是不添加自己的成见、意思,只把古圣先贤的教导做个汇集,用来对治现代人的错误、烦恼,给现代人治“病”。这些教诲,是不是自己创作的?不是,还是讲的圣人的意思。所以夫子讲自己是“述而不作”,他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是古代的圣人,夫子是转述这些圣人的意思,他只是做了一个汇集,做了整理,叫集大成。宪章是典籍,典章制度,把文王、武王所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做一个整理,夫子做了这个工作,所以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他能够垂训后世,不是他自己的知见,都是圣人的知见。
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圣人的知见也是人人自心中本有的明德本善。明德和本善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圣人没有多增加一点,凡夫、俗人也没有减少一点。只是圣人他明了、他觉了,凡人迷了,不能够流露出来,所以要
学。学是什么?犹如拨云见日,把蒙蔽自性太阳的乌云扫除干净,让自性重放光明而已。不是从外面多增加一点什么,增加一点,那是多余,这叫“头上安头”。人的脖子上本来有头,还要去一个什么头?安一个什么头?那都是多余。只是去除原来没有的那些习染、烦恼、迷惑,我们就回归自性,成圣成贤了。这是讲以“学”字为宗。
第二个以“习”字为趣。趣是要径,成圣必须要经历的途径。圣贤之道重在一个习字,习是练习、实践,把我们所学的圣贤教诲,认认真真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练习、去实践、去运用,这样就能得到圣贤的受用,这个受用就是“不亦说乎”。如果只是学,没有去习,就是《弟子规》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没有用,都是口头上、文字上的,不是实学。所以“学贵力行”,要真去干、真去用。
我们的恩师讲了两个概念,儒学和学儒。儒学是什么?只是在口头、文字上去学这些道理,没去用,那不是实学,美其名曰叫儒学。一个儒学学者,能够讲“四书”、“五经”、“十三经”,讲得头头是道,能够拿博士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