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
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介绍 2010-01-16 18:44:56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

    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于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
 
  2000年国内首家独立第三方支付厂商环迅支付(IPS)成立,支付平台整合了多家国内银行的网关,也率先建立了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支付组织的合作。
 
  2001年后,中国的电子支付交易额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近200亿元。业内将2005年称为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这一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高速增长,并且很多电子支付法规也得到了完善,中国的电子支付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柔顺
  电子支付的出现,使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支持手段的电子支付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防蚊喷雾
  一、产业现状
 
  1、区域差异显著。
 
  目前全国前20位的电子支付企业的分布:北京有8家,上海和杭州共有8家,广州和深圳共3家,西部1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支付平台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发展水平相匹配。目前支付企业基本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几个经济、金融都很发达的城市。比如首信易在北京,环迅支付在上海,支付宝在杭州。
 
  2、竞争激烈。
苍井空 第二梦 
  支付企业产品的同质化和盈利模式的单一,导致近几年来,支付市场成了一片红海。
 
  国内电子支付企业区域分布的不平衡,相对集中,无疑加剧了同行业的竞争。
 
  目前,几大支付公司均采用圈地式扩张,希望通过免费或有优势的价格竞争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而把作为一个企业所应考虑的盈利目标丢到一边。非良性的成长,是支付行业的一大隐忧。
 
  另一个例子,去年,根据用户提供的消息,发现在谷歌搜索国内某支付公司的关键词,自然搜索结果第一条就是“请先咨询这里www.paypal”。而该链接正是eBay旗下支付平台贝宝的网址。这意味着,用户有可能稀里糊涂就进入贝宝网站。“移花接木”的做法让人对谷歌公正性进行质疑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的激烈。
 
  3、行业和商户需求升级。
 
  从简单的实现收付款功能,到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到数据分析和商业决策的支持,再
到行业专属解决方案的需求。已采用电子支付的商家已经不再满足于资金的简单往来和管理,而是贯穿于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以资金流动为导向的全盘应用解决方案。
 
  而曾经只对国有银行开放结算业务的传统行业,如海关、航运、物流等,也开始萌生采用支付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想法,以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并最终增强竞争力。
 
  4、用户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用户使用网上支付的主要用途差异明显。如18岁以下低龄用户使用网上支付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娱乐和学习两方面,表现为购买游戏点卡和道具、购买数字出版物时使用网上支付的比重相对最高。其它不同年龄段用户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也各不相同。女性用户更青睐综合类C2C网站和B2C网站,80%的女性用户最常购物的网站类别均集中在这两类;相对而言,虽然综合类C2C网站也是男性用户最常购物的网站,但男性用户对专业类B2C购买网站、银行网上商城等其它类购物网站的最常使用比重均高于女性用户,可见,男性用户的购物网站范围相对比较广。
 
  如何做好用户细分和需求分析,除了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关心外,也是支付企业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塞尔号精灵 
  二、发展趋势
 
  1、牌照争夺战引发行业洗牌。
 
  由于之前被定性为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也将纳入央行监管体系,以及电子支付一直存在的支付安全问题,央行决定以发放牌照的形式提高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牌照一旦发放,监管问题将应运而生。
 
  随着《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出台,电子支付行业监管力度加大,央行将全力打造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以往电子支付行业内的无序现象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治理。对于陷入不良经营的电子支付企
业,他们将面临一场无情的大清洗,80%的企业将被迫出局。市场只会留下行业内的先锋典范,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2、电子支付的行业化服务会更加深入。
 
  随着支付市场的发展,支付的行业化服务迹象已经出现。将来,一些支付平台可能成为行业性支付平台。例如,环迅支付在机票旅游、教育考试、金融保险、直销等领域支付服务做得非常突出,环迅支付的产品体系有可能会细化为几个行业性支付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行业发展要求。
  3、随着支付工具的丰富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交叉风险放大,监管难度加大。
 
红烧猪蹄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目前主要支付卡种是银行卡(借记卡、信用卡),但一些预付费卡已经开始用于网上支付,以后各种支付卡种与各种账户的绑定、联合现象还会增多,不同体系的支付商账户、手机钱包、电话帐号、公用费用帐号、储值钱包、积分账户也会逐渐相通。
 
中国2022年大阅兵  由于支付方式不断创新,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电子钱包(会员账户)支付、手机支付(接触式和3G移动支付)、电话支付、自助终端支付等多种渠道方便地进行支付。另外,随着支付公司电子钱包业务的扩展,以后用户还会享受到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但这些支付方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电信、移动等开放性网络基础上的,而且银行账户、电子钱包、电话账户等等各种账户之间相互绑定、关联和互通,所以交叉风险放大,多头主管部门的协调加剧,监管的难度也有所加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