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移动支付的发展
2021・01\⑥河犹合融观察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移动支付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河北廊坊065000)
特种兵之火凤凰演员摘要:移动支付具有非接触、数字化特点,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市场经营环境、居民支付习惯、商户经营模式、金融机构业务办理渠道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移动支付风险与支付发展相伴而生,移动支付面临技术安全、行业规范与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等挑战。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按照国家“上云用数赋智”的要求,建议推进数字技术与支付服务、支付监管的深度融合,提高支付科技智能化水平及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改善移动支付环境,试点推广等电子支付应用,做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促进支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野蛮地区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移动支付;数字化;资金配置效率;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724.6;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21)01-0046-04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进入抗疫时间o疫情深度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在支付方式选择上,现金支付需求大幅萎缩,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被广泛使用,疫情催生了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契机。2月15日,人民银行范一飞副行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3年来,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已分别达到83.5%和39%,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随着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规范和加快发展移动支付,为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疫情影响下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
(一)疫情防控促使现金收付大幅减少
疫情初期,封城、封村和民众居家隔离的防控政策,直接减少了居民出行和面对面交易的可能性,现金收付几近停滞。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现金使用有关问题的说明》,提出“为减少人员接触,可优先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O 民众使用现金收付大幅减少,移动支付、网上交易等非现金支付快速增加,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收付相比,既可避免收到,又可省去零环节,安全便捷的同时,减少了因纸币接触传播病毒的风险,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基于非接触、便捷的考虑,居民的现金收付意愿呈显著下降趋势。据统计,近3年来廊坊市ATM存取现金业务量逐年下降,2020年1-9月存取现金额752亿元,较2019年、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31%和41%;存取现金笔数2360万笔,较2019年、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48%O
课题组组长:孙军红
课题组成员:李建华姚培森王侨锤刘九硕王启超张琪
观察思考阿犹合融@y/2021,01(二)疫情防控政策促使移动支付成为支付主流
疫情期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支付环节因人员聚集和接触传播病毒的风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选择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及电子票据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其中,移动支付更以其免接触、免零、安全便捷的优势,迅速从城市向农村地区下沉,从年轻人向中老年体普及,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手机扫描二维码成为人们的支付习惯。以廊坊市为例,2020年9月末移动支付用户在电子支付中占比达到53%(网上支付占42%,其他电子支付只占5%),较去年增长54%,增速比去年同期上涨36个百分点。
(三)移动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移动支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
疫情防控期间,民众的居家生活需求和企业单位的网上办公模式,使网上购物、在线教育娱乐、云视频会议等线上消费需求大幅增加,、支付宝、成为连接各种交易的支付服务平台,催生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发展,如钉钉以其全新的运行模式火遍全球。同时,也促使一些传统产业迅速重构产业链条,向移动支付领域靠拢。在疫情防控期间,中石油廊坊分公司全面推
广移动支付,确保客户不下车加油、不下车付款和开票,全程无接触,最大限度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使用移动支付可为客户单次节约时间5分钟,全年节省大约4小时。近年来,廊坊市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和用户数逐年增长,2020年9月末移动支付交易金额42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较2016年同期增长257%(图l)o
(四)疫情防控加速银行机构业务模式转型
疫情期间,大多数客户选择手机银行、网银等办理业务,不仅节约了柜台等待、路途往返的时间和费用,而且避免了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支付交易的线上化,短期看是疫情时期的特殊需求,长远来说是金融机构发展的转型方向。近年来,各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快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化,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使越来越多的客户习惯了线上办理转账汇款、缴费、转存、买基金和保险等业务,大幅减轻了柜面服务压力,在便民惠民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线下运营成本。面对疫情期间线上业务激增的情况,部分商业银行针对生鲜电商、生活娱乐、互联网医疗等开展了营销活动,丰富和便
4205
黄加蓝是什么颜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6年9月末2017年9月末2018年9月末2019年9月末2020年9月末
—侖簸規)
图12016-2020年9月末移动支付业务变动趋势
利民众生活,同时推出了对小微商户收单手续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帮助其快速复工复产。
(五)移动支付成为疫情追溯和公益活动的重要助力
移动支付除了非接触、安全便捷的特点外,还兼具实名认证和痕迹化等优势。疫情期间,防疫人员通过查询确诊患者的支付记录,可以追索确定其行动轨迹,筛查出密切接触的疑似感染人,进行隔离观察,为疫情追溯防控提供有效依据。同时,移动支付还能让疫情下的爱心捐款有迹可循,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在网络上的捐款信息都能查到相应的记录。
二、移动支付面临的挑战
(一)移动支付安全面临挑战
由于移动支付发展较快,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实施,用户的支付终端(手机等)易受到木马、黑客的攻击,包括免费钓鱼WiFi、木马短信链接、手机补卡攻击等,存在账号资金被盗、信息泄露、维权困难等情况。例如,消费者在扫码支付时,若误扫不法分子嵌入病毒程序的二维码,木马病毒就会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造成资金被盗的风险。同时,移动支付平台内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手机遗失或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账号、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遭到泄露,就可能造成资金损失或电信骚扰等。如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给用户发送虚假退改签车票的链接,套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实施。
(二)移动支付用户存在分化,部分老年、残障人士等特殊体使用移动支付有困难
虽然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已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大部分民众已养成使用习惯,但还未达到完全普及O 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平台的操作步骤不够简便易
2021・01\⑥河犹合融观察思考
学,互联网在偏远农村的覆盖率较低,部分老年人等特殊体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等。疫情期间,大多数商户通过、APP等平台售卖商品,一些特殊人独立使用移动支付比较困难。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与各行各业的快速融合,如何解决老年人及特殊体使用移动支付困难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
(三)刷脸支付遭遇“戴口罩”考验
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刷脸支付,因为疫情中大家普遍佩戴口罩而面临考验。受疫情影响,、支付宝先后向服务商发出通知,停止了“刷脸领红包”、“随机立减”等刷脸支付营销活动。如何在功能和服务上升级,在不能刷脸时,能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行业规范与监管问题需要重视
目前,有关移动支付的监管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虽然监管机构及清算组织已出台了相关法规,但由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与监管对象的复杂性,在实际执行中面临着操作困难、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对于不断创新的支付方式与应用场景,政策管理与监督上存在滞后性,缺乏手机端的支付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完善,不法分子通过移动支付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移动支付面临的反监管成为新的挑战。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支付科技智能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普及支付安全知识
一方面,提高支付科技智能化水平,支付设备的技术研发升级应满足移动支付的不同需求,如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刷脸支付、密码支付等;同时,加强移动支付安全保障,在系统安全、交易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提升移动支付风险防控能力,使用户在移动设备遗失时资金不受损失。另一方面,普及支付安全知识,商家在使用移动支付收款时,要确保移动支付工具的安全,关注每笔交易是否及时到账;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不随便连接不明WiFi进行支付操作,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做到扫码前与商家确认信息,避免支付风险。
(二)拓展移动支付业务和应用场景,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进入了移动互联领域,移动支付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与民众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未来的现金及刷卡交易或将被移动支付所取代,无感支付、无接触支付、无人零售、自助收银等或成未来新趋势。因此,建议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业务,加快移动支付产品创新,配合“”推广活动,增加用户流量,以移动支付与智慧交通、医疗、养老等融合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拓展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同时,加大移动支付在活跃乡村经济、服务“三农”和助力小微企业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促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满足特殊体的消费支付需求,做好互补工作
建议关注老年及特殊人,在开发或升级移动支付产品时,应兼顾不同体的特殊需求,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力度,帮助其了解移动支付的操作,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安全知识等。对于仍愿意使用现金、不会或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特殊人,应尊重他们的选择,确保做好现金收付。
集腋成裘造句(四)完善支付体系监管,建立联合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明确监管主体及责任。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是基于银行账户资金进行的电子支付,同时涉及银行、消费者、商家和支付机构等参与者,因此站在金融安全和行业监管的角度,建议对移动支付进行国家层面的立法,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体,其他部门为辅助的支付监管体系,明
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移动支付安全管理和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支付领域行业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包括生物特征在内的隐私数据管理和风险防控。
二是探索建立信息化科学监管机制,提升支付科技监管水平和效率。建议整合央行支付系统、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等)数据信息,加强对各参与主体支付数据采集、存储、筛选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及时识别预警异常交易风险,对支付交易违法违规活动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防范支付风险。
三是制定手机端的支付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参与移动支付交易过程中人员、电商平台及相关机构的管理,在创新的支付方式、应用场景和支付设备推出前,应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措施,打击移动支付领
观察思考河犹冬融⑥/2021.01
域电信网络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守资金安全底线,提升移动支付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改善移动支付环境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民支付方式,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优势,无论是当前疫情防控还是今后的社会生活,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按照国家“上云用数赋智”的蓝兰岛
要求,建议出台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给予相关参与主体更多的支持,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减免税费、下调商户手续费率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移动支付技术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研发更加安全、智能的移动电子支付产品。同时,为推进数字技术与支付服务、支付监管的深度融合,建议加快区块链等高科技背景下的央行研究与应用,试点推广小额、零售、高频业务在不同场景的电子钱包支付,减少纸币的使用和流通,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改善移动支付环境,促进电子支付的普及运用,使民众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助力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上接第5页)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发挥支持作用。因此宏观政策当务之急是建立稳定的市场预期,鼓励有效投资和经济要素循环,严防风险蔓延,缓解风控压力。
三、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应突出“稳、缓、准”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和我国经济当前所处情况,笔者认为,2021年宏观政策应与经济平稳运行实际需要相匹配,不出现急转弯,稳字当头,缓字为重,准字为要,呵护实体经济,护航经济复苏o总体上保持全年平稳,至少上半年仍要延续相对积极和宽松的宏观政策,视经济全面复苏情况在三季度逐渐退出阶段性政策安排,四季度回归常态。一是稳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经济好比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元气尚且不足,仍需加强营养、调理巩固,避免造成旧病复发又“营养断供”。考虑到2020年度经济基数相对较低,2021年稳增长、防通胀压力不会很大,这就形成一个
难得的时间窗口,因此宏观政策应该保持一个稳定的、有强度的支持力度,以夯实消费和投资的发展基础,助力中国经济有一个好的表现,并为下一步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缓慢有序退出阶段性政策,实现平稳过渡。2021年更要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同比和环比、季度和全年、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指标变化实际情况,相机灵活决策,根据宏观内循环的推进程度和微观企业自身修复情况,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有序退出,做好各项非常规阶段性政策与新政策的协调衔接,打好时间差,避免政策退出叠加效应,保持信用风险相对可控。三是精准实施调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起程。2021年,宏观政策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一方面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消费堵点,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培养消费对促进内循环的基础性作用,夯实内需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引导投资结构方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加强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领域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采取新的延期还本付息、普惠信贷等举措,保持小微企业资金流稳定,稳住就业民生基本盘。总之,构建双循环格局先循环起来是大前提,然后才能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畅通起来,在此基础上才有高质量安全发展,这个逻辑不能颠倒O
感谢信老师此外,考虑到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建议相关部门应按照中央提出的系统性思维要求,从大局出发,充分结合市场实际进行系统设计,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同性,避免单一政策调整的“局部最优”,切忌搞一刀切式执行、部门式调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