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下)《科技传播》
150格莱美墙纸怎么样
作者简介:冯锦,花山文艺出版社。试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阅读
冯 锦
摘 要 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从互联网逐步融合大众信息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图书、期刊、报纸等开始,数字出版物阅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获得知识、学习经验的新途径。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全覆盖的时代,社会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传统出版逐步向数字出版转型。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或排队等待的时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阅读。数字化阅读因其方式自由、携带便捷已有逐渐成为人们阅读首选方式的趋势。
祝中秋节快乐的图片关键词 数字出版;数字化阅读;移动化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1-0150-03
在“互联网+”时代,当数字技术逐步向出版领域渗透时,数字技术参与到排版、印刷等制作环节,出版的范围不断拓展,促进了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发展。通过网络数字技术,读者不仅能够读屏、听书、查阅数据库,欣赏影视、文化产品还可以看动漫、玩游戏。阅读内容的转变促进了出版方式的转变使出版得以发展,出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阅读与出版相互适应并相互作用。
1 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
1.1 数字出版的萌芽
数字出版的萌芽始于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检索代码做文摘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电子出版物的雏形已经诞生。在最初的模拟电子出版时代,是通过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实现的。第一个电子出版的产物就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在1951年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之后又有了计算机和传统出版相结合的产物——1961年由化学文摘服务社出版的《化学题录》[1]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出版方式均产生与美国,由此可见,在电子出版领域美国有着毋庸置疑的前瞻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又出现了以磁介质为载体的软盘、CD、DVD 等只读电子出版物。1996—1997年手机进入2G 时代,除了能够进行语音通话之外,手机也能够接收、浏览网页,利用手机进行阅读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1999年底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A6188,它兼具手写和触摸功能,实现了手机快速书写、快速浏览功能。人们不仅能
够通过手机听音乐、听广播、玩游戏,手机还能够
接收邮件、广告推送,基于手机端的移动阅读开始萌芽,数字出版开始向无线移动化、跨媒体方向发展。2009年,亚马逊公司推出首款电子阅读器——Kindle。Kindle 因其储存量大便于携带,一经面世便风靡全球,它的出现不仅加速并带动了数字化图书的销售还为数字出版打开了一个更为专业的全新的领域。
1.2 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
2009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获批3G 牌照,我国正式进入3G 时代。宽带上网使得手机购物、无线搜索、手机办公、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手机网游等相关产业应运而生。随后国产阅读器“电纸书”、“文房”阅读器、“翰林”阅读器相继推出。中国移动也与华为、汉王科技等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联合推出了G3电子阅读器。电子书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电子图书的出版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我国电子书收入14亿元,到了2018年电子书收入已达56亿元。纸媒图书受到严重冲击,电子图书成为图书出版行业中的一颗新星,数字出版技术得到了发展。现在我们常用的数字出版媒介更多的依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媒介的要求反而没有那么高,电脑、手机等均可实现电子出版物的阅读。
1.3 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
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关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已由
《科技传播》
151
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 330.78亿元,且年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其他行业。2009年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网络广告的总产值在数字出版中位列前三,分别为256.2亿元、314亿元和206.1亿元,2018年网络广告、移动出版、在线教育成为数字出版的领头羊,总产值分别为3 717亿元、2 007.4亿元和1 330亿元。2018年电子图书、报纸、杂志的总收入为85.68亿元。数字出版内容逐渐由电子书、数字报纸、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手机出版(包括手机端音乐、游戏、动漫、阅读)扩展到博客类应用、在线教育、互联网期刊、网络短视频等内容。数字出版的重心也由原来的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手机出版逐渐向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在线教育转变。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根据2010年10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从事电子书出版发行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并对其进行分类审批、分类管理。首批获得准入资质的21加企业中以数字技术、软件制造和网络公司为主。2016年3月,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
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这也是“数字出版”第一次被国家列入五年规划纲要。这些政策不仅肯定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规范了数字发展的市场运作还为数字出版搭建了一个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 因数字出版而诞生的数字化阅读
全民阅读,自2014年首次被李克强总理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始至2020年,已连续7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阅读的重视。广泛、大量、深入的阅读不仅体现了国民基本素质,还能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展现民族发展潜力。然而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更加零散,为了提高阅读效率,阅读必须更据针对性,价值取向也更倾向于实用性。阅读也由深阅读逐渐演变为浅阅读,但研究性阅读并不在少数。阅读形式以扫读和跳读为主,阅读更具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读”而是更加广泛的融合了“听”和“玩”。虽然在成人阅读中仍以“读”为主,但婴幼儿等学龄前儿童甚至小学低年级学生却逐渐演变为以“听”和“玩”等方式为主的更为轻松、自由的阅读形式。数字化出版可由读者自主选择阅读载体,带来的是多媒体信息的消费。数字化阅读是音、形、、意俱全的阅读。数字化阅读的对象——数字化出版物能够通过多种
手段来描述信息,使读者通过视、听等感官全方位理解信息。传统阅读受版面、篇幅限制,因此内容有限,且无法跟作者沟通,不能实现读写间地互动,即便是有笔记或批注也受篇幅的影响不会太多,
作者与读者之间不能高效便捷地实现交流。但数字化阅读能够为读者提供与之相关的丰富的阅读资源,不但可以实现读与写的互动,还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见解,这种互动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更高,是即时的也是充分的。数字阅读的优势在于它的广泛性、即时性、交流性。传统阅读时代无论读者阅读的是报刊还是图书,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媒体设置的议题,由媒体引导舆论。数字化阅读时代,任何网络终端的用户都拥有充当信息传播主体的机会,不仅能够发布或分享信息、观点,还可以发表自己的创作成果。数字化阅读,可以随性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实现跨跃式阅读,这与也传统阅读的阅读顺序大不相同。传统阅读由固定的检索方式,但数字化阅读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各种信息。从感官上说,传统阅读是眼睛的事情,盲人则可以通过手的触觉来实现阅读;而数字化阅读因其不再局限于文字,音频、视频技术也同时被应用其中,所以,耳朵成为了数字化阅读不可缺少的重要感官。当然,为了是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电子纸、电子墨水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们除了使阅读载体使用起来更接近于纸张外,屏幕阅读软件不但可以朗读文字,还可以把文字转换成点字以方便盲人阅读,使他们的阅读更加便捷,范围也更加广泛。
3 数字化阅读的特点
数字出版中的网络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博客类应用、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等都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当前,数字阅读参与者已经从小众的精英体向社会大众转移,更意味着受众体年龄范围正逐渐扩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婴幼儿,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可以成为数字阅读的参
与者。这种阅读行为也将使阅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3.1 阅读载体移动化
传统出版物中报纸、杂志、口袋书因其轻巧便携,减小了媒介传播的障碍,一直是人们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进行阅读的首选对象,满足了人们排队等待或乘坐交通工具时的阅读需求。广播是最原始的移动媒介,虽然也受到了新媒介的严重冲击,但是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交通广播又重新崛起,成为移动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车载电视和各
2021·4(下)《科技传播》
152
种视频软件App 实现了电视移动化。安装在公交、地铁、出租车上的车载电视极大地方便了移动任期内在乘车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需求。数字新媒介主要是指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电子阅读器等设备。尤其是手机,从语音通话到数据链接再到数码摄像,从手机音乐到手机游戏再到手机视频,几乎涵盖所有电子产品的功能。3.2 载体形式移动化
电子书其实是相对于纸质书而言的一个新的表现形式。电子书的制作基于数字技术,以数字代码的形式产生和存储,且存储空间非常小,因而不涉及印刷和仓储等环节,不仅绿环保,还极大地缩减了制作成本。电子书以电子设备为载体,因而电子书以其节能、环保、便携、价优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3.3 内容传播的移动化
当前最主要的电子书阅读终端要数手机、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手机是重要的内容传播工具。我国手机的普及率持续增长,手机功能不断更新。阅读范围除搜索引擎外,针对手机客户端的各大网络文学App 和公众推送,极大的丰富了阅读的内容。随着亚马逊网站推出的Kindle 火爆销售,电子书阅读器也备受推崇。电子书阅读器集网络功能、存储功能、拓展功能于一体,在阅读体验上比手机更专业。随着电子纸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器价格持续走低,这为阅读移动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3.4 内容制作移动化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移动终端的获取速度均大幅度提高。动漫、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短视频等数字出版物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而传统出版社无论是在制作周期,还是在制作技术方面均无法与之完美对接。传统出版社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欠缺,使其大多不具备电子出版物的制作条件和能力。网络公司、技术提供商、电子企业却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制作并出版了大量电
子出版物。可以说,数字出版市场更多的被它们所垄断。传统出版社要想实现出版数字化,就必须着力培养网络数字化编辑以拓展数字业务,与网络公司、电子企业竞争出版市场份额。小暑文案
4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功能差异
4.1 学习功能上的差异
数字化阅读不仅使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扩大了阅读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使满趣味性和创造性贯
穿其中。比如:一些危险的小实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化模拟完成;语言初学者不但可以通过网络中的各种音频、视频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点读笔实现听读等板块的学习。各种学习辅导类App,不仅可以使用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库还可以通过对学习记录的分析,针对学生学习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4.2 研究功能上的差异
数字化阅读在评价性阅读中可使读写双方发生实时、高效地互动;在专题性阅读方面能够快速、便捷地搜索并到大量相关内容,这都是传统阅读无法比拟的。但在校勘性阅读方面,显然数字化阅读还存在很大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中可查询到的资料不仅仅由出版社或权威机构编写,由所有网络参与者都可以编写并上传到网络中。这些资料缺乏监管,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还需要读者自行甄别。4.3 欣赏功能上的差别
小女花不弃莫若非
数字化阅读可以通过图像、彩、3D、文字、声音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它可以同时兼具娱乐性和文化性。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出版已从理论层面向实操层面整体推进,在城市生活服务、知识服务、在线教育、数字阅读、新媒体平台构建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发展。其中在线教育、网络动漫、微博、抖音快手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深度学习、知识付费已逐渐被广大网络用户所接受。数字化出版将依托大数据细分市场,通过创造更多、更贴近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低保户的标准是什么参考文献
[1]任志祥.读者阅读习惯对现代数字出版的影响分析[J].中国
出版,2019(7):43-46.
[2]屈明颖.从媒介进化视角探讨融媒体时代阅读模式发展与数
字出版革新[J].出版广角,2020(8):12-15.
[3]金泠泠.数字出版趋势分析与阅读体验优化对策[J].艺术科
技,2019(1):15-16.
[4]王雅倩.数字化时代移动阅读产品的传播策略研究——以
手机阅读软件掌阅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4):225-2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