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星驰的“功夫”
一谈到周星驰我们想到就是他的无厘头,没错,周星驰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就是无厘头,可是又有几个人注意到周星驰的电影中另一个一直都没有缺少的元素——功夫。
上世纪70至90年代,动作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主流,影响所及,并且令不少文艺正剧亦要加入动作元素迎合观众,以至当时的明星演员(尤其是男性)几乎都拍过动作戏。不过,周星驰初涉影坛之际,由于尚属无名之辈,虽然也演动作戏,但作为配角,却很少有大耍功夫的威风时刻。在李修贤的《霹雳先锋》、赖建国的《捕风汉子》、吴宇森的《义胆英》中,周星驰的“动作戏”只有被追、被打甚至被杀。更可怜的是,拍《龙在天涯》因为男主角是“功夫皇帝”李连杰,功夫打斗自然轮不到星仔;但演《雌雄双辣》(又名《流氓差婆》)时,动作戏却被当时刘镇伟力捧的吴君如一手包办,周星驰的“动作”则仍是中被殴的惨况演绎。而转折在于1990年,刘镇伟与元奎终于力捧周星驰拍《赌圣》,结果票房一飞冲天,勇创港片最高纪录。自此之后,周星驰才开始真正担纲主演,同时亦可以在影片中大展拳脚功夫。《赌圣》虽以“特异功能”为主要噱头,但片中周星驰仍有一场勇斗恶徒的打斗戏,尽管仍被尹扬明盖了风头,但已初步显示出周星驰的敏捷身手;至于同年的《无敌幸运星》,周星驰
除了继续搞笑之外,还被安排连场动作戏,与反角周比利的“擂台之战”和大耍“橡皮超人湖南专科”堪称周星驰早期电影中搞笑与动作结合的典范,虽然整体不脱当时港产动作片的风格套路,却颇有纪念意义。
而在1991年,在元奎和刘镇伟开拍《新精武门1991》中,周星驰继续担纲主演。在这部融合了《唐山大兄》的蛇夫座“忍元旦短句5字”及《精武门》的“报师仇”两个主题构思的影片中,素来崇拜李小龙的周星驰不仅将《精武门》中日本人踢馆一段改成搞笑版本,并且开始诠释功夫高手。他饰演的大陆青年左手力大无穷,连霍元甲的后代的霍师傅都挨不住他一拳。不过,该片中的周星驰尽管最后获得自由搏击大赛冠军,但赢得比赛的热门生意“功夫”除了抓裆、插眼的下三滥招数和左手的强大威力外,动作导演元奎并未设计其它出奇动作。相比之下,反倒是同年陈嘉上执导的《逃学威龙》将周星驰包装成身手了得、机智敏锐的“飞虎队”教官。开篇实战演习一场,虽无“功夫”套路的详细拆解,但周星驰却将利落有效的近身搏击表演得相当精彩,似乎向观众展示这位喜剧天王亦有做动作明星的潜质。
若说素来喜爱功夫、亦曾拜师学拳的周星驰第一次真正将“功夫”影译得淋漓尽致的,首推陈嘉上执导的《武壮元苏乞儿》。该片动作设计的风格变化与周星驰后来的《功夫》如出
一辙,皆是由初始硬朗写实的架势逐渐演变为最后天马行空的路数。比如开篇青楼中苏灿(周星驰饰)与僧格林沁(林威)一场“鹤形拳通道抠图教程”对打,在袁祥仁的精心设计下,显得硬桥硬马,见招拆招得煞是精彩。之后校场夺武状元一战,苏灿一一展示的弓马骑射及十八般武艺,亦属传统功夫片范畴。但自苏灿被贬为“苏乞儿”之后,影片动作风格一转,“睡梦罗汉拳”大战“棍阵”的动作设计已经超出写实路数,最后“降龙十八掌”石破天惊的爆炸效果更是夸张离奇,足以令观者瞠目结舌。或许这种由实到虚的渐进玄奇动作风格,正是周星驰追求的理想效果,否则后来《功夫》又是一样的套路呢?
而自《武状元苏乞儿》之后,周星驰开始主导电影创作,从《唐伯虎点秋香》、《破坏之王》、《国产零零柒》到《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少林足球》再到《功夫》,已成为“电影作者”的周星驰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不断融入更多的元素噱头,期望打造更具个人趣味、更具娱乐性、更具国际性的“周星驰作品”。而可能因为这样跨越国别、文化界限的“功夫”才成了周星驰最看重的元素,几乎每部星爷主导的影片,都少不了用“功夫”噱头吸引观众。
陶渊明号其中《功夫》就是周星驰所有电影中最能够看出他对武功和武打电影的钟爱,因为在《功
夫》中涵盖了如下元素:周星驰那穷困却又充满俗世温情的童年记忆、惩强锄恶的侠义精神、弃恶从善的道德观、简单纯美的爱情、对“如来神掌”等经典却已陈腐的旧派武侠的动漫再造、对李小龙及诸多经典动作场景的致敬……情感元素很简单,却很动人,动作元素很炫目,却不勉强。
在我们大家看周星驰电影的时候不要就注意的他的无厘头搞笑,还要留意里面的功夫成分,这里面可能给我们一种以前不一样的感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