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一、课题研究背景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研究性学习便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激发其探索与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发挥其探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中,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了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究和发现知识的锻炼机会,甚至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于是,教育成为单纯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学习成为单纯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
(一)该课题研究基于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梓童是什么意思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早在1998年4月就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
46路公交车路线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为7年级的学生开设一门“自主研究”课程。该课程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研究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同类课题的研究在国也正在兴起:如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东北育才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市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和第一中学的“科技活动”各有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但此类研究多在中学领域,小学阶段还缺乏实践研究。就目前所见的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大都比较概括和理论化,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求。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小学教师论文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三)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科学新课程的背景。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
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手机自动重启是怎么回事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
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上大学要带什么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科学课程的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容。这些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从某一角度说,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是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探索。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