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讨本科学位论文
   
     
   
纵观中国历史,山西古战场的历史演变大体上随着历史时代的演进由南而北推移 ,在山西境内总共大约280多处古战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较大战事有800多次。其中。发生在大同-朔州-太原-临汾-风陵渡一线的古战场上的较大战事,占到160余处和600多处,分别占到70%左右,而小的战事则多的不可胜计,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多战地带。在这条轴线上,发生较大的战事最多的古战场首推大同,战事达到65次;其次为晋阳(今太原市)50次、蒲州(今永济市境内)43次、雁门关24次、朔州22次、临汾和阳高及晋城各18次、长治17次、离石16次。近古时代古战场多集中于雁北,尤其是大同、朔州和沿长城一线,战争则是强大的中原王朝同北方游牧民族统治阶级的反复争夺与较量。这种历史现象值得回味和研究,也反映了山西在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中和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做出了非同凡响的牺牲与奉献。
雁北这个多战地区,自古以来无疑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兵祸之苦, 这些重大战役,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而这些重大战役的载体——古战场及其丰厚的遗存,则成为一种独具特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尽管古战场作为历史的遗迹,早已失去当年所有的虎虎生气,大家所看到的无非是满目荒烟蔓草、残墙断壁,愈久愈显得荒凉萧瑟。然而,它们却构成了雁北地区悠久灿烂的文化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一种不可仿效、不可替代、差异很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君不见:江浙有太湖、西湖、瘦西湖,三晋有雁门关、娘子关、宁武关;东南沿海有烟波浩渺、湖光山之美,黄土高原有烽火狼烟、慷慨悲歌之气势。山河如画自然能够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美妙享受,令人流连忘返,而可资回味的历史现象和苍凉悲壮的古战场更能使人心潮澎湃,叫人感奋无穷!
   
     
                       
摘要    1
1.雁北地区军事概况    2
2.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    5
2.1军事要地    5
2.2关隘    6
  2.3古战场    7
3.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优势    12
3.1古战场遗址.遗迹丰富    12
脏的拼音3.2地域特明显    13
  3.3精神文化积淀深厚    14
4.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4.1主体形象不鲜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fat是什么意思啊    16
4.2旅游景点的项目和内容单一,旅游花费水平低,旅游竞争力弱    17
4.3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差    18
4.4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18
5.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及建议    19
5.1加大音像影视和出版业对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    19
5.2应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    20
5.3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1
5.4改善旅游景区及周围环境,加强治理    22
5.4注重对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    诺克萨斯出装23
6.案例分析——金沙滩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探讨    25
6.1杨家将历史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    25
6.2关于杨家将资源的产业开发    27
6.3金沙滩古战场的开发    29
结束语    33
参考文献    34
        35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探讨
   
摘要:雁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赋予了它特殊的使命,作为几千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无疑承受了最为沉重的兵祸之苦,这些重大战役,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
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而这些重大战役的载体——古战场及其丰厚的遗存,则成为一种独具特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纵观雁北地区的历史以及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雁北应以关隘文化为背景,科学规划,整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尽快形成特旅游产品,而且通过对雁北地区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策略,从而使旅游业成长为该地区产业中的新亮点,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分析以及开发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注意和重视并使其能够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雁北地区  古战场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旅游业的发展  古战场文化发展潜力     
1. 雁北地区军事概况
山西省崇山峻岭,雄关险隘,华夏文明伊始、直到现在都是天下“第一军事要地”。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山西乃“王业所基,国之根本”。这是因为从山西特定的地理位置、深
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物质基础看,在绵绵四五千年间,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最初在中原,还是后来西移关中,最后北徙京蓟,山西都处于历代王朝的朝廷就是古代“中央”的肩背或者说肘腋位置,一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
雁北,指山西省雁门关以北地区,原是山西北部一个行政区名,战国属赵,秦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于此定都。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元因之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属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复属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现已先后被朔州市、大同市所取代,因此雁北今天只是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名词而存在。但雁北仍为人熟知,由于它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雁北处于山西省北部边塞,居于长城中段,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其西邻黄河、东
屏京畿、北御荒漠、南控中原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内外边相组合的布局特点,从而形成拥有最大军事纵深的块状、多层次防御体系,为其他诸边所不及,而成为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犯腹里的前哨阵地。正由于雁北是山西的北大门,地处山西甚至整个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历来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突厥、契胡、沙陀、契丹等交往频繁的地方,也就成为了历史上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互相争夺的地方。
山西北部长城的边塞关隘,比较有影响的是边墙五堡、墙外五堡、杀虎口、广武城、九边重镇中的大同、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平型关等。这些要塞关隘处于长城的紧要处、咽喉处,屹立在山颠或原野,与一道道边墙组成了蜿蜒雄伟的各种钳形防线,形成了完整庞大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据史书记载,发生在这里的大的战争竟达两百余次之多,数不清的无名将士将热血抛洒在这片土地上,一代良将李牧、卫青、霍去病、薛仁贵、杨业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作为交通要冲,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长期的你争我夺的军事活动中,逐渐赋予了这些要冲更多的军事意义。一般说来,中原汉族政权比较稳定强盛,雁北即统一于全国范
围之内,也比较繁荣。中原汉族政权稍弱,雁北一带即成为互相争夺的战场,经济上必然遭到很大破坏。如果中原政权腐败和内战不休,雁北即被北方少数民族占领,再以此为基地继续南下。正因为如此中原王朝很重视对雁北地区的经营,在那里构筑关隘,储备军粮,屯驻精兵。同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雁北一带一直是汉族人民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足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往来,逐渐融为一体。
2.  雁北地区古战场历史文化资源
2.1军事要地
2.1.1雄踞雁北的北方重镇——大同
  瑞士手表十大品牌大同又称平城、云州、两京和凤凰城,地处雁北大同盆地西北部。北扼阴山,南控太行和太原,东连上谷(河北易县),西面以黄河为界挟内外长城,这里是晋、冀、蒙交通要道,是我国北方的重镇。大同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的历史就是一部战火和鲜血写就的战争史。从古老的战国烽火到抗日硝烟,大同一直是各方争夺的军事战略要地。明、清两代,特别是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常驻兵力13万,战马5万匹。明天flash课件制作教程
顺年间石亨镇守在此,曾言称“大同兵马甲天下”。由此可见,大同在北疆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被人视为“屏全晋而拱神京”的战略要地。
大同建城之始,可追溯到赵武灵王在位时的拓疆置邦。630多年前的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当时的大同城呈正方形,边长1.5~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城墙用黄土夯筑,外包青砖,高大雄伟。之后,明朝又根据防御需要,在周边修筑了72座城堡。
兰新铁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