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pp和Native App不是生死之争
Web App和Native App不是生死之争
——反思HTML5惨痛的500天和四个谎言
2013年是HTML5在中国最惨淡的一年,但是直到现在仍旧很少有人反思这种惨淡的根源。“体验经济”的盛行,让“用户体验至上”成了互联网公司铁的纪律。各行各业也把用户体验挂在嘴边上,可是偏偏在HMTL5从业者的思维中,用户体验被刻意忽略甚至成了“某种借口”。
HTML5惨痛的500天
2012年HTML5全球范围的热度很快传输到了中国,行业掀起了一场大论战“Web App和Native App在3年或5年内谁生谁死”。可是不曾想,就在当年HTML5话题在中国最热的时候,欧美接连传来坏消息,众多大牌的HTML5拥护者纷纷反水:如Facebook承认HTML5移动战略的错误、苹果App Store拒绝充当包壳的Web App发行渠道等等。
卫校毕业生自我鉴定很快中国力挺Web App和HTML5的排头兵们纷纷偃旗息鼓,为数不多的当时获得VC青睐的HTML5创业公司也在2013年被迫转型甚至解散。直到500天后的2014年,一只再次挑动了HTML5“神经的猫”出现才打破这一悲观的趋势。
通常来说,“用户”的需求会被放在特定“商业”逻辑里,然后选择具体“技术”来实现,既从User Business Tech。也就是说技术作为底层基础、商业逻辑基于技术实现、用户需求被商业逻辑包装后的技术满足。而在HTML5这个事情上,反而技术逻辑成了优先的部分,打着用户需求的幌子满足野心家们的商业需求。这些幌子和谎言总结下来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中华名小吃
谎言一:用户使用一个native app的时候要去App Store搜索,这一过程繁琐不友好。
回答:用户如果不愿意去app store搜索,难道还指望去手机浏览器里面像pc 一样搜索web app?手机浏览器很重要,但是已经没办法在ios和android 的生态下和用户桌面的入口抗衡。
谎言二:native app的更新频繁,用户对更新感到厌烦。
回答:app的更新流程已经被app store和众多手机助手等充分的优化,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另外native app的更新代表着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新的系统功能加入,不断完善用户体验。而对于web app的“弱功能”和“弱体验”属性,很难凭借所谓的无需手动更新的优势获得用户青睐。
谎言三:下载和更新native app耗费流量,流量花费影响用户使用
回答:流量的问题在今天网络环境下已经不再成为用户优先考虑的痛点,wifi的普及甚至让大型的游戏和视频app获得生机。当下高品质的native app少则10几兆起、多则几百兆是普遍现象。另外,根据实际结果评估,web app的手机浏览器里面的重复使用并不会真正的减少用户使用流量。
谎言四:用户不愿意下载太多的native app
回答:用户真的不愿意下载太多的app?现在一个用户手机内平均安装多少个app?对于有重复使用需求的app(哪怕是短期需要重复使用),用户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下载native app。虽然确实存在用户打开手机浏览器通过百度移动搜索然后访问mobile web的场景大量存在,但是属于过路式的流量和低粘性需求,如果web app只能拥抱这种低品质用户需求,那笔者也无话可说了。目前深度和粘性用户需求还是需要Native app来满足。
做HTML5的人和用HTML5的人
HTML5和Web App的支持者所谓的“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机会,都是为了脱离iOS和Android生态系统的掌控,希望回归PC端web时代的自由流量模式而寻求的种种借口。至少目前云端格局的生态下,native app相比web app代表着更成熟的使用习惯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没必要用一种商业逻辑去HMLT5技术和用户需求。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扎克伯格的话“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在HTML5上面赌太大”,那么真正的教训就应该是:
升级windows10“不能把对HTML5的商业逻辑的野心凌驾于用户需求和市场大环境之上”。
jiase
汽车外观我从来不怀疑HTML5作为一种跨平台的开发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抛弃商业的逻辑,想把HTML5和Web App单纯当成技术来使用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呢?
记得2004年前后Web2.0在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作为领军人物的谢文曾经这样分类互联网的两类人,一类是“做互联网”的人,一类是“用互联网”的人。所谓做互联网的人就是把互联网本身当成生意,而用互联网的人是把互联网当成渠道。同样类比,HTML5的从业者也可以分为“做HTML5”和“用HTML5”的人。卫生巾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图片
“做HTML5”的人:这里面包括了HTML5的工具和平台厂商、游戏厂商、Web App开发者和渠道商(如和手机浏览器)
“用HTML5”的人:拥有其他的业务,HTML5技术和Web App是用来展示自身业务,把、手机浏览器等当成众多流量入口之一的用户。
对于“做HTML5”的人赌生态来说下一步仍旧充分未知和艰辛,因为博弈iOS 和Android生态系统不会在短期内看到重大的机会,迎接黎明可能还要很久。就算成了Web App很好的一个渠道,但是大环境还是缺乏更广泛的优质Web App渠道商(至少手机浏览器和搜索入口已经在第一轮竞争中落败),与虎谋皮的生意能做多大是个挑战。
对于“用HTML5”的人,选择是非常简单的。互联网是流量的生意,在不同的有流量的入口上布局是聪明的选择。如果有足够的预算,那么native app、web app以及公用账号甚至百度的轻应用light app都可以实现覆盖,以便流量最大化,这也是众多有资源的互联网公司的通行做法。因为从“用”的角度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