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讲稿[最新]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由于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历程。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现代体育的逐渐兴起,奥林匹克精神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力,来到了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
一、有关奥运消息的最早报道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据传,在近代奥运会诞生之际,希腊王储康氏坦丁曾亲笔签署信函,邀中国参加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昏庸的清政府不知体育为何物未作回复。(光绪、慈禧、李鸿章)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以后,中国许多报刊都刊载了有关“万国运动会”的简短报道,由于当时中国民众对体育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消息只在有限范围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907年,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这一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三届学校联合会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发表了热情的演讲“……此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
照此看来,我国应该立即成立一支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目前最重要的是加紧训练,指导运动员的技术水准……”。
一百年前,有个人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一位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派一支队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一百年后,三问皆有答案,奥运今朝梦圆。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慨万千:“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张伯苓,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力促刘长春首个参赛奥运的主导人物,也因此被誉“中国奥运第一人”。
体育校长
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张小辫爬竿最快”,连校长严复都知道;后来成为南开大学创始校长,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他创立了多支足球、篮球队,同学生一起踢球,带学生骑自行车,给学生制造器材,为学生聘请名家,率南开足球队胜天津租界队,被誉“体育校长”。
奥运之最
张伯苓先生的嫡孙张元龙回忆:张伯苓关于奥运会的最早言论,是在1907年。
那年的10月24日,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颁奖仪式演讲“雅典的奥运会”
时,明确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1909年春天,赴欧考察归来的张伯苓又用幻灯机给大学生放映了第4届奥运会的照片。“奥林匹克”一
词开始在中国流传。
张伯苓还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早派出奥委会代表。1928年,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代表出席了第9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梦圆腾飞
1932年,第7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以张伯苓、王正廷为首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急电国际奥委会,为运动员刘长春、于希渭报名,最终促成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如愿与会,代表中国出征,参加短跑比赛。张伯苓悬腕提笔,激动写下:“智力竞新,强国之鉴”。
张伯苓还是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人。1945年抗战胜利,他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
当时张老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1908年,《天津青年》刊物发表了一篇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1908英国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情况“再过几星期,伦敦举行一次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运动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匹敌……”。并且提出“中国到底要等待多久才能产生一位真正有技术水准的选手在国际奥运会上得到奖牌呢?那可能是难于评价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有信心,相信那并不是一件难事。……国家有责任发展体育,不只是派选手到雅典参加奥运,而且要积极争取两年一度的奥运会在中国举行。(1906年,在雅典举行了一届间奥运会)最后他提出了三个颇带鼓动性的问题:
打方向盘1、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
2、中国何时才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
3、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各国的选手到北平参加比赛。
参加奥运,举办奥运的愿望,推动着中国人参与了奥运活动的最初尝试,引导着中国体育不断去探索,
一步步走向奥林匹克世界大舞台。
二、有关奥运活动的最初体验
1910年8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发起9月在南京召开一次“中国运动大会”,许多报刊都刊载了通告书“中国何时能参加万国运动会,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会举行中土?兹值南洋赛会之时机,爱邀集全国体育家,订于9月15日,齐聚金陵,开第一次中国运动大会”。
1910年10月,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当时分成三组比赛,高校组、中等学校组、圣约翰书院。比赛项目12个。辛亥革命后,正式称这次运动会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这次运动会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第一次以奥运会模式和内容为榜样举行的运动会,是第一次跨省、区举行的运动会,
它以空前的规模在中国传播了奥林匹克思想,使中国体育第一次与奥林匹克接轨,是中国准备参加奥运会最初尝试和体验。
三、与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
1913年,中、日、菲三国体育界人士共同发起组织了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2年一次“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在菲律宾,第二届1915年5月在上海,上海运动会开幕前不久,主办大会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电报,表示承认远东奥运会为其东方之支部。将来万国运动会总干事部,
中国得派代表参与会议,下次万国运动会中国亦得派运动家前往预赛。从而使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发生了联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与举办全运会,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为中心的竞赛制度在中国逐步得以确立。
四、中国早期的奥林匹克组织
学校体育的变革,使田径运动有了较大发展,竞赛活动日益增多,运动会规模也逐渐发展壮大,许多单项组织已经具有了国际比赛的含义和雏形。竞技体育的开展,为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一些单项体育组织的建立,如足球、篮球等组织机构,上海的乒乓球联合会等,这些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奥林匹克组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性奥林匹克组织出现之前,中国体育运动竞赛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和组织,如1910年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主要是美国体育干部埃克斯纳,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组织工作等,都由青年会中的外国人来办理。在这一时期,基督教青年会通过修建体育场所,举办培训班和选拔人才赴美留学,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19年,为准备参加第四届远东运动会,成立了全国运动联盟。1924年更名为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该会参与筹备了1923年第六届远东运动会,192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选拔事宜。
1924年8月,成立了全国体育协进会,推选张伯苓为名誉会长,张正廷为名誉主席董事,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蒋湘青为干事,董事会15名成员都是中国人。1927年以后,陆续进入了国际田联、游泳、足联、篮联体操等单项组织,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其团体会员。
1933、1935年先后召开了2、3届代表大会,在全国陆续建立了体协的分会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体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筹备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运动会;选拔运动员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编审各项运动规则,审定全国田径、游泳最高纪录,运动会裁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国体育协进会虽是全国性体育组织和中国的奥林匹克组织,但却未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一直处于困难的境地,经体协人士多方奔走,募捐筹款,勉强得以维持。它在推动全国和各地区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加强国际联系与组织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等方面,在推动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奥委会中最早的三位中国委员
中华全国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接纳为团体会员后,与国际奥委会有了更紧密地联系,并积极参与了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一些重大国际比赛活动。至1947年,有三人先后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王正廷(1882—1961)早年留学美国,并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
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等职。由于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关系,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担任过第2、5、8届远东运动会会长。192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委员。1924年,担任中国第11、14届奥运代表团总领队。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天津交管局
孔祥熙(1880—1967)由于担任政府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王正廷出于为体协靠山解决经费困难的目的,于1939年推荐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直到1955年退休为止,未曾参加一次国际奥委会会议,这是国际奥委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稀奇事。他对中国参加第14届奥运会以及申请1952年奥运会表示了积极的态度。缓刑的条件
董守义(1895—1978)1923至1925年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春田学院体育系。1930年起,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等大学担任体育系教授。并任华北体育联合会理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常委等职。1947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为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和在国际奥委会中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而努力,历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体育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体育运动司副司长。并任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最早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
1928年9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中国获准派代表参加,由于中国没有加入国际奥委会,所以只派了宋海如一人作为观察员出席奥运会。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了1932年,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100米起跑线上的事迹。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单刀赴会,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于时局动荡,中国政府不准备出钱派人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参加。由于体协是民间组织,没有经费,只能四处活动募捐。在全国体协董事、东北大学体育科主任郝更生的努力下,张学良将军慷慨解囊,给全国体协以热心资助。终于派出了一个体育代表团,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于希渭后因日方阻扰未能成行)宋君复为教练员。1932年7月8日,只有一名中国运动员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登船东去。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经过三个星期的海上颠簸,刘长春终因旅途疲劳,体力不支,在100米、(11秒1第五)200
(22秒1第四)米跑预赛中即被淘汰。(实际上,论实力他已具备了世界水平,
10秒7,这一纪录保持了25年之久)虽然成绩不佳,但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是奥运大家庭成员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存在。刘长春也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比赛结束后,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在当地华侨的资助下,才回到了祖国。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六、参加第11、14届奥运会
第11届奥运会1936年在德国的柏林举行。中国派代表团参加,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游泳、举重、拳击、竞走、自行车和武术表演共69名运动员,同时还有一个赴欧体育考察团,42人。比赛成绩平平,但武术表演获得各国体育界的好评。
第14届奥运会在1948年英国的伦敦举行。中国派出了33名运动员。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游泳、自行车等。中国代表团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出行,一路上靠义赛化缘等方法筹集盘缠,参赛成绩不佳,。赛后全团因经费困难不能按时回国,有些人甚至流落他乡。
(1948年、8、12日,英国《镜报》刊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幅身材瘦小,穿着中国运动服的人手执白大旗,大旗上的五环竟被作者化成了鸭蛋状,鸭蛋下面则写着1932、1936、1948字样,很明显,这是讽刺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三届奥运会,均是以零告终)。
农业银行网上银行怎么转账
中国早期奥林匹克的基本特征:
奥林匹克运动在西方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是在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贫积弱的状态下,伴随着外来文化的传入才开始了解和逐渐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将西方不同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基础进行对比,中国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缺乏政府支持和大众基础
由于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经济落后,奥林匹克传入中国后,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只靠一些民间体育社团自发的推广组织活动;开展活动也局限在上层社会和学校,缺乏大众基础。
2、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限,发展不平衡
中国早期奥运项目开展的有限,田径中的径赛项目、足球、篮球开展得较早,发展较快,水上项目开展较少,较差。男子项目开展较早、较广泛,而女子项目开展得较晚且参加的人数很少。
3、发展缓慢,运动技术水平低
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开展初始至1949年前,军阀争雄夺利、政治军事割据;日寇入侵;
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残破困危,使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缺乏发展的连续性,发展缓慢运动水平在较长的时间保持着一个较低的水平,与亚洲和世界相比,落后状况一直未能改变。1948年第7届全运会的成绩,竟有三分之二低于抗日战争前。尽管当时体育界的许多志士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但在当时旧中国的社会境况下,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真正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七、成立中国奥委会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49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基础上,改建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它对外是代表中国的国家奥委会。
全国体总成立后,先后陆续建立了各地方的分会,以后又陆续改组和成立了一批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以及一些行业性体育运动协会。如煤炭、化暗夜精灵德鲁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