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四川教案(七下)
课  题    第一课 灿烂的文学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学形式。
终极笔记演员表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
2.教学过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
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不当)、《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几篇。就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3.汉赋三大家。
4.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1、    唐宋八大家。
自西汉文翁兴学始,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固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后“唐皇幸
蜀”,更有“天下才人皆入蜀”之兴盛。然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民生多艰,泱泱帝国残败,对川人政治、文化心理形成巨大冲击,其忧虑愤然尤以文人志士为最。在近现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护法、抗击外侮和国共之争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之士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有的抱儒治世冲出夔门而成蛟龙,有的守道言佛潜心治学敢为大师,他们济苍生于政治权力中心,或治问学游弋于政治主流之外,默默地为保存华夏文化根脉做出自己的贡献。巴蜀大地,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 。
2.“诗仙”李白
3.初唐诗新人物——陈子昂
4.“诗圣”杜甫
5、爱国诗人陆游
6、“三苏父子”
   
课  题    第二课 多彩的艺术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青铜器的含义和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历史地位,指导学生鉴赏三星堆以青铜立人为代表的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工艺水平。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大家去过三星堆嘛?哪位同学来讲讲?
2.精湛的青铜艺术。
什么是青铜?
青铜冶炼情况
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
3、三星堆
鲁迅小说集4、    意义。
重新认识巴蜀文化
丰富的青铜文化
第二课时
1、    多彩的雕刻艺术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
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2、    汉代画像砖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学唱歌的技巧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
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4、安岳石刻
5、历史意义和艺术特。
课  题    第三课 光辉的近代文化    2课时   
无出其右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我们在语文上学过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那么大家来谈谈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2.文化伟人郭沫若
3、文坛巨匠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啊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出生地及巴金文学院
  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第二课时
1、    国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2、    艺术成就。
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
琛湖所见。2010年5月17日晚11点半,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3、    艺术风格和创新。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课  题    第四课 浓郁的民俗文化    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我们彭州市有个川剧院,大家知道在哪里吗?
2. 川剧艺术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 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3、四川美食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1]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第二课时
全球金融危机时间
4、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保险公司有哪些
盖碗茶 ——巴蜀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流长。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想精髓,尤其将儒家的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巴蜀大地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演变发展成独具特的----四川茶文化。
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