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崛围山旅游景点介绍
(崛围山红叶 作者:刘向东)
登崛围山是太原人经常进行的一项郊游活动,不仅是因为这里山中松柏苍翠,山顶的多福寺是文豪傅山先生曾经的隐居地,更因为这里山势险峻,可以领略高处独有之魅力。尤其山路弯弯,成为众多拥有私家车的车友练手的好地方。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胜景之一。崛围山寺前的东南山峰顶处,建有多福寺和宋代七级舍利塔,寺内藏有寺观壁画。站在塔前,可俯
登崛围山是太原人经常进行的一项郊游活动,不仅是因为这里山中松柏苍翠,山顶的多福寺是文豪傅山先生曾经的隐居地,更因为这里山势险峻,可以领略高处独有之魅力。尤其山路弯弯,成为众多拥有私家车的车友练手的好地方。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胜景之一。崛围山寺前的东南山峰顶处,建有多福寺和宋代七级舍利塔,寺内藏有寺观壁画。站在塔前,可俯
瞰太原全景。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
门票:多福寺 5元,净因寺 8元(凭学生证半价)。
开放时间:夏季 8:30-5:30 冬季 9:00-5:00 (3.28-5.30封山)
相关服务设施:山下的呼延村和山上的窦夫祠都有停车场。
食宿:庄头村有农家乐,窦大夫祠有普通的宾馆住宿。
交通:从下元坐12路,站牌上只写到柴村,其实车上的牌子都写着到呼延村,车票1块钱,路程约50分钟,到终点站呼延村下。或从胜利桥东汽车总站乘454、835路到呼延村下车,车程约20分钟。
周边景区:汾河二库 莲花山庄(现代浮雕) 窦大夫祠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
门票:多福寺 5元,净因寺 8元(凭学生证半价)。
开放时间:夏季 8:30-5:30 冬季 9:00-5:00 (3.28-5.30封山)
相关服务设施:山下的呼延村和山上的窦夫祠都有停车场。
食宿:庄头村有农家乐,窦大夫祠有普通的宾馆住宿。
交通:从下元坐12路,站牌上只写到柴村,其实车上的牌子都写着到呼延村,车票1块钱,路程约50分钟,到终点站呼延村下。或从胜利桥东汽车总站乘454、835路到呼延村下车,车程约20分钟。
周边景区:汾河二库 莲花山庄(现代浮雕) 窦大夫祠
旅游小贴士
每年10月前后这里都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崛围红叶登山摄影节"。
每年10月前后这里都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崛围红叶登山摄影节"。
景区地图
崛围山方位示意图
崛围山方位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之名由此而来。
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势如入山门户。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崛围"之名由此而来。
穷山沟里来的篮球之神(登山起点 作者:梁全福)
崛围山红叶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优美的"崛围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 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优美的"崛围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 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傅青主读书处
多福寺藏经楼下石砌窑洞前壁上有清末镌刻"傅青主读书处",并有傅山遗墨尚存。有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霜红龛"(庵),实际上,这是在傅山构筑霜红龛之前借僧房读书之处。大约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左右,傅山曾在多福寺附近构筑一庵,名青羊庵,入清后又名霜红庵,是傅山专为读书和著书而建。傅山曾说:"道人青羊庵在松阴,〖FJF〗爰〖FJJ〗有句:秋山题不尽,霜叶可山红。"(《题自画崛 红叶图》)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清稽曾筠撰《傅山传》说他"该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大叩大鸣,小叩小鸣。"郭 撰《傅山传》说他"博极书,时称学海"。傅山的朋友顾炎武曾说:"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傅山少年时,除在私塾读书外,还在太原兰村窦大夫寺前一株老杏树下筑一虹巢作外读书之处。1642年(崇祯十五年)夏,傅山在《即事吟成》诗中,第一次提到在崛围山上筑庵之事:"崛围庵小构,直可一生喑","身实北郊寄,人猜西崛求",说明此庵新筑不久,但因常去该处,已多为人所知了。他有《青羊庵三首》,写构筑经营和入住青羊庵的情形:"芟苍凿翠一庵经,不为瞿昙作客星,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缨松络柏絮团凉,红叶楼头雨气香。山下村屯看不见,山南山北响淙淙";"幽花烂漫斗春晖,庵主
多福寺藏经楼下石砌窑洞前壁上有清末镌刻"傅青主读书处",并有傅山遗墨尚存。有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霜红龛"(庵),实际上,这是在傅山构筑霜红龛之前借僧房读书之处。大约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左右,傅山曾在多福寺附近构筑一庵,名青羊庵,入清后又名霜红庵,是傅山专为读书和著书而建。傅山曾说:"道人青羊庵在松阴,〖FJF〗爰〖FJJ〗有句:秋山题不尽,霜叶可山红。"(《题自画崛 红叶图》)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清稽曾筠撰《傅山传》说他"该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大叩大鸣,小叩小鸣。"郭 撰《傅山传》说他"博极书,时称学海"。傅山的朋友顾炎武曾说:"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傅山少年时,除在私塾读书外,还在太原兰村窦大夫寺前一株老杏树下筑一虹巢作外读书之处。1642年(崇祯十五年)夏,傅山在《即事吟成》诗中,第一次提到在崛围山上筑庵之事:"崛围庵小构,直可一生喑","身实北郊寄,人猜西崛求",说明此庵新筑不久,但因常去该处,已多为人所知了。他有《青羊庵三首》,写构筑经营和入住青羊庵的情形:"芟苍凿翠一庵经,不为瞿昙作客星,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缨松络柏絮团凉,红叶楼头雨气香。山下村屯看不见,山南山北响淙淙";"幽花烂漫斗春晖,庵主
扶藜启石扉。暖雪团团山葡萄,香风阵阵野蔷薇。"他还有一首《崛 石磴》,写他自山底登上崛围山的情形:"石磴鸣筇戛馨微,松风轻拂 琴徽。芒鞋拾级穿云鸟,一经天西是崛围。"傅山构筑和入住此庵,在37岁左右,正是他读书"始务博综"之时。
但没过几年,明朝便灭亡了,使他没有实现"闭门十年读经史"的愿望。明亡之后,他到处云游,直到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已55岁时又定居太原松庄,有时为避尘俗,时或崛围山小居,并改青羊庵之名为霜红龛,既符合崛 红叶之景,又暗寓"霜打红花"之意(因当时秘密抗清会社把清朝喻为"红花",把抗清力量比为霜雪)。傅山著述甚多,其诸子学著作和医学著作有相当多是写于这一时期,并有不少是在霜红龛写成的。他有两首诗,写他在霜红龛著书时的专注情景:"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在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红叶楼》);"紫云青树石〖FJF〗?〖FJJ〗 ,花插牵牛小胆觚。一缕沈烟萦白牖,先生正著养生书"(《青羊庵》)。正因为如此,后人在收集整理他的著作时,便以《霜红龛集》命名。
傅山是太原阳曲西村人,又曾住太原东山松庄,也在土堂(净因寺)多次暂住,又在崛围山上留下了令人缅怀的踪迹。多福寺附近林中,有一处石块相当多的建筑遗迹,据推测可能就是霜红龛遗址。
但没过几年,明朝便灭亡了,使他没有实现"闭门十年读经史"的愿望。明亡之后,他到处云游,直到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已55岁时又定居太原松庄,有时为避尘俗,时或崛围山小居,并改青羊庵之名为霜红龛,既符合崛 红叶之景,又暗寓"霜打红花"之意(因当时秘密抗清会社把清朝喻为"红花",把抗清力量比为霜雪)。傅山著述甚多,其诸子学著作和医学著作有相当多是写于这一时期,并有不少是在霜红龛写成的。他有两首诗,写他在霜红龛著书时的专注情景:"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在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红叶楼》);"紫云青树石〖FJF〗?〖FJJ〗 ,花插牵牛小胆觚。一缕沈烟萦白牖,先生正著养生书"(《青羊庵》)。正因为如此,后人在收集整理他的著作时,便以《霜红龛集》命名。
傅山是太原阳曲西村人,又曾住太原东山松庄,也在土堂(净因寺)多次暂住,又在崛围山上留下了令人缅怀的踪迹。多福寺附近林中,有一处石块相当多的建筑遗迹,据推测可能就是霜红龛遗址。
(远观崛围山多福寺 作者:刘向东)
多福寺
多福寺位于崛围山上。寺院创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代大将沙陀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父子曾到此礼佛朝拜。寺内现存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石碑有"栋宇远迈汉唐"的记载。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晋王与子存勖焚香刻石题名于此,即山上寺
多福寺位于崛围山上。寺院创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代大将沙陀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父子曾到此礼佛朝拜。寺内现存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石碑有"栋宇远迈汉唐"的记载。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晋王与子存勖焚香刻石题名于此,即山上寺
也。"宋代曾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在原址上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殿台楼阁为砖瓦木石结构。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称为"真三院",前后左右看皆为3院,共有9院。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面宽3间的山门,山门外塑哼哈二将,内塑四大天王,山门左右为钟鼓楼。进山门后,正面为大雄宝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四周围廊,规模雄伟,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东侧是文殊阁,西侧是黑龙殿。藏经楼面宽5间,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6根木柱矗立,形成抱厦,洞内青石砌成,为无梁结构,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黑龙殿为面宽3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建筑,殿内神龛中塑有龙王1尊,左右各塑"风、雨、雷、电"神兵4尊。门前有一石砌古井,井底石板刻有青龙一条,传为文殊菩萨显圣所
寺院坐北朝南,殿台楼阁为砖瓦木石结构。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称为"真三院",前后左右看皆为3院,共有9院。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面宽3间的山门,山门外塑哼哈二将,内塑四大天王,山门左右为钟鼓楼。进山门后,正面为大雄宝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四周围廊,规模雄伟,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为明代杰作。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东侧是文殊阁,西侧是黑龙殿。藏经楼面宽5间,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6根木柱矗立,形成抱厦,洞内青石砌成,为无梁结构,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俗称红叶洞,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黑龙殿为面宽3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建筑,殿内神龛中塑有龙王1尊,左右各塑"风、雨、雷、电"神兵4尊。门前有一石砌古井,井底石板刻有青龙一条,传为文殊菩萨显圣所
留,号称龙池。三进院落主要建筑为千佛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式建筑。两侧配有厢房,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此外,寺院东约11米处悬崖上刻有飞云峰,南侧中有尼姑院,傍崖凿洞,石房3间,垒石高达数丈为墙,原为尼姑居住处,现小院尚存。寺内松柏参天林立。出多福寺东侧的小门,沿石阶小道而下,在北侧的山谷边,有两棵古柏同根生长,相互扭结,名曰"师徒柏"、"夫妻柏"等,此柏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在多福寺东南的山顶建有舍利塔,原是宋代建筑,塔基、平台用砖石砌成,东西宽约17米,南北长21米,塔高25米,共7层,呈6角6面,做工精巧别致,立于崛围山之巅,宛如武士头盔上的顶缨。立于塔基向东远眺,太原城一览无遗,高楼大厦林立,双塔凌霄与此塔遥遥相望,近看汾水波粼闪烁,两岸绿荫成行,禾田成网,令人心旷神怡。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在多福寺东南的山顶建有舍利塔,原是宋代建筑,塔基、平台用砖石砌成,东西宽约17米,南北长21米,塔高25米,共7层,呈6角6面,做工精巧别致,立于崛围山之巅,宛如武士头盔上的顶缨。立于塔基向东远眺,太原城一览无遗,高楼大厦林立,双塔凌霄与此塔遥遥相望,近看汾水波粼闪烁,两岸绿荫成行,禾田成网,令人心旷神怡。
土堂净因寺
教师节的贺卡怎么做? 土堂净因寺又名大佛寺,位于崛围山东麓8公里处的土堂村西,在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处,依山而筑,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重建土堂阁楼记》碑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10丈,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
教师节的贺卡怎么做? 土堂净因寺又名大佛寺,位于崛围山东麓8公里处的土堂村西,在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处,依山而筑,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重建土堂阁楼记》碑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10丈,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
2021年牛年吉祥话牛气冲天之因缘。故村民请来雕塑师加工雕饰,并为之砌建窑洞。1739年(清乾隆四年)立碑1通,亦称"大佛创自汉代"。据考证,净因寺始建于北齐,1205年(金太和五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该寺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建筑,南北长130米,东西宽40余米,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有殿房25间。旧时分南、中、北三进院,现存二进院。前院主要建筑为西南部的大佛洞,洞前有高台,台上依高峭的土崖筑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1座,阁内土洞深17.70米,宽7米,高12米,砖石结构,内供一泥塑的阿弥陀佛像,高9.46米,底阔6米,盘膝向东而坐。此像雄伟壮观,雕塑技艺精湛,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神采,又显中华古代乡民风貌。佛前2菩萨立像分列左右,阁前台阶下有一对石狮为金代雕刻。大佛的雕塑和高敞窑洞的砌建,确切年代无考。当地有关大佛出世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土堂大佛"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大佛东面原净因寺天王殿所塑四大天王泥塑像已毁,原有钟楼一座,亦已拆除。穿过天王殿,进入前院,有东会馆3间,西会馆窑洞3孔。后院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等佛像,东配殿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的彩绘木雕像,西配殿有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塑像,南侧有韦驮殿,均为明塑,但清代曾经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院旁昔日翠柏丛生,枝干虬曲,长势奇异,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亦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清初,
寺院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建筑,南北长130米,东西宽40余米,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有殿房25间。旧时分南、中、北三进院,现存二进院。前院主要建筑为西南部的大佛洞,洞前有高台,台上依高峭的土崖筑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1座,阁内土洞深17.70米,宽7米,高12米,砖石结构,内供一泥塑的阿弥陀佛像,高9.46米,底阔6米,盘膝向东而坐。此像雄伟壮观,雕塑技艺精湛,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神采,又显中华古代乡民风貌。佛前2菩萨立像分列左右,阁前台阶下有一对石狮为金代雕刻。大佛的雕塑和高敞窑洞的砌建,确切年代无考。当地有关大佛出世的神话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土堂大佛"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大佛东面原净因寺天王殿所塑四大天王泥塑像已毁,原有钟楼一座,亦已拆除。穿过天王殿,进入前院,有东会馆3间,西会馆窑洞3孔。后院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等佛像,东配殿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的彩绘木雕像,西配殿有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塑像,南侧有韦驮殿,均为明塑,但清代曾经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院旁昔日翠柏丛生,枝干虬曲,长势奇异,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亦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清初,
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山曾在此隐居,相传即住在前院西会馆窑洞中。有确切根据者,是傅山手书庄子《人间世》的跋语:"癸巳之冬,自汾州移寓土堂,行李只有《南华经》,时时同在,遂写此数篇。"又手书《逍遥游》题下注:"土堂大佛陶之南呵冻。""癸巳"即1653年(清顺治十年)。傅山有《土堂杂诗》10首,其中有两首描写此处优雅秀美的风景。一首写冬季:"冬山静如睡,亦不废秀美。树外明一河,寒月与逶迤。幽人眠偶迟,独赏其如此。"一首写春季:"娟娟春柳外,春山与争姿。组之以春云,句懒不胜思。心目亦何极,收视而置之。"
景点图片
多福寺 作者:梁全福
品山货 作者:梁全福
崛围山红叶 作者:刘向东
2022假期放假时间表崛围山植物 作者:梁全福
手机内存卡无法格式化山顶眺望二电厂 作者:梁全福
土堂怪柏 作者:刘向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