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澶渊之盟
一、导入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已达八百多年。讲述的是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子孙抗击北方辽朝侵扰中原的事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个故事相关的历史。
二、新课
(方法指导: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梳理宋辽关系大事记。)
(一)历史背景
1.契丹建国及占据燕云十六州
电脑设备管理器在哪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936年从石敬瑭夺取了燕云十六州。石敬瑭即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936年,石敬瑭起兵反唐时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对这种做法,他的亲信部下都不认可,认为:称臣可矣,但认干爹这事太过分了;给钱行,但给幽云十六州太不明智,会后患无穷。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因为这位“儿皇帝”当时45岁,可他认的“父亲”耶律德光,才34岁,比他小了11岁。二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太特殊了,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十六州连绵分布在长城两侧,其中莫、瀛两州还深入河北平原腹地。在古代战争中,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能起到防御的作用,而紧挨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如今,这十六州划归契丹,就像打开了中原地区的北大门,契丹骑兵随时可以长驱直入,以此为基地南下掠夺。
2.宋辽初战
北宋建立后,一直想改变这种状态,力求夺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于979年、980年、986年三次出师伐辽,先后败于高粱河、瓦桥关、岐沟关。尤其是986年,北宋30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伐,辽也调集各路重兵反击。此战中,民间传说中的老令公杨继业,就是历史上著名北宋名将杨业战死,宋军惨败,从这以后宋朝不再主动对辽的进攻,开始被动防御。而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的故事则广为流传,不仅受到中原百姓的爱戴,也得到了辽朝人民的敬畏。辽朝人民在杨业战死的地方建庙祭祀。大诗人苏辙也给予杨业很高的评价: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二)主要过程
1.澶州之战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辽国皇帝辽圣宗与萧太后等率20万契丹精兵倾巢南犯,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抵黄河北岸。紧急军情报进皇宫,宋真宗迅速召开御前会议,向臣询问对策。有大臣主张皇帝暂避金陵;有大臣主张皇帝暂避成都。只有新上任的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主张迎战:“为今之计,只有御驾亲征,上下一心,才能保住江山社稷。稍有退缩,
人心瓦解,根基一动,天下还保得住吗?”宋真宗闻言,精神振奋:“朕当亲征决胜!”这一年十一月,宋真宗御驾亲征,从京城开封出发,直驱澶州,迎击辽军。当宋真宗抵达澶州南城时,遥望北岸的辽军营帐连绵不断,军容盛大,心生怯意,就不想再往北走了。寇准大声道:“陛下不过河,则人心不安,这不是取胜之道啊。”并示意殿前都指挥使继续前进。当皇帝的御盖在城楼出现,大宋的黄龙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之时,北宋将士欢声雷动,辽兵则心生怯意。这在《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和《东都事略•寇准传》都有记载:“帝遂渡河御北门城楼,召诸将抚慰,远近望见御盖,踊跃呼万岁。”“军民欢呼数十里,契丹相视,怖骇不能成列。”两军在澶州北城下激战数十日,辽军主帅被射死,士气大挫。
10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2.澶渊之盟
在这种情况下,辽军提出议和。宋真宗无心恋战,终于在十二月(1005年1月),双方达成和议,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立秋时间2022(三)评价
对于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宋神宗就认为“澶渊之盟”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反而给辽国十几万岁币,加重百姓负担,深以为耻。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以下材料: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岁币 “较交战时的军费,不过百分之一二”。
论坛推广——《续资治通鉴长编》
安全隐患排查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
——《中国历史·宋史》
“澶渊之盟”使宋辽都赢得长达116年的和平,此后,宋、辽两国未发生大规模战事,友好往来从朝廷到民间都进一步加强。据统计,从公元1005年到1121年这116年之间,两国仅遣
使庆贺生辰就达275次。
三、小结
总体来说澶渊之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中华民族搁置争议,着眼大局,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为宋、辽两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发展机会,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养生,安度和平岁月,同时两国各自从事内部建设,学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大放异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