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辽朝设置南、北面官的目的是( )
A.加强辽的中央集权
B.加速契丹封建化的进程
C.适应辽统治区域内的不同情况
D.维护本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
答案C
解析由于辽统治下的南北广大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为了适应被统治地区不同情况,辽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故答
案选C项。
2.宋神宗曾说过:“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材料中的“二虏”指的是 ( )
A.辽和金 B.辽和西夏 C.夏和金 D.金和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神宗的话是针对当时辽和西夏的评价,故选B项。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陆游的诗,其中的胡是指( )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匈奴
答案B
解析诗句反映了北宋灭亡后北方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可以看出此时处于南宋与金对峙时期,此时的“胡”指的是女真。故答案选B项。
4.“猛安谋克”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B.保证了农业生产
C.保证了兵源
D.金的领土不断扩大
答案A
解析随着“猛安谋克”制度的实行,女真族内部出现地主和农民,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封建化加快,故A项最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局势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这些政权来看,是由不同的民族建立的,而且大致处于同一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6.《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 )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中书省管辖的区域“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都是“内”的范围。
7.元代行省直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 )
儿童学习钢琴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答案C
快手网名昵称大全解析根据材料“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知行省制度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
8.《元史》记载,元成宗大德七年,御史台官员上奏“行省官久任,与所隶编氓联姻,害政”。对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拍案A.设立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B.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元大都周边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D.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花甲怎样去沙子
答案D
解析御史台官员上奏“行省官久任,与所隶编氓联姻,害政”强调行省长官因为任职久容易与当地联合,威胁中央集权;为解决在地方官“久任”产生的弊端,省官互迁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故D项正确。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原军事组织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诸猛安和谋克的职能是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宣导风化、捕除盗贼和平理狱讼。1145年,金熙宗又创屯田之制。“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即“计口授地”和自种的制度。
——摘编自余蔚《完颜亮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
——金代迁都所涉之政治地理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归纳猛安谋克制的主要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猛安谋克集行政、军事、生产和治安于一身,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机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2)军事上,组织严密规范,有利于军队的有效管理;政治上,地方,稳定统治;经济上,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增加粮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解析第(1)问的“特点”要主要答出两个方面,一个是双重性质的角度,另一个是从兵农关系上回答。第(2)问的“作用”要注意回答的多个角度,分别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
等级考专练
1.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主要表明( )
A.辽和西夏因农牧经济而壮大
B.辽和西夏因两个都城而强大
C.辽和西夏因数次进攻而变大
D.宋朝面对辽和西夏无力应对
答案A
买北京户口解析宋神宗的意思是说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
2西门子热水器.《辽史》卷四十五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材料中辽用汉制治理的地方是( )
A.燕云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辽河上游一带
D.淮水、大散关以北地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辽采用南、北面官制度,在中央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燕云十六州早在北宋建立前就已经被辽朝占领,故A项正确;B、D两项不是辽的统治区域,C项为北面官统治区域。
3.西夏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笼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西夏的皇权也因此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这充分表明 ( )
A.西夏政治受贵族影响巨大
B.皇族听命于贵族的摆弄
C.“母党”左右西夏政局
D.西夏内部民族矛盾复杂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来看,西夏贵族对西夏政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故A项说法正确;皇族希望笼络好党项贵族,并非受贵族摆弄,故B项错误;“母党”对皇族具有一定的威胁,但并不能左右政局,故C项错误;从题干来看,西夏王朝内部的矛盾复杂,并非民族矛盾,故D项错误。
4.据记载:“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根据材料判断其所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