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述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这一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后来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俘虏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南宋残余势力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拥立年幼的宋端宗,逃至南方拼死抵抗,经香港退至广东新会、南海一带,期间端宗病死,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1279年,穷追不舍的蒙古兵与宋兵在新会崖山发生激战,宋兵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跳海自杀,南宋宣告灭亡。
下面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具体分析宋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展科举制度,人文获取功名的机会大增。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2、重用文人,文人地位提高。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他曾说,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宋太宗即位以后,迅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整个宋朝,每年由科举入仕的平均人数是361人,约为唐朝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可以说,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卷22,《国论要目》)
宋太祖密碑:一,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3、文人的使命感与忧患意识高涨。
在文官政治下,文人的政治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高涨。一方面,文人通过读书这条途径就能晋身统治集团,这比实行门阀制度的隋唐时期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宋代的国势远不如隋唐时期强盛。北宋开国之初,北方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仍然归辽人统治,而南方曾为唐代流放罪人之地的驩州一带已属越李朝的版图。(驩州,隋朝开皇八年(598)建立,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越南河静省和义安省南部。唐代时范围有所减小。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为义安州。)到南宋,更是偏安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江山。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宋代虽然经济相当发达,但由于对内的冗官冗费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农民负担沉重,财政时有困难。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王禹偁《谪居感事》: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欧阳修《镇阳读书》: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官政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提倡“诗以讽谏”、“文以载道”
2、诗文有议论说理和散文化的倾向
(二)、思想方面
宋代理学盛行,又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理学又称“宋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新产物。理学家们虽然以儒学安身立命,却并不排斥佛、道两家,因此宋代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局面。这个时候的理学,由于兼容了佛、道思想,给陷入困境的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得以在与佛、道鼎足而三的思想格局中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
北宋真宗:三教之设,其旨一也。
南宋孝宗:三教本不相远,特所施不同。……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可也。
理学及三教通融对宋代文人的影响表现为:
1、学术研究勇于质疑
2、思想倾向奉守儒术而融通释老
3、个性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
朱熹:“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
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由于融通三教,对世态及人生看得较透,因而宋代文人能对世态及人生的种种变化采取较前人更为旷达、冷静、恬淡的处世态度。
沈括《梦溪笔谈》:“尹师鲁自直龙图阁谪官,过梁下,与一佛者谈。师鲁自言以静退为乐,其人曰:‘此犹有所系,不若进退两忘。’师鲁顿若有所得,自为文以记其说。”
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用事。与唐代文人比较,他们理性、冷静、平和,显得更为成熟。但是明显缺乏唐代文人青春式激情。表现在文学上便有如下特点:
1、具有旷达、爽朗的格调
2.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3.以禅论诗,以禅入诗
4.崇尚平淡的风格
王禹偁《听泉》 小兵张嘎电影演员表:“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官谁知是胜游。”
欧阳修《黄溪夜泊》:“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三)、文化方面
绘画:山水画家李成、郭熙;人物画家武宗元、李公麟;风俗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等。作为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显然非常不称职;但作为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造诣很深。
早鸟票什么意思书法: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徽宗赵佶是四大书法家之外,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正楷称为“瘦金体”,亦善狂草。此外,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文同,苏轼之子苏过、米芾之子米友仁,亦以书法著称。南宋陆游、朱熹、姜夔、张孝祥、文天祥等,书法造诣也都很高。
雕饰:宋代的雕塑艺术也非常发达。山西太原晋祠的42 尊侍女彩塑,山东长清灵岩寺的46 尊罗汉彩塑,四川大足石刻多数是宋代作品。全面高涨的文化对宋代文人的影响:
1、早就了许多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2、许多文人一专多能,如苏轼
3、形成重视才学的风气
黄庭坚: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文化全面高涨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浓郁的书卷气和浓厚的人文旨趣电视机什么牌子最好
严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六一祝福语
(四)、经济方面
宋代一直以来国势弱小,饱受外国欺凌。然而在经济上却非常发达,我们以宋代与明代的国家税收做一个对比便知。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 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 (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明末天下大乱,在满清政府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服务行业税率大量的税收,即著名的 “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 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 ,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
万以上的大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速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在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南宋首都临安等大城市中,有着数十座称为“瓦舍”或“瓦子”的综合性游艺场,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干座“勾栏”(戏院),所上演的,主要有诸宫调、宋杂剧、南戏和“说话”等。宋代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区)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和娱乐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书对汴京、临安城中的繁华情景有生动的记录。此外,宋王朝优待士大夫,官员的俸禄及贴补收入比较优厚,宫廷和官僚阶层的生活奢华,一般市民也崇尚奢糜的风气。
如何去美国留学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人的影响:统治者给文人提供优厚俸禄和提倡享乐; 社会普遍生活奢侈,享乐之风盛行。
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大量的通俗文艺迅速兴起和发展; 文学艺术朝向精致细密的方向发展
总结:宋代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上的特点,使宋代士人具有庙堂之中的政客风范和学术领域上的学者气质; 奢侈享乐的生活,使他们呈现风流文人甚至是多情种子的风貌。而宋代文学,涂染着鲜明的政治化和道德化彩;具有思辨精神和超越精神;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学问气;充满了生活化、闲适化情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