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钟若愚
*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创办特区是当代最具“中国特”的伟大创造性实践,经济特区便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市场经济的选择。在“南方谈话”中做出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判断,在审看党的十四大报告第四稿时明确提出“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0年苏东斌教授在总结经济特区靠什么实现了“三十而立”时指出,其一,选择、引进并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深圳特区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靠市场经济制度;其二,改革调动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尊重与拓展对人的解放,使得创新要素成为特区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天,深圳从“三十而立”迈向了“四十不惑”,中国发展的大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新形势下,在坚持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探索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创新道路,将决定深圳未来发展的高度&
经典骂人顺口溜关键词:经济特区市场经济法治创新
钟若愚,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应用经济研究会会长
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3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型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更创造了历史性的奇迹。创设经济特区也是“中国道路”的一个标志,使中国的现代化从此走上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理想之城结局土木施工实习报告公交卡充值-1980年,创办特区是当代最具“中国特”的
伟大的创造性实践
深圳大学苏东斌教授对当年创办经济特区有如下判断: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发明,是开启中国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关键之举,是最具“中国特”的伟大创造性实践。40年前,面对走向崩溃边缘的中国经济,曾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①当他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来否定传统计划经济时,便开启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战略思考。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计划经济的封闭牢笼里,在一个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如何去寻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会议闭幕时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讲话实际上也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基调。
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三天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于前期做了充分准备,这次会议只开了五天就结束了。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公报中虽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四个字,但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此后,以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创办四个经济特区为起点,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设立经济特区便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选择。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
380页。
24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13辑)
二1992年,:“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兰陵1992年1月17日,启程南下,在沿途与各地干部谈话,其中心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南方谈话”中,他做出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坚定判断(在1992年6月
12日审看党的十四大报告第四稿时,他毫不犹豫地赞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他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他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①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时,就提出了“四个为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和运行机制。此后,深圳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展,都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紧密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提高了深圳经济的开放程度,管理运行机制日益规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三2010年,特区实现“三十而立”靠什么?
苏东斌先生在2010年总结中国经济特区到底靠什么实现了“三十而立”时提出了两条。其一,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总结,深圳是选择、引进并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这位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经济体的表现不仅仅是价格,不仅仅是政策,基本的经济制度非常重要。这就是说,特区的兴起与发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
1347-1348页。
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
展主要靠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仅靠内地财富的转移。其二,从深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来看,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是尊重与拓展了对人的解放这一概念。改革要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首先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例如,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具有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优势一人的自由流动,以及大力引进香港以及海外资金为特区提供资本的自由流动。改革又调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其他主体一地方政府、企业的积极性,但创新的主体始终是企业。今天,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特区发展的中流砥柱。
市场经济对人的解放在于赋予人选择的权利,人不仅有劳动权利,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市场经济中人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人力资本亦随之成长。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促进公共利益最好的方式是个人对他们自身利益的追求。亚当•斯密的名句“看不见的手”是一个比喻:“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是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①
经济学家周其仁也指出,经过重新界定产权,中国大幅度降低了全盘公有计划模式的制度运行成本,从而解放了庞大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与创造力。正是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才使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并以自己的增长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一句话,只有市场经济制度才能通过价格(所有权的交换条件)来保护财产所有、保护自由创业、保护自由竞争,从而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由此看来,以自由看待发展,以发展去拓展自由,就是中国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深层奥秘所在。
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认可在人的差异基础上不同个体的独特意义,并给予其各自发展的空间与机会,由此使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日益显示出选择带来的丰富性。
①〔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第27页
26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13辑)
四2020年,“四十不惑”的经济特区如何走向未来?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下,深圳还是要在探索和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创新道路上继续迈进。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市场
经济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对产权的保护及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对法治保障的要求具有普遍意义,绝不是偶然。仅从经济秩序而言,市场关系所要求的这种规则和秩序本身,对任何要摆脱单纯的偶然性或任意性而取得社会的固定性和独立性的生产方式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现代市场经济既要求经济上的自由贸易和竞争,又要求秩序和机会均等;既追求效率和效益,又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和公正;既要求民主、公开的氛围和人的行为自由及独立、自主的权利,又要求对各种利益倾向、利益主体、利益集团施以统一、协调、制衡的政策。法治既可以保障自由竞争和效率,又利于保障和协调社会分配,平衡利益冲突,达到必需的社会公平。①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成就了深圳的创新奇迹。开拓创新是深圳精神的首要含义,敢为人先在当前意味着继续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它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牢牢抓住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营造了宽松有序、充满活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圳在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工业化和制造业基础上实现了高科技产业崛起,从创新资源极为匮乏的“科技沙漠”迅速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科技绿洲”。由此可见,是市场经济的魅力造就了深圳,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成就了深圳的创新奇迹。改革开放带来了人的解放,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从而真正解放生产力,真正激发科技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深圳的创新奇迹得以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在于深圳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
①文正邦:《论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