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城的现代散文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记得六年故都,我曾划过北海的船,看那里的白塔与荷花;陶然亭赏过秋天的芦荻,
冬天的皓雪;天桥,听云里飞,人丛里瞧踢毽子的,说相声的;故宫与天坛,我赞叹过它的
壮丽和雄伟;走过长长的西长安街,与挤满了旧书及骨董的厂甸;西郊赶过正月十五白云观
的庙会,也趁三月春好游过慈禧用海军费建造的颐和园,那里万寿山下有昆明湖,湖畔有
家用健身跑步机铜牛骄蹇,东郊南郊都作过漫游,即无名胜,近畿小馆里也可以喝茶,吃满汉饽饽。还有
走走就到的东安市场,更是闲下来00的大好地方。可是,六年,西山温泉我都去过,记
得就没去什刹海。为此,离开了故都曾被人嫌弃说“太陋”。说:“什刹海都没逛过,还
配称什么老北京!”当时真也闭口无言。有一年发狠,凑巧有缘重返旧京,记得还没有进
旅馆的门就雇好了去什刹海的车子。夏天,正赶上那里热闹:地摊子戏,搭台的茶座,直
挨着访问了个足够。印象仿佛并不好,心头重负却卸去了。记得第二天,才有空去文津街,进国立图书馆。
现在想: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啊,万里长城!去北京只不过几
个钟头的火车。
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
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广袤
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彝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
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
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广州积分入户条件
教师节创意祝福语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
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
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窿似的苍天。山
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
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
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
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
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
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
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
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
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
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的史实。但是我还没
去!
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
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
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剔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那工作顶自由,顶酒脱。不然,骑马去吧!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
凑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
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
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
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它的滋味的。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
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中帼
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
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哙,“匈奴未灭,何以家
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
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
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在北方,从海边到遥远的西北边陲,高高的山脊和峰岭上,一条苍茫的巨龙在蜿蜒。
其形制之复杂,气魄之巨大,工程之艰难,历史之悠长,足以震撼所有莅临者的心灵。它
就是长城。
长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各国修城安塞,到秦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把
北方的长城连缀为一体,长城始之成为民族的象征和符号。到了明代,再次大规模修筑长城,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形制。中原民族历时两千年修城不缀,艰苦卓绝的劳作,在当时生
产力条件下,恐怕比当代修建任何一项最伟大的工程都要艰难。有人说,长城是用累累白
骨堆积起来的,走过长城,不能不把此话当真。
今天写这篇文字,我不想发历史的悲情,那是被历代文人骚客嚼烂的话题。在长城宏
大的气魄面前,我也没有资格评判修建长城的人们,哪怕对那些驱民众如刍狗的暴君。我
只想走近它,触摸它,理解它。
近两个月,三去长城:两到金山岭,一到箭扣。二到金山岭时,用了八个半小时,背
着行囊,沿长城徒步走到司马台;到箭扣的时候,在悬崖碎石和危墙绝壁中,攀爬了七个
半小时。北风呼啸,星月高寒,而攀援人满身热汗,气喘如牛,才深刻体会到长城修筑者
的艰辛。那些硕大的青砖和沉重的方石,是怎样被一块块运到山梁的呢?而在近乎九十度
的绝崖上,天梯倒垂,无数块砖石又是怎样被固定在陡坡上的呢?山脊尖利,山峰高耸,
徒手都难以攀登,肩扛手抬的负重人,稍有不慎,就会身坠悬崖,万劫不复。在长城绝断处,我沿着陡峭的小路攀到绝顶,城墙和敌楼已坍塌为累累碎石,眼下深渊万丈,寒风凛凛,似乎每一块石头都在摇动。我惊得冷气倒抽,一屁股跌坐在碎石上,不敢有半点轻举
妄动。那些散落的青砖和碎石,触目惊心。我想,每块砖,每方石,都可能有一个血腥的
故事,而这样的血腥,竟然延续了两千年,也没能停止住修筑长城的脚步。这样的长城,
还只是砖石累积和泥土夯筑的么。
那些砖石和泥土是有魂灵的。当初他们只是混沌的砖石和泥土,沾染过修筑者的血汗,目睹过他们巨大的牺牲后,就有了魂灵。它们之所以有机缘凝固成一段历史,一定有更为
深刻的理由。翻开中国地形图,从燕山到阴山,再到黄土高原,一直逶迤到荒原大漠,这
条线是中原农垦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长城就修筑在这条线上,寒暖会际,
阴阳交割,城内和塞外俨然两个世界。城内水土丰美,物产丰膏,和平年代民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而长城以外,千里草原朔漠,遇有枯雨和暴雪年份,寸草不毛,畜死人亡。每
当此时,以游牧为生的北方民族,只能南下烧杀掠夺,以全生存。在冷兵器时代,一道长
城就成为抵御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堡垒,受尽铁蹄践踏的关内百姓,为保护家园,不遗余力
修筑长城,甚至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听住在山脚下的村民说,长城上风云际会,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时雨时雪,神
鬼莫测。又说,真是咄咄怪事,同样长在城墙头的两珠野桃树,南侧的开花了,仅几步之
遥的北面,桃树却无动于衷;一片云涌上来,城南阴雨,城北雪飘,成为天下奇观。由此
我猜想,长城一定是建在山脉的最高峰上,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干寒气流在山巅剧烈
交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了变幻难料的气象奇观。南北巨大的地理差异,也造就了
南北民族不同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秉性。一条长城,竟然和南北气象的自然分界线高度重和
在一起,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中原人智慧的选择,对此,我只能臆想,不敢妄断。
历史上,北方民族两次越过长城,入主中原,形成了两次大的民族融合,而融合的结果,是来自北方的统治者被逐渐了。其中的原因,除了他们被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征
服以外,气候的舒适,物产的丰富也成为他们定居中原的缘由。而每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以后,长城就被废弃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和血性,没有了长城的阻隔,加速了相互融
合的脚步,因此,长城还是一个见证,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融合过程。而每当强势的汉
民族政权稳定了在中原的统治,就会再大举修筑长城,以图阻断北方荒蛮民族的南下,长
城又成为南北民族的心理分界线,文化分界线。
描写立春的短句两次去金山岭长城,常见游走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在朔风狂啸的冬天,一波又一波
外国人乐此不疲的从金山岭走到司马台,他们也许惊叹长城的伟大,喜欢这里的沧桑,喜
五一假期高速免费到几号欢这里的厚重。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长城内外的故事,不知道数千年来,这里
是民族融会的焦点。如果他们知道这些,肯定会对长城更多一些感慨和景仰。
三次登临长城,让我对长城和我们这个民族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体验,不但体验到了我
们民族坚韧不拔的耐性,体验到巨大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更体验到历史上这个民族的
自傲和保守。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于是就把中原当成世界的中心,修筑了一道长城,以阻止荒蛮民族的渗入。东有大海,西有荒漠和峻岭,北方有了长城,
似乎中原就成了唯一的天国宝地,可以尽享王道乐土,而不用进取了。翻开历史,中华版
图最大的两个时期,一是元代,二是清朝,不但包容了统治者的原居地,还扩展到遥远的
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西方。也许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养成了北方民族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而身处物华天
宝的中原民族,斜睨四边,地是荒毛地,人是未化人,也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久而久之,
慢慢形成了平和保守的性格。
虽然三上长城,但是司马台最高点的望京楼还没上去,箭扣最惊险的绝崖也没登临,
五彩纷呈的春天还没去过,彩斑斓的秋光也没赏过,雨雪齐纷的奇观更无缘一睹,我还
想再去。即使不为了这样那样的奇景异观,即使不为了摄影,也还想再去。行走奔爬在长
城上,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忍受那份苦和累,经历那些艰和险,是一乐;攀爬在长城
的怀抱里,感受它的厚重,倾听自己嘭咚的心跳,感觉血脉的扩张,又是一乐。而今,长
城的武功废弃了,城防不再,而在冷兵器时代,城防虽然坚固,也依然没有挡住塞北民族
的南下。纣无道,伐无罪,城防不如心防,心散了,再高的长城也如无物。行走在长城上,触摸历史的脉搏,乐上加乐。
有这等乐事,岂可不再去。
走出暗夜冗长的梦幻,走过鸡鸣嘹亮的村舍,走向远方突兀横亘的燕山。前方,一轮
大月静静镶嵌在天脚,峰峦像锐利的锯齿,切断遥望的目光。月幽幽,勾勒出与天地浑
然一体的长城。明月,山,长城,组合成凝重的画面,我被广袤大地上独特的风景震撼。
走向长城,道路在脚下蜿蜒,翻过山峦,越过河流,穿过平原。这条条道路是奔忙岁
月辗出的。人们负着生活的重轭,在路上投下弓形的倒影。它记录人生的跋涉,历经坎坷,却顽强地向着远方。
陡然,一只无名鸟从草丛里惊飞,翅膀上滑落冰凉的露珠。我抬头仰望,渐渐透亮的
天空中,星星纷纷隐去夜里的光泽,明月长夜的旅行已接近尾声。放眼望去,苍茫春在
熙光里渐渐浮现出来。
远山泛起烟岚,绿在山脊上轻抹。高速公路上,车流不分昼夜奔驰穿梭。褐的田
野上,日出而作的农民开始制作古老的农耕剪影。山岭上一头壮硕的耕牛高挺锋锐犄角,
突然昂头“哞哞”吼叫起来。激荡的回声里,几只白鸽高翔在古长城的上方,仿佛在检阅
初醒的山河。
越走近长城,我的心变得越沉重。长城的豁口越来越醒目,让我想起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选择在荒山野岭攀登长城,远离被雕饰过的旅游区,正是为感受岁月的粗粝。
眼前,长城健硕的身躯裸露出秦砖汉瓦,能工巧匠雕饰的文明,风化成岁月的残片。那轮空而大的西
方晨月,正以自己苍白的面向长城告别,天地之间出现短暂的宁静。
忽然,东方的红日勃发而升,带着新生的颤栗和激动。我听见太阳钟轰鸣,正以光速向世界传播文明的福音;我听见鸽哨撞向长城时的金质回声,久久在山中回荡。
我看见长城在阳光下,泛亮血质胭红。这根中华民族的大动脉,联通根根毛细血管。那一条条通向他的大路和山径,都是敏感的神经。整个民族的血脉,正与他一起搏动!
长城宠辱不惊,不因月落而黯然失,不因阳光的垂青而激动。它苍莽依然,连接起无数山峦河川,连接起无数个王朝更迭的瞬间!
黎明,我走上长城,更理解,假如我们的民族贫病,纵然有一条坚硬的脊梁,也难承载历史的沉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