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王 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惠普家用打印机·小学教师》2011剑灵没活力了怎么办年第01期
作者:王 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惠普家用打印机·小学教师》2011剑灵没活力了怎么办年第01期
大部分孩子喜欢音乐课,他们在音乐课上可以感到轻松和快乐。但是音乐课不是单单给孩子带来快乐,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要让孩子学会感知和审美就得让音乐课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可是要达到目的,也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音乐课行为习惯,那么音乐课很难和谐进行,离目标也会更远。我觉得音乐课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与其他科目课堂的行为习惯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主张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要与孩子用音乐语言对话
与孩子用音乐语言对话要从小开始,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我们要抓住这个特点,让这批孩子在音乐课上首先学会用音乐语言对话。我们上课时固定上课和下课的提示音乐,以及在课堂中要求大家安静下来都有相应的音乐等,经过三四节课的训练,
残剑震江湖孩子们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哪怕是在很喧闹的情况下都能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情了。这个习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音乐老师更轻松的控制学生,而学生慢慢的在音乐课上养成听音乐语言的良好习惯,就做到了课堂最基本的常规。我尝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听音乐语言已经两年,我觉得那是音乐老师的成就感:钢琴上划过一道优美的旋律孩子就安静下来,明亮的眼睛就会盯着你;老师用唱的方式问候孩子,孩子同样用天籁般的童声回应你;一段富有节奏感的进行曲,孩子们就踩着拍点走成了整齐的队伍……这些本来都要老师扯着嗓子跟学生去唠叨,可是音乐就可以轻松的让孩子们去完成。
好听的钢琴曲推荐二、要教会孩子去聆听欣赏音乐 眼睛的睛怎么组词
音乐靠耳朵传达给人的大脑,如果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那么音乐课的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记得我问过一个低年级的孩子:“你认为听音乐该怎么听呢?”他很自信的回答说:“听音乐就要竖起耳朵认真听。”这个回答一点也不错,可是他们不知道所谓的认真是什么,我们听音乐先是感受,然后是思考,最后则是想象,一环扣一环,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欣赏音乐。在低年级阶段我们就要慢慢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欣赏不是毫无思想的听,而是要去感受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通过音乐去想
象作者所表达的场景。这种习惯尤其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如果他们从小就养成习惯思考着聆听,那么在欣赏课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欣赏《彼得与狼》的时候,其中有个班的孩子有着很好的聆听习惯,他们在欣赏这首乐曲时不仅能听出作品的结构、情绪、辨出乐器的音,还能根据音乐自己想象出场景,他们认为音乐作品就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幅动人的画卷。能有这样的效果,我想就是聆听的好习惯所赐予的。
三、要教会孩子正确唱歌的方法
唱歌是音乐课上重要的环节,教学生唱歌就等于教孩子另一种表达自己心情的方式。孩子的声音有天生的因素,音上有很大差异。有的张口就能唱得很好听,而有的努力了还是不尽人意。此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唱歌不是拥有好嗓子人的专利,每一个爱唱歌的人都能唱的很好。只要我们掌握唱歌的基本方法,以及拥有好的心态。
重庆旅游景点我觉得教孩子唱歌,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在小学阶段孩子唱歌喊叫情况很常见,它的产生一方面是孩子天生爱热闹,喜欢互相起哄,然后就越喊越高,甚至发出许多怪声音;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缺乏审美,简单的处理让孩子唱歌声音响亮点,孩子就以为声音喊得越响就越好。喊唱是歌唱最忌讳的,是保护孩子嗓子的大敌,长时间
的喊叫歌唱会造成声带充血、水肿乃至小结,形成嗓音的严重沙哑。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正确歌唱:1. 教师的准确范唱,让学生去模仿,或者让他们多聆听正确发声方法歌唱的童声范唱,提高他们对声音的鉴别能力。2. 让孩子体会用气息支撑演唱。3. 引导学生以情带声。4. 在学唱歌的时候一定要轻声学唱。其次,我们要多给孩子提供单独演唱的机会,让一些不敢唱歌的孩子慢慢消除唱歌紧张的心理,让他们明白,唱歌没有任何负担,唱歌是件快乐的事。
音乐课上师生的和谐交流会让课堂更加快乐,好的聆听习惯会让孩子感情更加细腻,想象更加丰富,正确、自信的演唱会让孩子的生活不再无趣。在课堂上注意这几方面行为习惯培养,我想离高效课堂就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