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博物馆简介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男孩名字大全2012    大家好!欢迎各位前来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1840年战争爆发,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门户,中国危在旦夕。有识之士掀起“洋务运动”。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堂深受林则徐、魏源的影响,决心实践“以夷制夷”策略,与沈葆桢在马尾创办了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设备最完善的造船公厕与学堂——即福建船政。眼前的这座浮雕就集中展现了船政的独特文化内涵。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塔,就是马尾的标志性建筑“罗星塔”,又称为“中国塔”。塔下的这两位就是船政的创办人左宗堂、沈葆桢。船政自1866年创办以来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培养人才,这四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左到右分别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海军名将萨镇冰。
造船是船政的首要任务。眼前的这艘扬武号,它造于1871年,是船政完全按照外洋兵船式样制造的第一艘军舰, 1872年下水之后,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巡洋舰,船长63.33米,吨位1560吨。曾作为福建水师旗舰参加了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这艘模型是按113的比例制作的。
两次战争的惨败严重重冲击着清朝统治阶级,他们开始意识到加强海防的重要性。船政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现在大家随我进入船政衙门。进入船政衙门首先看到的这两尊铜像分别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左宗棠和沈葆桢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们,在马尾修建了一座“左沈二公祠”。此内有一副海军总长林建章所提写的楹联“开山两伟人,文襄文肃垂千古,择地多深意,铸舰铸才充四方”。
现在,我们所处的展厅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6年在马尾创办船政,制造轮船,旋任陕甘总都。1875年任钦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天山北路,南路、遏制外国侵略,建设新疆,并在兰州设织尼局,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光绪七年(1881)入京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七月调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法,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18666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清政府提交了第一份关于在马尾设立船政的奏折,眼前的这一份就是当时奏折的节选,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菲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监造轮船不可。这份奏折深受清政府重视,前后只有十九天,清政府就做了指示,同意左宗棠在马尾设立船政,认为是“自强之道”,“当今应办急务”,要求“必竟洋人制造驾驶之法”。可见清政府也意识到建设海防的重要性。
在船政创办过程中,有两位很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湖光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另一位是法国海军军官日意格。当左宗棠积极筹建船政之时,朝廷下令将其调往陕甘任总督,调任之前,他向清政府推荐了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州人,时任浙江巡抚,是林则徐的女婿,也是林则徐的外甥。他当任船政大臣达九年之久。经过他的一番苦心经营,马尾船政在两、三年之内就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所以后人评价马尾船政是“创于左宗棠,而成于沈葆桢”。大家看到实物柜中放置了几根残破的电缆,它是我们中国人参与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的一部分,188710月,受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邀请,由船政学堂下设电报专业的学生参与设计了这一条由闽江口川石岛到台湾淡水的海底电缆,全长117海里,被誉为“海上电信丝路”。现在看到展板上的这座中式建筑就是船政衙门,当年在大门上挂着沈葆桢亲自题写的一副对联,“以一篑为实基,从古太难下无难事;至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这副对联也体现了沈葆桢富国强兵的决心。大家请看这幅船政管理体系图,在船政最高的行政长官称为总理船政大臣。船政下设轮船局和求是堂艺局。轮船局相当于现在的造船厂,下设十三个车间。求是堂艺局后来更名为船政学堂,他是中国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前后学堂。前学堂聘请法国老师,用法语教授,学习的是造船和设计。后学堂聘请英国老师,用英语教授,学习驾驶和轮机。1879年,
三星双卡清政府又决定将船政制造的舰船和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为主体,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这里有一份船政职官年表,他向大家罗列了所有管理过船政点 大臣名单。可以了解到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近九年。在错别字的主持下,船政是步步紧跟西方的造船技术,到1875年,船政就制造出16艘舰船,像当时停泊在天津、上海、杭州、厦门、广东、台湾一带的舰船都是有传真制造的,并归船政管辖。1874年,当船政和外国老师签订的五年合约满时,同治皇帝特此颁发了御赐奖牌来嘉奖有功之臣,分别有金、银牌,现在展柜里摆放德尔是金牌,1912年,孙中山先生造访了造船厂,评价道:船政造船颇多,足为海军根基。
左宗棠和沈葆桢都十分重视教育,创办之初就提出“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于是创办了求是堂艺局,因校舍没有建好,就借用城内的白塔寺和城外的亚伯尔顺洋房做临时校舍,校舍建好之后便搬到马尾,正是更名为“船政学堂”,并根据学堂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后学堂,这幅影雕作品描绘了首次招生的情景。船政学堂招生部分名族,不论出生,年满13岁均可报名。为表重视,首次招生沈葆桢亲自命题作文“大孝终生慕父母”,当时13岁的严复也参加了考试,作文感人至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政学堂驾驶专业。
1867迅的拼音年创办了第一所技术工人技工学校——艺圃,白天工厂工作,晚上学习理论知识。船政前后共聘请了40多位洋教习,多数认真负责,和学生相处融洽,像日意格。为了帮助学生学法语,1868年编撰了我国了我国第一部中法词典《福州船政学堂常用技术词典》,帮助学生学习,而这份就是严复等23名学生在结束理论课即将上军舰实习前向英国老师嘉乐尔写的一封感谢信。1876年,船政学堂下设了电报专业,从广东、香港等地招收懂英语的学生就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电报电器方面的人才共140人,我们在二楼看到的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就是由这个专业学生参与设计的,船政学堂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考核模式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广泛,套用这种模式,全国举办了多家水师学堂,如“昆明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黄埔水师学堂”等,李鸿章就赞到“闽堂是开山之祖”。
军事留学,船政首创,中国的第一次留学行动时在1872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像当时11岁的詹天佑也是留美幼童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留学生大多数没有完成原定15年的留学计划,与1881年被清政府提前撤回了国,直到1877年初,沈葆桢联合李鸿章再次奏请朝廷,终获批准。现在我们看到这幅照片上的人物就是船政学堂派遣的13名到英国得留学生山东电信网上营业厅缴费 。这次留学行动不但获得成功,并且形成了一项军事留学制度。像严复,叶祖珪,萨镇冰,方伯谦等人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这里有两张从英国
复印回来的在“英国皇家军舰服役的外国军官名单”,其中有“方伯谦、林永升、叶祖贵珪、萨镇冰,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黄建勋、林颖启”。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军工厂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作为中国的留欧学生,他们亲身感受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截止到辛亥革命,船政一共派遣了一百零九位学生到国外留学,专业不仅涉及军用,在民用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也有涉及,这些学生归国后,活跃在军事、科学、外交、文化等领域,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船政学堂于1866年创办这一百多年来,历经搬迁和合并,走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辛亥革命之后,船政学堂归民国海军部管辖,前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学校。1917年冬,国名政府还在马尾创办了“海军飞潜学校”,1926年五月,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和飞潜学校并入福州海军学校,改名为马尾海军学校。193112月改称海军学校。193810月,抗战爆发,因战争搬到内地的贵州桐梓办学,改称桐梓海校。194612月奉命同山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迁青岛办学,19474月改称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迁至厦门,同年9月迁至台湾,1954年在台湾高雄复校,改称台湾高雄海军军官学校。
1934年,海军部为旅客提高海军军官的素质,培训在职的舰长,在马尾旱桥头创办了海军大学,有当时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兼校长,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兼教育长,请日本海军大佐诗冈教授《军事学》,日本海军法律顾问信夫讲《国际公法》。193510月在马尾海军大学的大操场上举办了全军首届联合运动会,全军36个单位都参加此次体育盛会,马尾海校更是获得团体总冠军的好成绩。
四楼的展厅主要是介绍船政在工业方面的成就。眼前的沙盘为大家复原了船正在1874年的全景。船政作为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涩设备最完备的造船基地,占地600多亩。在山脚下两根旗杆竖起的地方就是船政衙门。而山上的建筑为天后宫……
这台古老的车床则是1997 福建省开展文物大普查时从福建省古田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小作坊中到的,到时,这台车床还是那里的主要生产工具,它制造于福建船政同治十年,它已运转120多年。这台蒸汽机,是船政在1866年从英国购买的单缸往复常式立机的小样机,供绘事院的学生及其他中国技术人员测绘仿制。据考证,我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万年青所配置的蒸汽机就和这台蒸汽机同个型号。
船政从1866年到1907年一共制造了40船舰船,占全国制造总量的80%
万年清:“第一艘千吨级蒸汽驱动木壳船,1869年制造。排水量1370
扬武号:亚洲最早最大的巡洋舰,木制。排水量1560.,功率831千万航速12节。
威远号:第一艘铁胁船,铁木合制。1877年制造。
镜清号:铁木合构时期代表。1885年制造。排水量2200吨,马力2400马力。
平远号:第一艘钢甲舰。原名龙威。1887年制造,排水量2100。参加甲午中日海战。配有电灯、探照灯和发射器等装置。代表中国当时船只制造的最高水平,标志我国科技人员的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水平。
广乙号:第一艘新式穹甲舰。和龙威号都是魏瀚设计。
马尾不仅是近代造船厂的发源地,还是中国近代航空业的萌生地。1917年冬,北洋政府决定自己制造飞机。认为制造厂设备齐全,可以大有作为,就在造船厂下设了飞机制造外,任命回国留学生巴玉藻,王助,曾贻经为飞机制造处的主人和副主任,开始制造飞机。同时在马尾开办了飞潜学校,由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担任校长,专门培养飞机,潜艇方面的人才。经过20年的努力,1919
8月我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1919年制造。载两人,带四枚,最高时速126公里,高度3690。在性能方面一点都不输于欧美的飞机。飞机制造越多,停置酒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22年,玉藻,王助设计出了世界第一个飞机浮站,解决了水上停置南的问题。193012阴阳师 召唤阵31日马尾接到通知将飞机制造处搬到上海,和至江南制造总局合并改为海军制造飞机处,从此中国航空基地从马尾搬至上海的高仓庙。从919年至韩国泡菜的做法图解1931 年,骂我去诶一共为中国生擦和你了17架飞机。抗战爆发后,造船厂的建筑收到了日军的狂轰滥炸,1949年,时任造船所所长的张传钊将机器运往台湾。船厂就剩下了一片废墟。1985年船厂交地方改称马尾造船厂,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的造船厂又重新焕发了青春,现在以出口民用船为主。现在请大家随我上五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