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必修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教学研讨
林培英(首都师范大学)
孙有坚(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徐伟(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林:上节课我们看了一下王老师上课的录像片断,还有济宁一中老师对王老师课的评议,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方法上的研讨,我们看一看课程标准对这个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个标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这个内容在旧课程里面也是有的。
孙:问题是举例说明这个要求就高一些。
董洁主演的电视剧林:这个是新要求。实际上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对整体性的理解还不完全一致,有的出入还比较大。
孙:主要是视角不相同。
林:对,理解说法不太一样,往往它借鉴的是人教版教科书的说法,或者借鉴它那个版本的视角,人教版主要是说明了这三个的问题,一个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还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第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这三方面,所以王老师的课是围绕着这个方面选择案例和设计活动。徐老师比较了解。
孙:对他们商量过,是吧?保护海洋
徐:一开始备课的时候,他做了充分的讨论,中间和林老师也交流过几次,和我讨论过一次,所以可能整个对这个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它一开始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他想哪几个方面探讨地球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林老师刚才说,他参考的、借鉴了人教版教材的一些说法,同时他也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最后确定为你刚才说的三个方面的表现。
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于是,他就要选择相关的案例,这里面一开始他选择的案例比较多,刚才王老师自己也谈到内容多、处理不了,而且思维比较跳跃,所以他想能不能用一个案例把地理环境三方面的表现都
能归纳出来,于是,他就想到了使用了鲁教版教材当中秘鲁渔场的形成和厄尔尼诺现象,通过这个一个案例来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五一高速收费吗
但是后来他发现,这个案例本身选择起来非常困难。
林:这个案例对理解整体性方面,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做到的,就用一个案例把这三方面都可以讲到。
孙:这个案例是不是很难?
徐:它有可能冲淡咱们要归纳的地理原理或者是地理规律。
林:学生在学习厄尔尼诺这个现象时候,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
林:对,大家比较熟悉的,他花在理解整体性上。
徐:冲淡了主题。
演员郭晓冬孙:后来他怎么不用那个了?
匆匆的近义词徐:于是他把这个案例就舍弃了,他就想用其他的案例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他想到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产生的新功能,这样的话,他一节课实际上用了三个案例,一个是加拿大一支黄花,还有长江中游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还有长江三个蓄水大坝。
通过这三个案例,他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表现都能够归纳出来、反映出来。
林:加拿大移植黄花案例,主要是来理解产生新功能这一点。
徐:还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孙:他选择长江流域,是想一条江把三个案例串起来。
徐:后来感觉到三个案例之间缺少一些有机的联系,所以他了一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河段,而且把长江看成一个宏观的、大的区域来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孙:这个考虑很好。
林:虽然三个案例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用一个长江的空间上的事物联系。
徐:这也看成是一个课例设计的整体性。
孙:后来用到了上游的东西对下游的影响,这里面还有一个联系。
林:他对案例选择跟教学目标的处理上,还是挺好的。以教学目标为主,如果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就用;但是如果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冲淡它那就舍弃,然后再选择别的案例,我觉得这个案例选择思路还是很好的。
孙:其他老师还是要学习王老师,有很多老师对案例的问题,老是拿不定主意,不是从自身的一些条件出发考虑案例,而是看哪个漂亮。
林:哪个案例好就讲什么。
徐:这里面还有一个,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方说这有三个表现,用一个案例如果难以全部的表现出来,或者说学生的接受属于难以理解案例本身,这时候可能要选择几个案例。
林:一个案例串起来好,就一定要一个案例,要根据情况来灵活处理,这是他对案例的选择。
徐:就王老师他的设计来讲,我看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有的时候,如果一堂课的案例多,确实是上学生感觉一堂课下来,光有案例,很多的案例,不停的变换案例,也有一个对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反而冲淡的问题。
所以有的时候,咱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案例。比方说像王老师的移植黄花,他导入以后,讲到了生产功能,后面还用了平衡功能,实际上我感觉,提一个建议,还可以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中,再一次利用移植黄花的例子。当然了,有关的活动也是这样,对活动也有一个充分利用的问题,比如光合作用的例子,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那样一个例子,我感觉是不是还可以稍微的拓展一下,来落实课标当中所说的“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当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这个特别的活动,不仅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做了分析,而且还可以落实前面课件的要求,这样的话,对活动或者是对案例可以做到充分的利用。
林:你说的活动,王老师的活动设计也是挺有特的。他的分组,分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他要每个组代表一个要素,自然环境的要素,然后让组跟组之间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体现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方式,而且还用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讲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讲生成平衡。
氤氲的意思徐:他第一次说某一个要素对其他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就是他用两次,第一次是在学习某一要素变化以后,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后来又用了一次,是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也用了一次。这个就拉近了所学的内容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有一点角扮演的味道。
另外,最后他让学生举例的方法也很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课程标准里面说的这些行为动词,都是指向学生的,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课,他最后会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不只仅仅限于老师在课堂上举例。
王老师看来是很注意,他专门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举例,你学完了吗?学完了,你自己举个现实中的例子看看,因为能举出例子,就说明他能够理解。
孙:达到了课件的要求。
林:如果不理解的或者他举的例子不适当,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做法很好。
我们这儿也给王老师提个建议,如果学生已经提出了一些例子,而且这些例子还可以用的话,老师也可以不展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例子,他可以把学生提出来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列在黑板上。
孙:他应该早就应该有一个意识,我后面可能要把一系列的例子打上去,但是你要想到,你预先考虑的那些例子,很可能难以涵盖学生提出来的例子,那我必须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学生一讲只要跟我不相同的,我就马上记下来,记下来了以后,到最后小结的时候,把我该讲的放上去,放上去以后,再看看同学们举出来的,两者互相补充,那就更加丰富了。
林:甚至可以从学生提出例子里面选择一个,让学生展开说一下,王老师现在的做法是提出来就行了,提出一个例子就做一下。
徐:对。
林:也可以花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展开说一下,看看他对整体性是不是有一个真的理解,如果是说时间不够的话,我倒觉得前面上游大坝的事例,它反正是做一个知识应用的,也没有讲,没有展开讲,甚至可以不讲这个,把时间留给展开学生自己举的例子,我觉得这种做法可以更好的体现对学生的一
种尊重,就是我们不把学生的活动当做一个摆设,你要活动就活动吧,活动完了,东西我也不是怎么充分的利用,只是说出来就行了,我还是用我自己原来准备的。
孙:这样有点副作用。
林:什么副作用?
孙:比如说学生已经讨论了,已经发表了意见了,讲了那么多,你打上去的是你原先预设的,好像我们的意见没采纳。
林:就是老师这么做有点副作用。
孙:对。
徐:我倒是感觉,完全可以把你原来预设的去掉,就像林老师说的,让学生说,利用这个课堂的生成的资源,这样的话,尊重了孩子,我感觉要相信学生。
孙:好多老师讲课,当场就添加在上面的。
林:添加在 PPT 上。
孙:当堂可以修改 PPT 的。
林:如果这个操作上有一点费时间,或者不熟练的话,可以列在黑板上,也可以,我觉得黑板就是用这些生成的东西,但是预设,我觉得老师也是可以准备的,万一学生提不出来的,或者他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也不是不可以,也是可以,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下学生的课程生成的资源,这个是一个建议。
另外,王老师讲课的时候,用一张联系图,各要素的联系图,这张图好像是个现成,是个扫描进去的,是那么个图,我倒觉得,如果学生已经分组讨论了,其实可以让那张图变成一张生成图,就是小组讨论,然后一步一步画出来。
孙:一个要素讨论完了,然后出示这个箭头。
林:然后怎么样让它变成一张生成的,因为这张图好像在黑板上, PPT 上出现的时间还是挺长,好像出现不止一次,如果要是能够把学生的活动归纳成那个图,我觉得可能意义更大了,这是关于它的活动的,我们一些建议。
孙:这里面王老师,他的操作里面涉及到一个教材使用的问题,我发现他好像几个版本的教材他都看过,而且各取一点。
徐:对每一个版本的教材也做了一些比较、分析。
孙:我觉得他很用心,即选择教材、选择案例这方面很用心,但是对教材使用的问题上,我们老师目前还是碰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乡镇中学,甚至一些县城的中学,他手头掌握的教材才是那么一本,有的连参考书都没有,尽管是有了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它的资料来源只是一个版本的资料来源,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拓展?使用教材是照搬?还是从外面再吸收,当外面吸收不良的时候,又怎么结合本地地方课程或者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补充这个问题。
林:我想这个可能慢慢来吧。第一步像孙老师您说的,他没有这个条件的时候,把课本用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
孙:用教材本身是个严肃的问题,有些老师很任意的、很随意的抛开教材,他好像说他看到一本别的版本的教材,觉得那个比我这个好,他就拿那个来讲了,但是我觉得他好讲,但是学生难学,学生手头没有这个资料,连一张图都没有,你讲的时候,光是你老师讲,尽管你的 PPT 打上去了,但是给学生留下什么?我还是主张要用好本身的教材,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再扩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