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玫瑾事件论良知与学术
由李玫瑾事件论良知与学术
残月下西楼打一字
新闻0901 裘晓静 30907087
俗话说,“三流水平讲知识,二流水平讲方法,一流水平讲境界”。境界,就是个价值取向问题,境界不仅是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更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李玫瑾教授对于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报以同情,并从某个角度研究杀人犯人性善良的一面,应该说还是讲“境界”的,如果进一步敞开胸怀,理解和宽容那些骂她的人,仔细想一想那些公众的心理感受,就不会对众人的指责表示愤怒了。这是人们必须仰视,才能见的真高境界。
    我们在研究问题和探讨学问时都有个“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观点是学识问题,立场问题就是价值取向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问题,其见解和观点是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分子,揭示犯罪分子犯罪的心理历程和根源,这对于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不会造成李教授与公众的对立,相反,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观点应当是一致的。但是,公众的愤怒和李教授的无奈,更多的是源于李玫瑾教授没能恰当的处理好杀人者和受害人这两个生命的关系,过分的强调了作为恰恰是戕害生命的一方,而忽视了被害人作为鲜活生命的真
谛。忽视了一条生命被无辜剥夺意味着什么?
六一儿童节文案朋友圈面对汹涌如潮的网民爆粗口,李玫瑾教授终于说话了。此次不再是替药家鑫做八刀弹钢琴习惯动作心理的学术诠释,却是为自身价值观的辩解。
一直以来,以为她会坚持着她自己在央视上关于心理犯罪学说的讲说,对于网民的怒骂与斥责是无动于衷的,但没想到的是她终于放下了矜持的沉默,以文字的形式作答。虽然不及在央视上具有受众的广泛性,但也再一次掀起了网络中的腥风血雨。即使在后来她与肖鹰教授的对话中承认药家鑫的行为是故意杀人,但至少来说以文字出现的形式是经过字斟句酌的,更见思考性在里头,只是自始至终,她始终没有放下犯罪学说这一行高尚的华丽外衣,用所谓的学说去包裹着药家鑫的行为,普及世人的观念。包括此次与网民的对话,她依然站在了高高的学术制高点,以为人处事为开头,做着这个社会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普世价值,也就是说从她此文中诚可见,人应该有素质应该有教养,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作为人来说所不可或缺的良知。
也许正是因为学术行业的原因,她在答爆粗口网友一文中,还是开口闭口炫耀着自己学术成就,或许这么做一者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以期获得更高的话语权;二者证明自
己有在央视解答药家鑫犯罪的实力,从而证明自己的行为与动机都是从犯罪心理学方面进行的谰速,而非个中原因;那么所有对其不解而表示出愤怒,用谩骂、诃斥等等方式爆粗口者都是暴戾、恶毒、丑陋的。但其实之间,她的这种反驳欠欠击中了自己的软肋,原来她在央视所做的解说并非是单纯的犯罪心理学解说,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学术范畴之外的因素以及内心也有那种不被公众认同的隐忧,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当学说有了私心也就不存在知识层面的普及,而是以身上的光环在误导众生。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观点正确,不在意是否获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依然会无悔坚持自己的理念。然而在央视节目中亲切地称杀人犯药家鑫为“孩子”的李玫瑾教授,对其行为八刀之下是弹琴意识的习惯性再现,事后她表示说对于自己已为人母的身份,对于犯罪的年青人而言,称孩子一词是出于关爱、母性,此话真如她所说的吗。但公众记忆告诉我,在以前有关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中,李教授把马加爵定位在了一个天生的犯罪人框架之内,而对于他之所以会走上犯罪的成因,受同学的欺凌、欺负、冷视均没有抱以母性的宽容与慈祥,这个时候显见她对药一说的不成立性。那么为何会这样,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她的初衷与立场。而这一点也是李玫瑾教授致网友痛批的因果所在。
有许多时候,如果你坚持了你无私的学术解说,你不会在意他人的评头论足,因为你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之上做出合理的犯罪心理学分析,只是今天不同,你的解说在药与马的事件上就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显而易见你的学说并非为犯罪的年青人都会一碗水端平,在这种心态之下你就会在乎网友对于你解说的评论。因此当愤怒如同洪水一般涌向你的时候,你那种在央视中的自信已经被彻底击溃,即使初始你用所谓的学说一词来强调自己的立场,但是肖鹰教授的质疑已经把你那层皮剥了下来,让你所谓的“知识”、你的“学说”接受世人的考验。即使网民都是犯罪心理学说的门外汉,但至少来讲,这个时代之中真正的知识分子,拥有良知的人还是很多,于是你不仅败在了自己的良知之下,也败在了业内、业外人士的良知之下。手机qq聊天背景图片
这是个多元的社会,需要容纳不同的声音,才能成就这个时代百花齐放的局面。即使学术人士用所谓的学术光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的时候,别忘了,当失去良知的知识比网民的粗口恶语更为可怕。李玫瑾教授在她的博文中强调,骂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内心的全部家当。此话看起来蛮有道理,但别忘了此前还应该有一前提,那就是平台的不同将界定这种行为的发生。学术者可以利用其成就在高高的平台上做昧心的演说之时,作为普通的体即使没有学术者的学术与知识,但至少存在对这世界公理衡量是非的一颗善良而怀有
正义感的心,他们无法做到有这样提供他表达语境的一个平台之时,唯有通过怒骂来宣泄这个时代的不公。用愤怒之词表达出对某些所谓学术所谓知识的不认同,这才是网民的真正目的。
知识最可怕的,就是失却了立场,失却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成为某些“社会强者”的走狗与工具,误导这个社会的分辩是非能力。或许,李玫瑾教授的气势是在于她身上所拥有的光环,自己所拥有的学术与专长,但这种学术与专长在失却一个公正立场的时候,已经没有这个社会广大认同度的良知时,便只能招致痛斥与怒骂。于是当李教授的学说在饱受争议的时候,面对专业领域的人士提出尖锐的质疑时,不得不再次掏出她的犯罪学识一辩长短,并列出一大堆心理学说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或许无论再多的学术引用,网民对此的不认同之处还是在于公理还是在于道义,而决非什么学术引用。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于是面对汹涌如潮的质疑,原以为李玫瑾教授依然会视而不见,依然会沉醉于所谓的药八刀是钢琴的习惯性动作学说表现,因为她可以无视网民的愤怒,但面对肖鹰教授的质疑,不得不高调宣称如果不是肖教授的质疑不会作出回应,也就是说在那一刻她依然无视于网民的愤怒,还是把自己定格在高高的犯罪心理学教授的平台之上时,只是在表明,她的平台与网民的平台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只可惜,低估了网民的智商。
不上不下打一个字如果李玫瑾教授真的是在节目中作犯罪学分析,那么对于网民的表现理当表现出无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是在今天李教授却终于无法忍受内心道德与良知的拷问,写博文回击的同时还不望讥讽一下粗口恶语是网民粗劣、无知的全部家当,而后谆谆之语加以诱导,以示你的正确性所在。如果说不在意网民的意见,但今日为何又要向网民写出此篇博文?如果说坚持自身正确性,何必又在意网民的质疑与怒斥?
“爆粗口是一个人内心的全部家当,也就是说是没有教养、没有文化、没有思想内涵的人,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但不要忘了,有知识并不代表就可以受到万众膜拜,而在于这种知识的存在能否为民造福,为民鸣不平,能否在知识的内心有良知的存在,有无道义有无良知,才是知识的全部。所以没知识并不可怕,爆粗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良知的知识。心灵的溃乏是最可怕的,当知识成为权贵的帮凶,成为愚弄民众的言论时,爆粗口在它面前连凤毛麟角也远不及。
全部删除搜索记录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