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基于SWOT分析的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王丹
一、文化及文化产业内涵
(一)文化内涵
“文化”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表示“栽培、保护、耕种”之意。专家学者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就是人文化,涵盖了经过人或社会加工改造过的一切都是文化,包含精神产物和物质产物,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狭义文化即精神文化或精神,包括精神领域里的一切东西,如思想、意识、感情、意志、知识、信仰、能力等人的主观活动及其成果。
(二)文化产业内涵
关于清廉的成语关于“文化产业”概念我国尚未形成定论,但普遍认同《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对其概念的阐述,认为文化产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其产品性质而言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另一方面就其经营性质而言是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简而言之,文化产业概念包含 “文化”与“产业”两个方面,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行业,它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既
有一般产业的特征,又有文化自身的属性。
二、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又 吴海英(一)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经济、政治、文化、科教文卫交流中心。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贵阳成为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聚集地,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贵阳的交通优势。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贵阳高坡苗族村寨、花溪镇山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原生态的地理环境和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2.民族文化底蕴浓厚
贵州分布着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文化涵盖多方面,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图腾文化、语言文化等等,这些多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例如,苗族蜡染、侗族大歌、水族水书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以紫云县苗族蜡染为例。
幼儿园大班学期总结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后汉书·西南夷传》“长沙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衣报,制裁皆有尾形”。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紫云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它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传说苗族先民在5000多年前,与炎、黄部落发生战争,战败后,为了不让祖先留传下来的文字丢失,故而让妇女把苗族古老的文字画染在衣裙上,至今苗族仍然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二)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劣势
1.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程度不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一些少数民族村寨村民对房屋进行修建时,已经不再采用传统的木制结构。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高坡苗族村寨中出现房屋砖混结构或砖结构中夹杂木制建筑,前者使得原有的木制房屋逐渐减少,后者使得苗族村寨不再具备苗族特。
2.少数民族文化缺乏创新性
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许多少数民族村寨都保留着原生态特,但是有些民族文化产品都是简单的复制再生产,缺少创新性。以清镇市麦格乡小谷陇村为例,小谷陇村是典型的四印苗村寨,
当地十分重视四印苗的民族文化保护,这十分值得提倡。但是当地村民开办的四印苗少数民族服装厂则不见起,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四印苗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一定程度上有些商品不具备现代人审美价值。其实他们可在保留四印苗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时,适当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使其二者相得益彰。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近年来贵州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有不足。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许多自然村寨仍然没有可供娱乐学习的文化场所。有些村寨依托少数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但是吃、住、玩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投入,文化亦是。财政资金多用于水电路等项目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可谓少之又少。
(三)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1.政策机遇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给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其中指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任务。“开展少数民族特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这些文件提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2.交通机遇
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贵阳交通的发展。现阶段,航空有龙洞堡国际机场,铁路有贵阳站、贵阳北站、贵阳南站、贵阳东站等,公路有客运西站、客运东站、客运南站等,以及水运方面有息烽港和开阳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贵州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不断完善和提升将更好的服务于贵州旅游业发展,也为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四)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互相传播交流。另一方面,在我国汉语言属于强势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汉文化也和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交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不免收到西方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如何在二者文化的冲击下,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戴尔家用电脑
2.融资困难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前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因此融资方面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处于劣势。在需要资产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民间贷款等方式时,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受到诸多限制,文化产业融资极其困难。随着国人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民族民间组织也加大了对其资金投入。例如,自2011
(下转第362页)
中共清镇市委党校,贵州贵阳550000
摘  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贵阳市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剖析,并对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SWOT分析
(上接第360页)
年3月至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苗绣村寨扶持项目”以苗绣为载 体、以苗绣村寨扶持项目为切入点,旨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截至2018年10月,该项目共投入资金815余万元,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3.人才匮乏
贵阳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的运营需要专业人士,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相比西南其他省份,贵州经济相对滞后,这一现象导致贵州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专业知识人才外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管理人才,更需要文化研究学者。
三、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以政府为主体开发和保护贵阳市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政府可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如在学校开设双语教育课堂、设立民族保护村寨、选派学者到民族村寨做专题讲座等;另一方面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可作为牵头者,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宣传贵阳苗族的“龙灯会”、“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活动。将开发和保护落到实处,推动贵阳市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进一步增强对贵阳市少数民族特村寨的建设,主要就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一些地理位置相对不占优势,交通不便的村寨道路设施问题,缩短其距离市中心的公里数。此外还需加强村寨人文环境等其他基础设施问题,进一步打造贵阳市民族文化品牌建设。
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贵阳市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需要加强人才智力的支撑。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如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绿通道”;与开设民族学或少数民族文学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创设精准就业模式,让真正精通民族文化的人来推动贵阳市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旅游经营智力引进战略,积极引进品牌管理公司和专业团队参与民宿、餐饮业、交通等各方面中实地管理,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指导贵阳市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4.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贵阳要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凸显贵阳少数民族文化特。十九大报告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无疑是给少数民族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可在保留原有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开拓,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形成品牌效应。贵阳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程度不高,贵阳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可以大数据为媒介,利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支撑体系来实现民族传统文化范式向数字化范式的创新。利用网上文化数字库,打破空间和时间局限,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文化交流,提升贵阳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从而推动贵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宪生.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5-6.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马怀政. 少数民族地区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丹(1990—),女(苗族),贵州黄平,硕士研究生,中共清镇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语言与文化。
服务结合起来,大力推动城市型目的地智慧旅游发展,积极拓宽5G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运用。
(四)科学化的旅游定位,促进产业发展
穿卫衣扎什么头发好看
与此同时,在对旅游信息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化的对旅游进行定位,从而促使旅游产业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可以运用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体系。若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够保障其前进有更大的动力,明确会的优势将其充分的发掘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真正的脱颖而出。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运用差别竞争和特引领的模式,将自身具备的优势施展开。若是想要推动当地的旅游产业,能够特化、个性化、可持续化以及多样化的发展,必须要对自身进行定位,量身定制出发展的目标,从而保障旅游行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更需要重视提升自身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对各个产业进行深入的整合,将旅游的各项
项目进行拉动,从而不断的对旅游的产业业态进行丰富,对市场进行关注,打造出旅游行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使旅游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深入的发展。
(五)促进“互联网+旅游”转变为“互联网+人本+旅游”
在着重引入“互联网+”理念的基础上,强调“人本”观念在旅游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体现。在实践中,结合市场调查、区域内特旅游资源的分析、历史游客的真实感受等,确定出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基础调整变更体验项目的设计、旅游服务的设计等,真正实现“互联网+人本+旅游”模式下的“智慧旅游”,强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必须要重视将旅游文化的传播与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的融合,从而保障各个区域的景点都能够较好的将游客的目光所吸引,推动旅游行业不断的繁荣发展,促使与之有关的各项行业也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多元性,有效的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玉平.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与探讨[J].商展经济,2020(09):50-52.
[2]杨翠.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特征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15):37-38.
[3]盛剑峰.浅谈旅游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J].营销界,2019(13):48+143.
[4]陈媛.旅游文化传播及旅游经济发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1):56-57.
[5]周豪.旅游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6):14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