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简介——纳西族
纳西族概况
人云亦云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曾经被称为“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人口:纳西族约有人口27.8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经济: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风俗
图腾:养康乃馨
信仰: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顺丰单号查询快递单号礼仪: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禁忌: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
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丧俗:在丧葬习俗方面,纳西族古代通行火葬,直至清朝时期因政府干预,逐渐转为土葬,但在宁蒗等地和少数山区仍将火葬习俗延续下来。纳西族开丧一般包括悬白、开吊和出殡等程序。死者去世满周年时要做“年斋”,三年服满时要请喇嘛或东巴念经超度,宴请宾客,贴红对联,并在坟前烧毁孝服。
纳西族文化
电吹风 负离子语言: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文学:纳西族民间文学体裁丰富,有深化、传说、故事、长诗、民歌、语言等等,广泛地在民间口头流传,其中一部分作品以象形文字记录于东巴经上,被后人称为东巴文学,东巴文学也可以称为经书文学,与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纳西族东巴文学确切创始年代尚不可考,但是东巴文学与早期神话、歌谣到原始宗教东巴教的形式以至东巴象形文字才产生,都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东巴文学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创世神话、战争神话、爱情故事、生产劳动歌谣等内容。《创世纪》、《黑白之战》、《鲁般鲁饶》被称为东巴文学的三颗明珠。明代丽江木土司开创了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出现了大量的用汉文创作的诗歌,并涌现出“木氏六公”、马子云、牛焘等诗人,因这些诗人的作品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至今广为流传。
美术:纳西族丽江壁画在全国享有盛名,在纳西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丽江壁画主要分布在白沙、束河一带,制作于明代,现存55幅,主要遗存于明清时期丽江寺庙中,内容有“孔雀明王法会图”、“观音普门品图”等宗教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多样,在表现形式上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手法,突破了以往宗教题材的局限。丽江壁画是明代丽江领主经济繁荣,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