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下
MO T HERL AND
论坛
摘要:研究并实地考察乌篷船在历史上的三次重大变迁,探析其折射出的绍兴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变迁,提出继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关键词:变迁经济史产业需求必然
乌篷船的历史变迁与江南水乡
的经济发展史
文/方子霖
2018年5月7日-9日,笔者所在中学开展绍兴社会实践
考察活动。乌篷船作为
“绍兴三乌”之一,是水乡文化的标志。笔者选取这一文化产物为考察对象,展现其历史变迁,并进一步分析其折射出的经济发展史及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如何继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建议。
一、研究过程出发前查阅《绍兴市志》及与绍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学作品等大量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规划路线。
在越期间走访东湖、仓桥直街至酒务桥一带老城区,实地采访船夫等。
回校后整理笔记,完成研究性课题报告。其后研习《中国经济史》
椰汁课程并访谈经济界专业人士,完成学术论文。乌篷船是江南水乡常见的内河运输工具,因外观上的竹
篷被漆黑得名。作为
“绍兴三乌”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既是水乡文化的代表物,也是江南水乡经济变迁的见证之一。
二、乌篷船的三次主要变迁(一)早期(从春秋到隋唐五代)的乌篷船———捕鱼用具乌篷船的起源年份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正是绍兴的造
船史掀开了整部绍兴经济史。余姚河姆渡遗址属古绍兴府,
其出土的船用木桨表明7000年前越人即以船为水运工具。春秋
战国周成王时
《周书》有“於越献舟”;越王句践兴兵伐吴,有“戈船三百艘”(《越绝书》卷八),说明当时越人大批造船,用于军事和进贡物品。这些可以称为乌篷船的前身。
乌篷船是“绍兴船”的一种。唐初诗人贾岛在其创作的唐诗中提到过这种船,由此推断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已使用
乌篷船。虽然当时不被称作
“乌篷船”,但木质构造及用脚划船的方式与今天相似。当年的乌篷船与今天最大区别在于外形,
当时的乌篷船比今天的略大,尤其是乌篷更大。究其原因,
天涯明月刀职业选择绍兴属于长江以南的宁绍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湖泊众多,
年降水量大。当时人们为了方便出行和捕鱼,
便制造出这种轻便快捷的小船。小的只能容纳一人,
大的不过二三人。人们为了便于捕捞,饮食起居都在船内。乌篷较大,
无论船身大小渔人都能平躺在船内。此外捕鱼要求轻便快捷,
不便于用橹来划桨,而手划桨又费力,人们设计出了用脚划船.将乌篷船停在捕
鱼点,船夫去船尾捕鱼.随后上船用脚划桨到港口卖鱼,
天黑回舱休息.这就是当年绍兴渔夫的生活.
结合经济历史分析,隋唐五代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也是长江以南的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越北方的重要
时期。东晋南渡客观上是中原地区的原住民南迁,
镜双城每个人物结局不仅补充了南方曾经缺少的劳动力,更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带到南方。淝水之战遏制了北方羯族和氐族两个异民族的南下,使南方一直处于相对的环境,也使经济发展有和平
的有利条件。与此相对,
北方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后持续多年战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末已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乌马河
多”
的现象。《剑桥中国史》中提到8世纪初的唐朝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这其中应
有半数以上归功于南方长江流域的经济贡献。
(二)后期的(宋元明清到近代民国)乌篷船———交通工具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客观上使江南经济获得进一
步发展。太湖流域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超过北方,南方出现数个经济中心。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绍兴的
经济产业不断升级,新技术带动造船、
丝织、水利等行业发展,产业结构由单纯的农业渔业走向了工商业。明清时期从商品生产到贸易甚至贸易衍生的金融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民国的乌篷船比早期的捕鱼用船更为高大,并被逐渐开
985 大学排名表发出新的功能。
为便于采光全船在乌篷中装上玻璃窗。篷也不止一片,多少视船的长度而定。篷的夹缝中镶嵌一块透
明薄片,既美观又耐用,被称为明瓦船。而根据薄片即明瓦数又分“三明瓦”“四明瓦”等。这种设计扩大了船内体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如果安放桌子还能娱乐。这些侧面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关注生活品质。部分富人将其改造为
私人交通工具。外形上用以划船的船头被抬高一节,
搁上一盅黄酒或一碟茴香豆;一边行船一边品酒,颇有几分闲情雅致。官吏富商乘着私家大船出门做客,多少有些炫富的味道。因船的体量增大导致无法再脚踏前进,于是被装上了橹,摇橹航
行。
鲁迅《社戏》一文中提到:“迅哥儿可以坐这航船一起去”,还写到了孩子们摇橹。
此处的航船指的就是这种明瓦船。周作人的
《乌篷船》中也有“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
的描述。(三)现代(解放后至今)乌篷船———文化旅游地标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绍兴乌篷船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前的绍兴无论哪个时代,最初用于捕鱼的小型船占很大比例。据船夫介绍即使在几十年前也还有不少带着灶头,衣食住行都
在船上的渔夫.现在这类乌篷船已几乎绝迹。
当年华丽的乌篷大船,因受限于手摇橹速度太慢也被完全电动的摆渡船替代。
实地考察中笔者发现河道边住户门前的台阶过去用来停泊船只,如今大部分被封堵。经询问船夫后证实目前在用的乌
篷船越来越少。仓桥直街一带即使是未被封死的台阶,
也不再有乌篷船出入。
随着产业升级,相比于运输业与渔业,乌篷船在旅游业显
然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乌篷船被作为旅游用船后,
华为mate8当初的乌篷再无作用而被越做越小,原来可有可无的装饰如船尾的木雕得到了保留,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美学价值。过去被忽略的水乡风景被重视起来成为景点,仅绍兴市区就已有南线和
北线两条观光路线。电动摆渡船被重新设计,
伴随着古古香的装饰,行驶起来富有美感。据
《浙江新闻》2018年6月20日7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