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叙事结构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叙事结构
作者:徐青
心语经典语录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2期
    徐青 
    (宁波市江北中学  浙江宁波  315020)
   
    摘要:《红星照耀中国》以美国记者斯诺的视角为主线,搜集、周恩来等领导人谈话内容,以及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一手资料,并以作者本人的实地考察为主,深入人民众,对苏区的地方政治改革、长征民俗风情以及军民生活进行广泛而详细的描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该书的叙事结构,并对其现场叙事、当先叙事的写作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叙事结构
   
    《红星照耀中国》面世已近70年,初版时其被广泛地视作新闻报道,而今天文本中的新闻性特征减弱,人们更多将其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和历史纪实相结合的著作进行阅读。斯诺本人独特的叙事结构、高超的叙事艺术也让本身凝聚较强的历史性、文学性。
    一、发现为叙事主题
    发现呈现的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的穿透力,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发现是在生活常态中发现新闻,考察的是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任何一则轰动的新闻,必然体现的是记者的发现艺术。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和红军长征的真相。它立足苏区军民生活描写,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线撕开了一个裂口。因此本书的创作第一阶段就是斯诺从宋庆龄、鲁迅等进步人士那里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以此开始的发现之旅[1]。
    在书中,发现的视角始终存在,并延续到这本书的结尾,斯诺以故事叙述的方式讲述他在红中国的所见所闻,借助作者的发现视角,让观众看到延安时期苏区的军民生活、民俗风情以及中国共产党立志改变旧中国的决心和行动。
    二、单独报告的叙事艺术
    新闻报道有其特殊题材,一般篇幅较小,呈现出倒金字塔式,在文章开头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在文段中要简练地表达事情发生的经过。
    全书的12个篇幅在形式上保持着独立又关联的特征,斯诺将自己出发去寻红中国作为开头,依次描写了在去红都的路上,在保安,共产党员的成长过程,长征,西北苏区,去前线的路上,和红军在一起的军民生活等,时间线是从1936年6月至9月,地点发生在陕甘宁边区,其中穿插多个红军领导人的采访以及对红军长征的描写。在12个篇幅中又主要分为关于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军事政策的描述,作者本人的采访过程和感受。从整体上而言,作者是按照探寻红中国的时间线为叙事结构进行记录和创作的。
什么是天然砂
    《红星照耀中国》是由多个独立的新闻报道篇幅组合而成的,斯诺摒弃了传统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叙事结构,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以新闻体裁的样式完成这一著作。斯诺在书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客观记录,并注重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进行描写和补充,在叙事方面他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结构,用一章表现一个人物或者一件事情,将四个月的所有的经历、见闻汇集起来,并在上一章结束的时候利用“且听下回分解”的叙事艺术将观众的视角引入到下一个章节中[2]。
    可以说这种由多个小篇章组成、互相独立,却又内在关联的叙事结构将本书的多个单人形象组合为一个体印象,将单独事件连缀成一系列报道。在内容描写中,斯诺更是站在帮助观众揭开神秘面纱的视角上进行叙述,在每个独立篇章中,作者会在开头设置疑问,将人们对于苏区生活、对中国共产
党的种种怀疑、猜测毫不避讳地直接挑明,然后在行文中通过多种生动形象的描写对人们的揣测进行解释,一边营造神秘气氛,一边又打破因为新闻封锁而造成的神秘感。
    另外,本书的叙事结构特殊性在于,作者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采用章回体故事讲解的方式进行叙事,更是在行文中补充各种各样历史背景信息,如,穿插陕北苏区的民俗风情,加深读者对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理面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和了解。斯诺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这些背景知识的加入,不仅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个更加丰富立体,也让本书的叙事更加具有动态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新闻报道的事件罗列的特征,将故事性、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
    读者通过浏览目录即可大致窥见本篇章的内容,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本篇章梳理出上一篇章和下一篇章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当然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并非是对所见所闻的镜像式描写,而是穿插较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并在每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感触。康佳液晶电视怎么样
    三、历史叙事的真实性特征
中国电动车品牌
    作为新闻记者,斯诺严格恪守新闻创作中的真实性原则,而这本书不仅是独立的新闻报答的集合作品,也是一部历史叙事著作,因此在叙事结构上,作者为了尽量保证历史叙事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将话语权让渡给被采访对象,这让每个篇章呈现不一样的叙事角度,如,在的采访篇章里,开
好看的言情小说完结的
头阶段直接用的自述,以“我”为事件叙述的主角,一直到第四篇结尾,中间穿插部分采访的交代性文字。在对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的采访篇章中,也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这种叙事方法。话语权的出让更多是为了保障篇章的真实性,避免后人对本书内容的意义颠覆理解。
    同时《红星照耀中国》也采用历史叙事的结构,不仅注重事件的真实性,而且重视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历史叙事和新闻叙事的结构相融合,将人物形象塑造融入事件的真实记录中。因此该书吸取史学传记的长处,十分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这也就导致部分章节的叙事结构十分独特,完全可以从整体篇章中抽离出来用作单独的个人传记,因此形成层层相连,小篇章相互独立的结构。而在独立的篇章中,历史叙事和新闻叙事的特征融合得恰到和好处,为保持新闻叙事的独立性和真实性,斯诺将话语权适当地转让给被采访人,以第一人称叙事故事,同时穿插采访的交代性文字进行解释或说明,该部分内容为对话和采访的细节,作者对细节部分进行核实,以保证新闻采访中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
    四、叙事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古代通信方式    《红星照耀中国》的叙事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以斯诺本人在苏区的所见所闻,以时间线为主线进行叙事,并采用整体环状的结构进行叙事,从白区到苏区保安再到红军前线,再回到保安,再回到白区。这种强调真实发生的叙事手法结合新闻报道和历史传记的叙事特点,促使该书成为经典的新
闻纪实作品。但此书并不是单纯的见闻报告的罗列和整合,而是在基于事实的报道的基础上,融合了斯诺本人缜密的思考,关于理想、革命和正义的思考。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客观发生的事件进行剖析和判断,从而得出深刻的理论简洁。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感受到斯诺本人的理性思考以及文学化的叙事特点。
    除了、周恩来等苏区领导人,斯诺在也细致描写了普通苏区战士、农民、知识分子的形象,尽力捕捉不同人的特征,并采用对比、白描的手法将普通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展现出来,而这部分的描写并不构成独立篇章,而是对每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的回答,由此形成回旋式的写作结构。斯诺本人驾驭文字的能力赋予了这种结构实现的可能性,他能用有力的简洁的文字描述事情的经过,再用形象生动的文字描述人物性格,并夹带西方特有的幽默感,因此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场面描写,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场感,进一步将叙事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的相互独立、互为因果的小篇章叙事结构以及整体的回旋式叙事结构汇聚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叙事作品,斯诺本人高超的叙事能力赋予了本书独特的历史地位,并经过精巧的细节设计,形成故事性强、形象生动的事件叙述,将苏区军民生活、民俗风情和共产党的精神面貌展现得详细生动,具有宏大的真实感。
    参考文献:
    [1]吴余玉.搭建阶梯阅读名著,专题探究深入思考——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J].课外语文(上),2018,(12):131.
    [2]王芳.激起阅读思维的浪花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探索[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6):25-26.
    【作者简介:徐青(1977—) 女 ,浙江绍兴, 汉族, 研究生, 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研究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