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 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4月到1935 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                          新闻系讲师。19366月斯诺访问陕
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                      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                        ,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              》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
7.侵害名誉权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            》和美国《            》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2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                        未名湖畔。 
8.书中对                      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斯诺通过与                        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6 月至10 月在中国 西北革命根据地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狂战加点                        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                  、邓发,直到那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                  ,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3. 有一次我同                    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                          身上。
1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本书名的意思即                         
                                                                                       
二、选择题
1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
斯诺自1936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梦奇出装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020年日剧大尺寸剧推荐16.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17.2012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3周年,红岩革命纪念馆为此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该书是当年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对的监视记录。当时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
A.筹建党组织      B.策划武装起义        C.参加国民会议      D.争取国内和平
18.2009又污又有内涵的网名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实行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开展经济建设
19.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合作抗日    B.军队国家化  C.和平建国    D.政治民主化
20.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1.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论的是(    )。
沈阳好玩的地方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22.去前线的途上,离保安向西北方向走了几天的路程以后,停下来在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访问了一下。它之所以突出,读者不久就会知道,并不是由于在工
艺学方面有什么成就使底特律或曼彻斯特不能等闲视之,而是因为居然有它的存在。因为在它方圆数百英里之内都是半牧区,人民住在窑洞里,完全同几千年以前他们的祖先一模一样,许多农民仍留着辫子,盘在头上,马、驴、骆驼是最新式的交通工具。这里用          点灯,              是奢侈品,      闻所未闻,外国人象爱斯基摩人在非洲一样罕见。在这个中世纪的世界里,突然看到了苏区的工厂,看到了机器在运转,看到了一批工人在忙碌地生产红中国的商品和农具,确实使人感到意想不到。
23.是深夜到达的,感到很累。前线部队给养委员听说我要来,骑马出来相迎。他“把我安排”在工人列宁俱乐部里——是个墙壁刷得很白的          ,在不朽的伊里奇画像的四周挂着彩纸条。马上给我送来了热水,干净的毛巾——上面印着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口号!——和肥皂。然后是一顿丰盛的晚饭,有很好的烘制的面包。我开始觉得好过一些。我把被褥在乒乓球桌上摊开,点了一支烟。但是,人是很难满足的动物。这一切奢侈和照顾只有使我更加想喝一杯我最爱喝的饮料。这时,给养委员居然从天晓得的什么地方端出                            来!            赢得了我的欢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