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守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四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全民守法的内涵,阐明了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和途径,阐明了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明确全面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2.科学精神:知道全民守法的内涵,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懂得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全民守法就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和途径
教学难点:全民守法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法律底线不能触碰》
(上图是视频资源“【课程引入】法律底线不能触碰”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过渡:这个短片中关于“法律底线不能触碰”的阐述,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
是要守法。我国目前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全民守法。
可有可无的影子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含义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前方交会法(1)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法律要有效实施和发生作用,必须做到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依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地、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靠上访、信访,靠门路、托关系,甚至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解决问题,法律必然没有权威,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
(2)其次,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全民守法,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
水果治便秘者权力、履行义务或者职责。
京东自营店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学生探究活动:分享课前查的公民未依法行使权利、未依法履行义务的案例,教师可选用如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1)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案例分析1:山西吕梁张中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五一祝福信息
2018年3月28日,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处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审理查明,1997年至2013年,被告人张中生利用担任山西省中阳县县长,中共中阳县委书记,山西省吕梁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0.4亿余元。张中生家庭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其对折合人民币共计1.3亿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
张中生受贿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在十八起受贿犯罪事实中,有两起受贿犯罪数额均在人民币2亿元以上,还主动向他人索取贿赂人民币8868万余元,且案发后尚有赃款人民币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